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3-2b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新课标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含答案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集训(四十二)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C.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碱性D.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价2.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C.X阴离子的半径小于Y阳离子的半径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轨道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D.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越容易得到电子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一定增大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大(除稀有气体外)D.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5.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子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小B.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l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的元素,其氢氧化物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6.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7.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各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下列关于砹(原子序数为85)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由KAt的水溶液制备砹的化学方程式为2KAt+Cl2===2KCl+At2B.AgAt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C.At的原子半径小于ID.At的价电子排布式为6s26p58.某元素原子价电子构型3d54s2,其应在A.第四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ⅡB族C.第四周期ⅦA族D.第四周期ⅦB族9.A.22B.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C.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T的原子半径最大,电负性最小,L的原子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10.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是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甲和丙同主族;丁元素原子的3p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
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3-3b
限时·规范·特训(限时45分钟)1.[2015·河北衡水中学调研]据某科学杂志报道,国外有一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球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其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经测定其中包含C60,也有Si60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物质有很高的熔点、很大的硬度B. 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 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D.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答案:B解析:由分子式及信息可知该物质为分子晶体,A错误,B正确;Si的原子半径大于C,所以Si60的体积大于C60的体积,C错误;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60=2400,D错误。
2.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KO2)呈立方体结构。
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与K+最近且距离相等的K+有6个B.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个K+和1个O-2C. 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O-2有6个D. 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给信息,超氧化钾晶体是面心立方晶体,超氧化钾晶体(KO 2)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分别为O -2、K +,晶体中K +与O -2间形成离子键,O -2中O -O 键为共价键。
作为面心立方晶体,每个晶胞中含有K +:8×18+12×6=4(个),O -2:1+14×12=4(个),晶胞中与每个K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 -2有6个,最近且距离相等的K +有12个。
3. 测知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Na +与Cl -的距离为a cm ,该晶体密度为d g·cm -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0.5854a 3dB. 58.58a 3dC. 58.52a 3dD. 117a 3d答案:C解析: 一个NaCl 的晶胞中所包含的Na +与Cl -数目并不是1个而是4个,即1个NaCl 晶胞的体积实际上是4个Na +和4个Cl -共同所占的体积。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阶段性复习课12(30页).ppt
(4)F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5)E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后面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填“大”或“小”)。
(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镍(Ni)元素与镧(La)元素的合金可作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晶 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 d g/cm3,其摩尔质量为 M g·mol-1,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请列出算式)。
(7)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 Hg,非金属是 Br2。 (8)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Cl。 (9)短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金属元素是 Na;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F。 (10)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元素是 B、Al。 (11)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是 N。 (12)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反应有白烟现象产生的是 N 和 Cl。 (13)短周期元素中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元素是 Li、Na、F。
