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望诊分泌物、食指络脉

合集下载

望排除物及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除物及小儿食指络脉.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二、望呕吐物 三、望大便
四、望小便
一、三关定位(食指) 第一节为风关,即掌指关节 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 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 至末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望小儿食指络脉
二、观察方法 医师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 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 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 指纹愈推愈明显,便于观 察。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小儿食指络脉
(四)长短(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浅病轻
气关——邪深病重
命关——危重 透关射甲——凶险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小儿食指络脉
三、临床意义 浮沉分表里, 络色辨病性,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一)浮沉(浮沉分表里) 浮显——主表(邪浅、病轻)
沉隐——主里(邪深、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小儿食指络脉
(二)颜色(色泽辨寒热) 鲜红——外感表证 紫红——里实热证 青——惊风、痛证 紫黑——血络闭 淡白——脾虚、疳积郁,危重 (三)淡滞(淡滞定虚实) 淡——正气不足(虚) 滞——邪气有余(实)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中医常见诊断方法——四诊朱姝第一部分概述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诊断”就是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其中,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一)望诊基本要求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望诊最好在白天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若自然光线不足,则可采用日光灯,不宜采用有色灯光。

对夜诊的患者,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尽量避免因光源及室温高低的干扰而造成误诊。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诊察时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完全、清楚地进行观察。

注意细微之处,以免遗漏;注意排除因为化妆、染发、整容或衣着等因素造成的假象。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3.以常衡变,动态观察要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特点,以及某些生理性变异的现象,对所查部位的个别征象与整体病情不符的情况,应进一步深入了解、认真分析,以排除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对某些变化迅速和危重的病证,还需注意动态地进行观察,为及时判断疾病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

4.有机结合,综合判断临证时不可机械、孤立地对待全身望诊与局部望诊,而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观察。

也不能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因为单凭望诊所获取的信息往往不够全面,要注意结合其他三诊进行综合判断。

(二)望诊主要内容1.全身望诊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四诊

局部望诊
(3)、望鼻 鼻的形态色泽及分泌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色青 —— 腹痛 红肿 —— 胃热、血热 酒齄鼻 —— 肺胃湿热 鼻柱塌陷 —— 梅毒、麻风 鼻渊 —— 久流浊涕腥臭(风热、肝胆湿热)
局部望诊
(4)望口、唇 口与唇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口唇樱桃红 —— 煤气中毒 口腔溃疡 —— 心脾积热 鹅口疮 —— 脾胃湿热 口僻 —— 中风、风中经络 撮口 —— 脐风 口噤 —— 动风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目的要求: 1、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 2、了解“四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望 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 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 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
※ 望诊的内容包括: 望全身:神、色、形、态 望局部:头面、颈项、五官、皮肤、 小儿络脉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 望舌:舌质、舌苔
含,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
作灵活、体态自如。
意义:主脏腑精气充足。见于正常人,或轻病而脏
腑精气未伤者,预后良好。
(2)少神
全身望诊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3)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 (3)头摇
——肝风上扰,或气血亏虚
局部望诊
(4)望头发 正常:发黑浓密润泽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小儿表达能力尚不完善,生了病,很多时候无法描述清楚自己的状况。

因小儿皮肤薄嫩,脉络显露,针对3岁以内小儿,中医师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即通过观察指纹的方法来诊病。

由于操作简单,观察指标少而且明确,望小儿指纹的方法非常适合家长学习。

此“纹”非彼“纹”望小儿指纹,又称望小儿食指络脉。

此处望的并非是小儿手指的纹路,而是食指侧面,靠近拇指一侧的浅表络脉,也就是俗称的“青筋”。

那么该如何“看”呢?首先,在阳光或自然光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的食指指尖;然后,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用力要适中,使食指络脉显露;最后,观察络脉的位置深浅、颜色、所在部位等。

操作时,小儿左右两手的食指络脉都要观察。

望“纹”如何知病?当小儿患病时,食指络脉所在位置深浅、长短、颜色等,会随着疾病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预示着脏腑气血盛衰、病证的虚实、寒热、轻重以及疾病的转归。

这种通过观察食指络脉的变化诊断疾病的方法,古人将其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文/袁斌 江苏省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袁斌育儿经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位于小儿食指。

以食指的三个指节为划分依据,从食指根到指尖,三个指节依次是风关、气关、命关。

62《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2月刊指纹淡紫,隐于风关——可见于湿热泻后期指纹紫滞,处于风关——可见于伤食泻指纹淡——可见于脾虚泻育儿经正常小儿指纹,颜色红黄相兼,隐隐显露于风关之内,即络脉所显露的位置不超过风关。