[解析] 本题通过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推断,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难度中等。由题中描述可知 A、 B、D、E、F 分别为 H、C、O、Mg、Ti,再结合元素 A、B、C、D、E、F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 C 为 N。 (1)同周期元素 C、N、O 的电负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电负性:O>N>C。(2)H 与 C、N、O 形成的化 合物 CH4、NH3、H2O 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均为 sp3。(3)N 的氢化物 NH3 由于中心原子 N 上有一对孤电子对, 使分子呈三角锥形,因此为极性分子;NH3 的沸点高于同主族结构相似的 AsH3 的沸点,主要是因为 NH3 分 子间形成氢键,而 AsH3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4)由核外电子排布有关规律知,基态 22Ti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Ar]3d24s2。(5)Mg 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3s2,处于稳定结构,而同周期后面相邻元素 Al 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3s23p1,3p 轨道上的电子容易失去,故第一电离能:Mg>Al。(6)由晶胞结构知,每个晶胞含有 5 个 Ni(8 个在面 上,属于该晶胞的为 8×21=4 个,在晶胞中心的完全属于该晶胞),1 个 La(8 个均位于顶点,每个对晶胞的贡 献为 1/8),故化学式为 LaNi5;设晶胞的体积为 x,则可得 d=M/(NA·x),解得 x=M/(NA·d) cm3。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二选修32.doc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二分子结构与性质(30分钟50分)1.(12分)(2016・太原模拟)今有“X、山、必三种元素。
已知:①各原子序数纸b、c均小于20,且a+b+c=25;②元素Y的原子价电子构型为ns2np n+2;③X和Y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X?Y 和X2Y2两种化合物,Y和Z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ZY和Zh两种化合物;④Z的硫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Z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Z比为38 : 77o请回答下列问题:仃)Z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 o⑵X2Y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该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 。
(3)Y的最常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Y原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化轨道成键;Z的氯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原子轨道成键方式,Z的硫化物分子中含有的键的种类及数目是【解析】由Z的硫化物和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8 : 77可知Z为碳CC),由Y原子价电子构型知bY为s0, i5X中:a二25-8-6二11, X应为Na。
陆。
2是由Na和O訂构成的离子晶体,晶体中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Y的最常见氢化物为水(山0), 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氧原子采取sp‘杂化;CS2为直线形分子,CCl."y正四面体形分子,碳原子分别采取了sp杂化和sp‘杂化成键,CS?分子的结构式为S=C=S,其中有2个。
键和2个Ji键。
EJ um答案:(1) 2s 2p■ ■ ■ ■⑵Na'(:0: 9:]2 Na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 ■・(3)四面体形sp3正四而体2个。
[高考]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
(4)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 右下方 相邻的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质相似,如Li 和 Mg ,Be和 Al 。 (5)元素周期律 ①概念 元素的性质随 核电荷数递增 呈现 周期性 变化。 ②实质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 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升华:在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过程中,ⅡA族和ⅤA族作为特例出现, 第一电离能分别比同周期相邻的元素都高,这主要是因为ⅡA族元素原子最 外电子层的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ⅤA族的元素原子 最外层3个能量相同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均属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故 这两个主族的元素原子相对难失去第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大,属于 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特例,如I(Al)<I(Mg)、I(S)<I(P)。
②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跃迁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③光谱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 放不同的光,用光谱仪摄取得到的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为 原子光谱。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 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 正离子所需要 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越 小 ,越易失去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②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变 大 。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 小 。 同种原子: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 大 , 再失去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越来越 大 ,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大 ,逐级电离能越 来越大 。
化学用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包括表示原子结构和化学变化的内容。表
2016年高考化学(新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a. 构造原理示意图:
b. 注意能级交错现象:核外电子的能量并不是完全按能层序数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能层的能级之间的能 量高低有交错现象,如 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2)泡利原理:1 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答案:A
解析:ns 电子的能量高于(n-1)p 电子的能量。
总结提升 “两原理,一规则”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原理,若违背其一,则电子能量不处于最低状 态。 易误警示:在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2)半充满、全充满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 如 ns2、np3、np6Cr:3d54s1 Mn:3d54s2 Cu:3d104s1 Zn:3d104s2。
2
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 相反 。 ,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而且自旋方向 相同 。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 全满 f )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 1s22s22p63s23p63d44s2。
0 24Cr
(p6、d10、f14)、
项,2p能级有1个未成对电子,可以是2p1,也可以是2p5,因此二者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不符合题 意。
4.A、B、C、D、E、F、T、Q代表8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 2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 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 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 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总复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例题:1、B2、A3、C4、BC5、B6、①.1s22s22p63s23p5②.3s23p5③.3 ④.ⅦA ⑤.10 ⑥.2s22p6⑦.2 ⑧.0 ⑨.24 ⑩.1s22s22p63s23p63d54s1⑾.47、(1).4 ⅤA As2O5 Na3AsO4(2).①.3d24s2 Ti ②.5S25p5 I8、A 9、C 10、AC 11、C12、 (1).见上图(右)(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3).第三周期,ⅤA族 (4).因同主族上一周期的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13、 (1).2.55 3.44 0.93 1.57 (2).电负性随原子半径减小而增大,周期性(3).氮 (4).共价键 (5).6,IA14、C E F 15、A 16、B 17、A 18、A 19、B E『综合模拟训练』1、(1)1S22S22P63S23P6(2) HCl,H2S,V形(或角形或其他合理答案),极性分子。
(3)有无色气体产生2H2O2===2H2O+O2↑ (4)CH4O。
2、(l) 4s24p3( l 分) (2)共价键(或σ键) (l分)(3) 4 (l分)正四面体(l分)原子(2分) (4) Si一0大于C一0的键,C=0的键能大于Si=O 的键能,所以Si和O成单键,而C和O以双键形成稳定分子( 2 分)(5)SiCl4(l) + 3H2O (l) = H2Si03 (s) + 4HCl(aq) ( 2 分)3、(1)sp杂化 3mol或3×6.2×10 个(2)NH3分子存在氢键(3)N2O(4)CuCl CuCl+2HCl=H2CuCl3 (或CuCl+2HCl=H2[CuCl3])一、例题:20、B 21、A 22、B 23、B 24、D 25、A 26、B 27、B 28、B29、①.原子,理由:晶体的熔、沸点和硬度都介于晶体Si和金刚石之间,而金刚石和晶体Si 均为原予晶体,B与C相邻与Si处于对角线处,亦为原于晶体.②.每个三角形的顶点被5个三角形所共有,所以,此顶点完全属于一个三角形的只占到1/5,每个三角形中有3个这样的点,且晶体B中有20个这样的角形,因此,晶体B中这样的顶点(B原子)有3/5×20=12个.又因晶体B中的三角形面为正三角形,所以键角为60°30、A 31、B 32、CD 33、B34、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综合模拟训练』1、(1)1S22S22P6(2)sp3(3)A (4)BC (5)20 (6)(1分)Cu2++4H2O=[Cu(H2O)4]2+(7)①上述氢化物的中心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短),分子越易(难)断键;②上述氢化物氢原子间相离越远、分子越对称,分子间作用越弱(1分)2、(1)⑨(2)苯分子晶体(3) 1 三角锥形(4) Be(OH)2+2NaOH=Na2BeO2+2H2O (5)8 12三、例题35、A 36、B 37、B 38、D39、(1).(HF)2(2).在较低温度下HF以氢键结合而成(HF)n(n=2、3、……),其摩尔质量大于HF的摩尔质量;随着温度升高,氢键不断被破坏,气体摩尔质量减小.40、C 41、 A42、(2)(1)(5)(6)(7)(4)(8)(3)『综合训练题』1、(1) 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Mg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人教版
⾼三化学⼀轮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教版第四讲⼀.原⼦结构与性质.⼀.认识原⼦核外电⼦运动状态,了解电⼦云、电⼦层(能层)、原⼦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在原⼦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所得的图形叫电⼦云图.离核越近,电⼦出现的机会⼤,电⼦云密度越⼤;离核越远,电⼦出现的机会⼩,电⼦云密度越⼩.电⼦层(能层):根据电⼦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层.原⼦由⾥向外对应的电⼦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电⼦层的原⼦核外电⼦,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轨道上运动,分别⽤s、p、d、f表⽰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向个数依次为1、3、5、7.例1.下列关于氢原⼦电⼦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点来表⽰电⼦的多少,⿊点密度⼤,电⼦数⽬⼤B.⿊点密度⼤,单位体积内电⼦出现的机会⼤C.通常⽤⼩⿊点来表⽰电⼦绕核作⾼速圆周运动D.电⼦云图是对运动⽆规律性的描述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D.各能层含有的电⼦数为2n2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原⼦中核外电⼦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电⼦排布式表⽰1~36号元素原⼦核外电⼦的排布.(1).原⼦核外电⼦的运动特征可以⽤电⼦层、原⼦轨道(亚层)和⾃旋⽅向来进⾏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的原⼦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2).原⼦核外电⼦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能量⾼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旋状态不同的电⼦.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核外电⼦的排布遵循图?箭头所⽰的顺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阶段测试(二)-word
1、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钪(Sc)为2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化学键除离子键外还有_______。
(3)Sm(钐)的单质与l,2-二碘乙烷可发生如下反应:Sm +ICH2CH2I→SmI2+CH2=CH2。
ICH2CH2I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lmol 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
常温下l,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4)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化学式)。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516pm。
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________g/cm3(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不必计算出结果)2、(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
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4:2FeTiO3+7Cl2+6C2TiCl4+2FeCl3+6CO;TiO2+2Cl2+2C TiCl4+2CO将TiCl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TiCl4+2Mg Ti+2MgCl2 MgCl2和过量Mg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
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填化学式)。
(3)在CH2Cl2、C6H6、CO2、C2H4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
(4)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
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3-2b
限时·规范·特训(限时45分钟)1.[2014·河北衡水中学调研考试]氯化硼的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B. 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C. 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非极性分子D. 其分子空间结构类似氯化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轨道杂化,分子立体构型等知识。
氯化硼是共价化合物,液态时不能导电,A错误;三氯化硼中的硼为sp2杂化,无孤对电子,B错误;三氯化硼中的硼为sp2杂化,无孤对电子,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是平面三角形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C正确;PCl3中P为sp3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是三角锥形,D错误。