浮沉分表里。

即通过食指络脉所在位置的深浅,辨别病情的轻重和病位。

络脉浮而显露于表,说明邪气在表,病情比较轻;络脉沉隐于内,而不显露于表面,则提示邪气在里,病情重。

比如孩子在感冒初期,络脉是清晰可见的,但发展为肺炎后,食指浅表络脉可能就看不见了。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小儿指纹)-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小儿指纹)-PPT课件

望小便
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
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 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应注 意其色、质、量的变化。
望小便
小便清长──属虚寒证──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


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 小便短黄,尿时灼热涩痛──属实热证──热盛伤 津所致,或汗、吐、下、利伤津 尿中带血──尿血、血淋──热伤血络,或脾肾不 固,或湿热蕴结膀胱 尿有砂石──石淋──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膏淋 ──脾胃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 不能制约脂液下流
淡滞定虚实
指纹色深暗滞者──实证──邪气有余
色淡不泽者──虚证──正气不足
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出物和某
些排出体外的病理性产物的形、色、质、量 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内容包括望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便。
望痰
观察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肺、脾)的变化
寒湿泄泻──大便清稀如水样──外感寒湿──脾失健运,清浊 不分,或过食生冷 湿热泄泻──大便黄褐如糜热臭──湿热内蕴──伤及胃肠,或 暑湿内犯,大肠传导失司 伤食泄泻──大便臭秽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食积内停 脾虚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肾虚泄泻──五更泄泻──火不暖土,清浊不分 肝郁泄泻──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肝气郁滞,脾失健运
三关测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可见于正常小儿,亦可见于外感初
起,邪气入络。 指纹达于气关,其色较深──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透关射甲(即直达指端),其色紫黑──病属凶 险,预后不良
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显:病邪在表,外感表证──外邪袭

局部望诊分泌物、食指络脉

局部望诊分泌物、食指络脉

。,
前食
分。次儿右拇需
适与
缘指
为食,食手食于
用成
的络
望小儿指纹
三关:
风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 第二节横纹之间)。
气关:食指第二节(第二节横纹 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命关: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 至指端)。
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浅红,略带紫色,见于掌指横纹附近。其 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二.指纹增粗,分支显见者,多属实证,热证。是因邪正相争, 气血壅滞所致。
4、三关测轻重
01
02
03
04
添加标题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 入络,邪浅病轻。可见 于外感初起。
添加标题
指纹达于气关,其色较 深:是邪气入经,邪深 病重。
添加标题
指纹达于命关,其色更 深:是邪入脏腑,病情 严重。
添加标题
指纹透关射甲(即直达 指端),其色紫黑:是 病属凶险,预后不良。
疾病属性 病因病机
肝胆郁热, 胃失和降
肝郁犯胃则呕吐, 热迫胆汁上溢则吐黄绿
苦水
多为“痰饮” 因水饮停胃,胃失和降而 致
属胃有积热 或肝火犯胃 或胃腑血瘀
热伤胃络,络破血溢则吐 血。出血量多、立即吐出 则血色鲜红;出血量少、 蓄积后吐出则血紫暗。
(三)望大便
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故 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脾胃肠的 病变及肝肾肺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积津滞流 风不 湿湿粘 不量
或所颐涎 中止 浊热涎 化多
消致”, 络, 上困者 津者
化,)涎 脉可 泛阻, 。,
不亦。渍 。见 所中多

良可多颐
于 致焦属

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

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

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人体的健康和很多的因素都是相关的,现在很多的身体都不是很健康,因此如何做好保健的工作才是最关键的。

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阴晴表,那么我们如果从我们的食指络脉看出健康的问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中医理论认为,络脉是由经脉分出来的,分布在皮下浅层的支脉。

通过看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很适合3岁以下的小孩。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皮薄肤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看食指络脉诊断疾病。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食指络脉。

其是指虎口至食指侧的浅表静脉,是寸口脉的分支,与寸口脉同属肺经,其形色变化反应寸口脉的变化,所以,看孩子的食指络脉,可以诊察身体内的病变。

食指靠近手掌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家长可以抱起孩子,向着亮处,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孩子食指末端,再以右手大拇指在孩子虎口至食指侧的浅表静脉,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适中,使指纹显露,这样才容易观察。