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BF3是三角锥形分子B. NH+4的电子式:,离子呈平面形结构C. 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p 轨道形成的s-p σ键D. 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答案:D解析:BF3中B原子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2杂化,BF3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NH+4中N原子采取sp3杂化,NH+4为正四面体结构,B错误;CH4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C错误,D正确。
3. 下列有关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C. CH2===CH2和CH≡CH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个数相等D. CH4、CCl4、SiH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H2O是V形分子;H2O2中氧原子间为非极性键;1个CH2===CH2分子中有1个π键,1个CH≡CH分子中有2个π键;CH4、CCl4、Si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高考复习资料——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4. 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5.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6.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二、内容分析1. 地位与功能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本章依据本模块的“主题 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要求进行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化学2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深化.在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不再重复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而是直接建立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的概念,给出每一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教科书没有介绍原子核的组成;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有了构造原理,又由构造原理引出了能量最低原理,并同时引出了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以及原子光谱;由于在第二章介绍共价键时需要涉及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等概念,该节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介绍了这两个概念,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结合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排布式,简单介绍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本节内容在陈述方式上可以说是一种倒叙式,即直接给出知识而不加以理论上解释,如把构造原理看作是一个经验规律,直接给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次序. 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前面直接给出的一些结论性的知识也不断地得到了解释.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首先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引出元素周期系,接着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由于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为了避免重复,教科书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内涵比较广泛,教科书重点讨论了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而对于学生已知同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教科书设计了一个“学与问”;在本节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结合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电负性简单介绍了对角线规则. 本节在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了两个“科学探究”和三个“学与问”,以及两个“科学史话”;另外,教科书还使用了多样化的图表.除学科知识外,本章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如“科学史话”中提供的素材,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章图和节背景图的说明:①本章章图由一幅主图、一幅组图和一小图组成,主图为原子隧道扫描显微镜的探测器正检测原子存储的信息;组图包含七幅小图,描述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另一小图是在固体表面操纵原子写出的“原子”两字. ②节背景图是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获得的铜原子的图像.3. 内容结构三、课时建议第一节原子结构3课时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3课时复习与机动 2课时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学设计本节从介绍原子的诞生(宇宙大爆炸)入手,在介绍能层、能级的概念后,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子的跃迁和光谱分析;根据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等概念,进一步介绍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导出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1.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3.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教学难点:1.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2. 基态、激发态与光谱.具体教学建议:1. 结合本章章图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的材料,课上组织交流讨论.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中各种理论的要点和相关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体会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活动中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和进行科学探索中所具有的科学态度.2. 在介绍能层与能级时,可以通过思考“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排布的?”,引发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复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进一步明确核外电子是按照能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能层及能级. 在理解能层与能级之间的关系时,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形象比喻:“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3. 对于构造原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应用上. 构造原理给出了电子的排布次序,教学时要求学生会应用构造原理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要求学生深究构造原理中能级次序的原因.4. 对于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教学,可以运用电脑模拟或制作原子轨道模型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概念.教学方案参考【方案Ⅰ】问题探究学习能层、能级和构造原理创设问题情景:从宇宙大爆炸、原子的诞生等素材引发学生探索原子奥秘的兴趣.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历史资料,结合本章章图中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图示,形成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步认识,进而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问题探究:(1)学生根据已有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结合“学与问”的三个问题,阅读教科书,形成对能层、能级的认识;(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构造原理(教科书中的图12),探究其中的规律.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补充.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1)根据构造原理给出的电子排布次序,可以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对于处在不同能层的英文字母不同的能级,电子排布的先后次序为:(n -2)f、(n-1)d、ns.应用反馈:通过练习书写一些元素(如N、Cl、K、Fe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进一步掌握构造原理.【方案Ⅱ】问题解决学习原子基态、激发态与光谱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方案Ⅲ】问题探究学习电子云、原子轨道、泡利原理及洪特规则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从质量、运动速度、运动范围等方面对比核外电子运动和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得出不能用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方法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结论,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问题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分析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的方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 通过电脑动画演示电子云的形成过程、用模型直观地展示原子轨道等手段认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2)根据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给出的第二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组织学生讨论电子在同一能级上排布的规律.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补充.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核外电子在同一能级上排布时所遵循的规律. (1)一个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即泡利原理;(2)电子在同一能级上排布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即洪特规则.应用反馈:通过练习一些元素(如N、O、Mg、Si等)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加深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理解.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1.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2.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教科书在此设计一个科学探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刚介绍的原子轨道图形用方框来代表,有了方框表示法就有了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通过探究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引出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既要观察每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也要观察整个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特点. 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组织学生把发现的规律进行交流.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思考与交流】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O:[He]2s22p4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四、习题参考答案1. A、D2. D3. B4. C5. C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理解.教学重点:1. 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 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 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2. 电离能、电负性.具体教学建议: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通过教科书中图1-21列举的Li ~ Ne、Na ~ Ar第一电离能数值,讨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 通过“学与问”表格中所列的Na、Mg、Al的逐级电离能的数据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分析:Na、Mg、Al的电离能为什么会逐渐增大?Na、Mg、Al的逐级电离能数据为什么会出现突变?这与它们的化合价有何关系?等等. 从而加深学生对电离能与元素性质关系的理解.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教科书中图123所列元素的电负性数据与元素性质间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3. 可利用数据、图表进行教学,如利用教科书中图120引导学生推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利用教科书中图121探索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利用教科书中图123探究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一周期的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教学方案参考【方案Ⅰ】问题探究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回忆复习:(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有什么特点?(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是怎样的?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讨论与思考:结合上述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复习相关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问题探究与讨论:结合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并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元素周期系中的周期不是单调的?试用构造原理加以解释;(2)将元素周期表分成s 区、p区、d区、f区和ds区的依据是什么?(3)元素周期表中的区与族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总结评价: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方案Ⅱ】问题解决学习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回忆复习: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提出问题: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是否也呈现周期性变化?问题解决:(1)指导学生分析教科书中的图120,找出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电离能的概念,理解“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要点. 通过教科书中图1-21列举的Li ~ Ne、Na ~ Ar第一电离能数值,找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以及元素第一电离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3)根据教科书中的图1-23,找出元素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以及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讨论与交流:通过上述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互补,得出规律或结论.