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1若浅表静脉的颜色鲜红,属于外感感冒。

呈紫红色,属于里热证,就是热邪在身体内较深的部位,需要经常清天河水把热邪清除掉。

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父母用食、中二指腹从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3分钟。

若浅表静脉颜色是青色,表示孩子经常有疼痛或者惊风,有的孩子经常哭闹,一看虎口到食指侧的浅表静脉是青色的,就要仔细全面检查。

若浅表静脉的颜色是紫黑色,表示孩子血络郁闭,需要给孩子捏脊。

若浅表静脉颜色很淡,表示孩子脾虚、气血不足,这就要推脾胃经,就是从大拇指一直推动到手掌。

若浅表静脉看起来浮显,多属感冒,就是病灶附着在皮肤浅表,只要发发汗,毒素随着汗液出来就好了。

若浅表静脉看起来沉隐,那说明病在身体内很深的地方,很难出来,通过小儿按摩慢慢调理身体,等孩子体内的正气强壮了,一步步地把病根彻底拔掉。

看食指络脉可诊断身体健康状况2这种方法也能反映孩子病情轻重,若病得重,浅表静脉长,若病得轻,浅表静脉短。

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

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

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望排出物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分泌物主要是指人体官窍所分泌的液体,它具有濡润官窍等作用,如泪、涕、唾、涎等,其色、质、量的表现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当脏腑有病时,可引起其发生异常改变。

排泄物是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大便、小便等,当脏腑有病时,也可发生相应的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

此外,人体有病时所产生的某些病理产物,如痰液、呕吐物等也属排出物范畴,其色质量也与病情密切相关。

望排出物变化总的规律是:凡色白、质稀者,多属虚证、寒证;凡色黄、质稠者,多属实证、热证。

一、望痰涕(一)望痰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病理性黏液。

观察痰的色、质、量,可以判断脏腑的病变和病邪的性质。

痰白清稀者,多属寒痰。

因寒邪阻肺,津凝不化,聚而为痰,或脾阳不足,湿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

痰黄稠有块者,多属热痰。

因邪热犯肺,煎津为痰,痰聚于肺所致。

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

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虚津亏,清肃失职所致。

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湿痰。

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

痰中带血,色鲜红者,称为咯血。

常见于肺痨、肺络张、肺癌等病人。

多因肺阴亏虚和肝火犯肺,火热灼伤肺络,或痰热、邪毒壅肺,肺络受损所致。

咯吐脓血痰,气腥臭者,为肺痈。

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

(二)望涕涕是鼻腔分泌的黏液,涕为肺之液。

流涕多因六淫侵袭、肺失宣肃,或热邪熏蒸、气血腐败成涕,或气虚阳亏、津液失固所致。

可见于多种鼻腔、鼻窦疾病。

新病鼻塞流清涕,是外感风寒;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者,多属鼻鼽,是风寒束于肺卫所致。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多为鼻渊,是湿热蕴阻所致。

二、望涎唾(一)望涎涎是从口腔流出的清稀黏液。

涎为脾之液,由口腔分泌,具有濡润口腔、协助进食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

05
总结与展望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总结
01
历史背景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是古代中医通过观察小儿食指的络脉来诊断疾病的
一种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02
文化价值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通过观察络脉的形状、颜色、长短等变化,可
重要性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在中医儿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力的依据。同时,通过观察食指络脉的变化,还能判断疾病的转归 和预后,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护理。
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渊源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起源于古代中医儿科,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和《难经》等 经典医籍。随着中医儿科的发展,四望小儿食指络脉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 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原理
望小儿食指络脉是一种传统的儿科诊断方法,其原理是“有 诸内者,必形诸外”,即体内病理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 通过观察食指络脉的变化,可以判断小儿的寒热、虚实、郁 结等情况。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步骤
准备工作
观察食指络脉的颜色
将小儿抱到光线明亮的地方,用温水清洗干 净食指,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
主要观察食指络脉的颜色变化,包括白、黄 、赤、青、黑五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 的病理变化。
袭表卫。
若食指络脉呈现暗滞或青紫, 则提示患儿体内有寒,邪气内
陷脏腑。
若食指络脉呈现浮缓或沉弱, 则提示患儿体内正气不足,抵
抗力下降。
咳嗽的望小儿食指络脉表现及意义
咳嗽时,小儿食指络脉多呈现 浮紧或浮数的情况,颜色偏红 ,表示患儿体内有热,邪气犯 肺。
若食指络脉呈现暗滞或青紫, 则提示患儿体内有寒,寒邪客 肺。