总结评价: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总结利用数据和图表探索规律的思想方法.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1】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 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 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 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6.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科学探究2】1. (略)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都是弱酸. 教科书上几对处于对角的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它们的电负性相近的缘故.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学与问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学与问3】1.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l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四、习题参考答案1. 能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能层数2. 碱金属稀有气体3.4. (1)三ⅦA 1s22s22p63s23p5 Cl HClO4(2)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2 Ca Ca(OH)25. 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或p,而副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为d或f;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为最外层的s、p能级,都不包含d能级,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除最外层的s、p能级外,还包含次外层的d能级及倒数第三层的f能级.6.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s1),既可以失去这一个电子变成+1价,又可以获得一个电子变成-1价,与稀有气体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根据H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不难理解H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放在ⅠA,又可以放在ⅦA.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2、Al(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Si、P、S、Cl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8. 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9.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就会随着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10. 第八周期总共应有50种元素.*11. (略)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提纲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共价键是常见的化学键之一,共价键主要存在于电负性差较的原子之间,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也有少数共价键存在于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如中的化学键。
共价键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2.表示法3.分类(1)σ键和π键由两个原子的某能级上的电子以_________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_________。
其特征称为__ ___对称。
由两个原子的某能级的电子以_______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其特征是_________对称,σ键比π键的强度_______。
成键电子:σ键: S-S 、_____、______.π键:______。
单键都是______、双键中含有______σ键和______π键,叁键中含有______σ键和______π键,σ键和π键总称,是分子结构的价键理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是极性键,两个键合电子,一个呈性,一个呈性;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共价键是键。
共价键的极性强弱与成键原子的有关,某种意义上说,离子键可看成极性极强的共价键。
4、键参数1、键能概念:态态原子形成_________化学键所释放出的_________能量,或破坏化学键形成态态原子所吸收的最能量。
单位:_________(1)键能越大,化学键越______、越______断裂,越生成。
(2)成键原子的半径越,键能越(3)两个原子间形成单键键能双键键能参键键能(4)比较:C≡C键能 C-C键能,N≡N键能 3 N-N键能。
(5)化学反应的△H= 键能之和 - 键能之和2、键长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键长越_________,往往键能________,共价键越_______,形成的物质越稳定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_______ __之间的夹角。
写出下列分子中的键角:CO2 C2H2 C2H4 BF3CH4 H2O NH3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______ ___;键角决定了分子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选考部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选修3)章末综合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届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三9月月考)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导学号 65301574( )A.烧碱固体溶于水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C.二氧化碳变成干冰D.碘溶于酒精解析:考查物质发生变化时破坏的作用力类型的判断的知识。
A.烧碱固体溶于水,断裂离子键,变为Na+、OH-,共价键未被破坏,错误;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断裂共价键,共价键被破坏,正确;C.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D.碘溶于酒精,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未被破坏,错误。
答案:B2.(2015·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期中)下列组合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导学号 65301575( )A.C2H4、C2H2、CO2B.CH4、CHCl3、CO2C.Cl2、H2、N2D.NH3、H2O、CO2解析:考查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判断。
A.乙烯分子中含有C—H极性键,属于非极性分子,乙炔中的C—H键为极性键,乙炔为非极性分子,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C===O键为极性键,为非极性分子,正确;B.甲烷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三氯甲烷为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错误;C.三种气体单质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键,为非极性分子,错误;D.氨气与水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错误,答案选A。
答案:A3.(2016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导学号 65301576( )A.H2O B.CH4C.SiH4D.NH+4解析:孤对电子的判断。