中医诊法-望诊(三)

中医诊法-望诊(三)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四肢
诊 望二阴 望皮肤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出物
望舌
• 观察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质、量 变化,以判断病情的方法
排出物变化总规律
清稀、色淡---多虚证、寒证 黄稠、色黄---多实证、热证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四肢
诊 望二阴 望皮肤
望诊
四肢 二阴 皮肤 小儿食指络脉 排出物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四肢
诊 望二阴 望皮肤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出物
望舌
• 望四肢可诊察五脏和循行于四肢的经脉病变 ➢ 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
肝主筋,肾主骨 ➢ 四肢又为手足三阴、阳经脉循行之处
望神
望色
望排出物
望舌
• ④望呕吐物
寒呕:呕吐物清稀无臭-脾肾阳衰/寒邪犯胃 热呕:呕吐物秽浊酸臭-邪热犯胃/肝经郁火,致
胃热上逆
痰饮:呕吐清水痰涎,胃脘有振水声 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 食积:呕吐物酸腐,夹杂不消化食物 呕吐鲜血/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多为
胃有积热、肝火犯胃
望神
望色

望头颈五官 望四肢
诊 望二阴 望皮肤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出物
望舌
望前阴
1、阴囊肿大 2、子宫脱垂 3、阴部湿疹
望后阴
1.肛痈 2.痔疮 3.脱肛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四肢
诊 望二阴 望皮肤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出物
望舌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小儿食指络脉诊断

小儿食指络脉诊断

小儿食指络脉诊断小儿食指络脉诊断2011年06月21日望小儿食指络脉原称望小儿指纹《四诊抉微》、《医宗金鉴·儿科心法要诀》皆称为“虎口三关脉纹”虽称指纹实指手太阴之络脉故称脉纹较为贴切。

为避免与习称之“指纹”概念混淆改称望小儿食指络脉。

该诊法的起源当追溯至《黄帝内经》可能是受望络脉诊法的启发从《灵枢》诊鱼络方法发展而来。

据《景岳全书》载该诊法最早见于《水镜图诀》唐代王超撰《水镜图诀》及《全幼心鉴》等书并指出其可取者惟三关辨轻重吉凶之说至于“四足惊”、“人惊”、“水惊”、“雷惊”等无稽之谈不足凭。

《幼幼集成》则认为该法起于宋人钱仲阳亦指出风轻、气重、命危之说可信而谬撰惊风门类致后贤多歧亡羊反成疑案。

该书作者陈复正指出此指纹既太渊脉之旁支不必另立异说但当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即可用之不尽舍此不图妄执伪说以为是则不足取。

《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可见食指内侧络脉是由手太阴之脉分支而来故望食指络脉与望鱼际络脉、切寸口脉是同出一辙的其原理和意义也相似。

由于小儿脉部短小诊脉时又常哭闹躁动以致影响切脉的准确性而小儿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食指络脉更显而易见因此望络脉较切脉更为方便准确对三岁以内小儿在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据其脉络的隐露、淡滞、色泽、形态等可诊察病邪的性质和浅深判断气血之盛衰推测疾病的轻重吉凶等预后情况。

但是不能以此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必须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正如薛立斋所指出小儿气血未实必当参三部五脉。

三部即面上气色、虎口脉纹、寸口一指之脉再加上按额前下诊太冲共为五脉。

一三关部位食指络脉的显现与分布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食指第一节横纹即掐指法寅的部位曰风关其部位当是从掌指关节横纹算起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第二节横纹是卯的部位曰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第三节横纹为辰的部位曰命关即第三节横纹至末端见图4。

小儿指诊图解

小儿指诊图解

小儿指诊: 指纹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

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儿科对于3岁以下小儿常以看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

小儿由满月至三岁,不可独取寸口,因小儿每怯生人,初见时多啼哭恐惧,致使呼吸杂乱,而脉的迟,数,大,小也失去本象.因此,应以观察指纹和切脉与面色,病候等相印证,才能望切相兼。