H2O中O最外层有6个电子,只有2对共用电子对,因而2对孤对电子,A正确;CH4中C最外层有4个电子,全部与氢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没有孤对电子,B错误;SiH4中Si最外层有4个电子,全部与氢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没有孤对电子,C错误;NH+3中N最外层有5个电子,有3对共用电子对,因而含有1对孤对电子,但NH+4中NH3孤对电子和H+结合成配位键,则没有孤对电子,D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3-2分子结构与性质
(× ) (5)NaCl 中含有一个 σ 键。( × )
1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6)CHN 中含有一个 σ 键、三个 π 键。( × ) (7)σ 键能单独形成,而 π 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 ) (8)σ 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 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 ) (9)CH4 与 NH+ 4 互为等电子体。( √ ) (10)SO24-与 SiCl4 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 体形。( √ )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2节 分子结构与性质
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明考纲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 键和 π 键,能用键长、 键能、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3.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 sp3),能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 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4.了解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 的物质。
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板块一 知识层面·主干层级突破
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考点 1 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 共用电子对 (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具有 方向性和饱和性 。 共价键的 方向性 决定着分子的立体构型,共价键的 饱和性 决定着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
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修3物质结构测试卷(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物质结构测试卷(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Al—27Si—28S—32Ba—137 Ag—108Fe—56Cu—64Cl—35.5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湖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H—O—O—HB.2,2-二甲基丁烷的实验式:C3H7C.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11HD.Cl-的结构示意图: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为21H,故C错误。
答案:C2.(2014·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S2Cl2在合成橡胶、硬水软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将Cl2通入熔融的硫黄可制得S2Cl2,S2Cl2是黄红色油状发烟液体,遇水分解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中,氯元素位于硫元素之后,所以Cl2的氧化性弱于硫单质B.Cl2与硫黄的反应中,S2Cl2只是氧化产物C.在常温常压下,硫黄是原子晶体,S2Cl2是分子晶体D.S2Cl2与水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单质,A项错误;氯气与硫黄反应生成S2Cl2,S2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项错误;硫黄为分子晶体,C项错误;2S2Cl2+2H2O===SO2↑+3S↓+4HCl,S2Cl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D项正确。
答案:D3.(201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HCl>HBr>HIB.微粒的半径:Cl->Na+>Mg2+>Al3+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 CH3COOH>NaHCO3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电离平衡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律、电离平衡等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特训(限时45分钟)1.[2014·河北衡水中学调研考试]氯化硼的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B. 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C. 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非极性分子D. 其分子空间结构类似氯化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轨道杂化,分子立体构型等知识。
氯化硼是共价化合物,液态时不能导电,A错误;三氯化硼中的硼为sp2杂化,无孤对电子,B错误;三氯化硼中的硼为sp2杂化,无孤对电子,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是平面三角形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C正确;PCl3中P为sp3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是三角锥形,D错误。
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BF3是三角锥形分子B. NH+4的电子式:,离子呈平面形结构C. 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p 轨道形成的s-p σ键D. 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答案:D解析:BF3中B原子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2杂化,BF3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NH+4中N原子采取sp3杂化,NH+4为正四面体结构,B错误;CH4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C错误,D正确。
3. 下列有关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C. CH2===CH2和CH≡CH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个数相等D. CH4、CCl4、SiH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H2O是V形分子;H2O2中氧原子间为非极性键;1个CH2===CH2分子中有1个π键,1个CH≡CH分子中有2个π键;CH4、CCl4、Si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B.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2N AC.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均为正四面体结构D. 向含有0.1 mol [Co(NH3)4Cl2]Cl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只能生成0.1 mol AgCl答案:C解析:如PtCl2(NH3)2是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结构。
5.[2014·武汉质检]通常情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NH3相似,下列对NCl3和NH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中N—Cl键键长与CCl4分子中C—Cl键键长相等B. 在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则NH3·H2O的结构式为C. 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D. NBr3比NCl3易挥发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NCl3的空间结构与NH3相似,也应为三角锥形,故为极性分子,故C项错误;根据NH3·H2O NH+4+OH-,故B正确;NBr3的结构与NCl3相似,因NBr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Cl3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沸点NBr3大于NCl3,所以NBr3不如NCl3易挥发,故D项错误;因N原子的半径小于C原子的半径,所以C—Cl键键长大于N—Cl键,故A项错误。
6.[2014·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化合物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H3与BF3都是三角锥形B. NH3与BF3都是极性分子C. NH3·BF3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NH3·BF3中,NH3提供孤电子对,BF3提供空轨道答案:D解析:NH3是三角锥形,而BF3是平面三角形结构,B位于中心,因此,NH3是极性分子,但BF3是非极性分子,A、B都不对;NH3分子中有1对孤电子对,BF3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正好有1个空轨道,二者通过配位键结合而使它们都达到稳定结构,D正确;但H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C是错误的。
7.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CS2为V形极性分子B. SiF4与SO2-3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 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D.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答案:B解析:CS2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SiF4与SO2-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
8.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 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答案:B解析: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A项错误;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B项正确;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C项错误;C2H6中两个—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D项错误。
9.试依次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写出磷原子M能层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
(2)磷有两种氧化物P4O6和P4O10,其球棍模型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磷元素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
(3)磷有三种含氧酸H3PO2、H3PO3、H3PO4,其中磷元素均以sp3杂化与相邻原子形成四个σ键,则H3PO3的结构式是________,写出H3PO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磷的三种含氧酸H3PO2、H3PO3、H3PO4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3PO2<H3PO3<H3PO4,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化硼是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涂料,它可用作金属的表面保护层。
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
①写出合成磷化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溴化硼分子和三溴化磷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s23p3(2)sp3、sp3(3)NaOH+H3PO2===NaH2PO2+H2OH3PO2、H3PO3、H3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3和+5价,中心磷原子的正电荷依次升高,导致P—O—H中氧原子的电子更易向P原子偏移,因而H3PO2—H3PO3—H3PO4越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越来越强高温BP+6HBr(4)①BBr3+PBr3+3H2=====②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解析:(1)是3s23p3。
(2)P4O6中每个P与其周围三个O形成三角锥形,故P采取sp3杂化,P4O10中每个P与其周围4个O形成正四面体形,故P也采取sp3杂化。
(3)4个sp3杂化轨道全部参与成键,说明有4个原子直接与P相连,结构为:,同理可知H3PO2为,只有1个羟基氢显酸性,可被NaOH中和。
(4)②三溴化硼中硼原子采取sp2杂化,是平面三角形,而三溴化磷中磷原子是sp3杂化,有一个杂化轨道被孤电子对占据,是三角锥形。
10.[2015·福建厦门质检]芦笋中的天冬酰胺(结构如下图)和微量元素硒、铬、锰等,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1)天冬酰胺所含元素中,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2)天冬酰胺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种。
(3)H2S和H2Se的参数对比见下表。
①H2。
②H2S的键角大于H2Se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钼(Mo)位于第五周期ⅥB族,钼、铬、锰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答案:(1)氮(2)2(3)①分子晶体极性键②S的电负性强于Se,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斥力大,键角大(4)Mn3d54s1解析:(1)组成天冬酰胺的H、C、N、O分别有1、2、3、2个未成对电子;(2)碳原子全形成单键为sp3杂化,有1个双键的为sp2杂化,故有2种杂化方式;(3)①H2S和H2Se的熔、沸点均较低,为分子晶体,不同种元素形成的为极性键;②S的电负性强于Se,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斥力大,故H2S键角大;(4)钼、铬、锰价电子数分别为6、6、7,根据电离能判断得出A、B、C分别有7、6、6个价电子,相同级别的电离能B大于C,所以B为铬,A为锰;铬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11.[2014·山东泰安一模]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1)Mn 元素价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比较两元素的I 2、I 3可知,气态Mn 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 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 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与Fe 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配离子[Fe(CN)6]4-的配体CN -中C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写出一种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
(3)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 ℃,沸点315 ℃,在300 ℃以上升华。
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据此判断三氯化铁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
(4)金属铁晶体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如图所示。
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 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3d 54s 2 由Mn 2+转化为Mn 3+时,3d 能级由较稳定的3d 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 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较少(2)①具有孤对电子②sp杂化··N⋮⋮N··(3)分子晶体(4)1∶2解析:(1)Mn为25号元素,价电子的排布式为3d54s2;(2)①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所以与Fe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孤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