小儿指纹络脉是指在食指掌面脉络浮露的部分,也是手太阴肺经分支所过的部位。

手太阴肺经的络脉自胸部走手掌大鱼际区,出拇指端的少商穴,它的一个分支从腕后直达食指内侧出其末端。

中医认为“肺朝百脉”,肺经脉络可以反映全身肌腑气血的情况,故观察食指掌面脉络可以了解肌体正气盛衰变化,判断病邪的深浅。

1、三关定位以小儿食指之三节横纹为界,定为三关。

风关——食指的第三指节(近端、轻症)。

气关—食指的第二指节(中间、重症)。

命关——食指的第一指节(远端末节、危症,也叫射甲)。

2、取纹方法在光线明亮处,诊者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由远及近)直推,推数次,食指上的纹型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更不要反复推寻,否则会失去准确性.3、纹色主病三关正常形色正常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为正常。

寒热脉络粗细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

络脉的长短与年龄有关,1岁以内的最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

表里络脉浮露者,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

沉隐者主病在里,多见于脏腑病变。

虚实色深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

色浅淡者为虚,色深浓者为实。

凡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入客于经,再深入客于脏腑,三关络脉的形色和出现的部位,恰好随着这种邪气的深入而起变化:风关——络脉显于风关,表明邪气入络,提示病轻邪浅。

气关——络脉从风关透气关,表明邪气入经,提示病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命关——络脉出现在命关,表明邪气深入脏腑,提示病情更重,可能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件
7Hale Waihona Puke (三)望大便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 故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脾胃 肠的病变及肝肾肺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 虚实。
整理课件
8
大便的形、色、 疾病属性 病因病机 质、量
大便清稀水样 寒湿泄泻 外感寒湿或饮食生冷,脾失健 运,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黄褐如糜而 湿热泄泻 湿热或暑湿伤及胃肠,大肠传
整理课件
6
(二)望呕吐物
呕吐物色、质、量 疾病属性 病因病机
呕吐黄绿苦水
呕吐清水痰涎,胃 脘有振水声 吐血鲜红或紫暗有 块,挟有食物残渣
肝胆郁热, 肝郁犯胃则呕吐,
胃失和降
热迫胆汁上溢则吐黄绿
苦水
多为“痰饮” 因水饮停胃,胃失和降而 致
属胃有积热 或肝火犯胃 或胃腑血瘀
热伤胃络,络破血溢则吐 血。出血量多、立即吐出 则血色鲜红;出血量少、 蓄积后吐出则血紫暗。
整理课件
17
(3)指纹青色:主疼痛、惊风。因痛则不通,脉络气滞 血郁,或肝风内动,筋脉拘急,脉络郁阻,故见青色。
(4)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因实邪亢盛, 心肺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5)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指小儿面黄肌瘦, 腹大,营养障碍,伴有慢性消化不良等特征的病症。因 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充于脉络,故指纹也变 淡。

注于肠以助消化
大便燥结,排出 肠道津亏 热盛伤津,或胃火偏亢,大肠液
困难
亏,传化不行,老年、产后
便血--有(近 血、远血)之分
近血:血色鲜红(肛裂、痔疮) 远血:血色紫黯或色黑
(胃热、脾不统血)
整理课件
10
(四)望小便
小便的形成与肾和膀胱的功能密切,还与肺 的肃降、脾的运化、三焦的通调和津液盈亏 有关。
虚不能摄津所致,亦可见于胃热、虫积或消化不良。
整理课件
5
(二)望呕吐物
呕吐物的色、质、 量 呕吐物清稀无酸臭 味
呕吐物秽浊有酸臭 味
呕吐味酸腐夹不消 化食物
疾病属性
多属“寒 呕”
多属“热 呕”
多属“伤 食”
病因病机
胃阳不足,腐熟无力或寒邪 犯胃,损伤胃阳,而致水饮 内停,胃失和降
邪热犯胃,胃失和降则呕吐, 邪热蒸腐胃中饮食则吐物酸 臭 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而致
痰中带血,色鲜红 称为“咯血”
病因病机
脾虚失运,湿聚为痰, 上犯于肺所致。 火热灼伤肺络所致。
咯脓血腥臭痰浊者 多属(“ 肺痈”)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致。
整理课件
4
2、涎
口流清涎量多者,多属脾胃虚寒,气不化津。 口中时吐粘涎者,多属脾胃湿热。为湿热困阻中焦,脾
失运化,湿浊上泛所致。 口角流涎不止,可见于中风后遗症或风中络脉。 小儿口角流涎,涎渍颐下,称为(“滞颐”)。多由脾
望指纹的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 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 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根,连推 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食指络脉显 现的部位,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整理课件
13
望小儿指纹
三关: 风关:食指第一节(掌
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 间)。 气关:食指第二节(第 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 之间)。 命关:食指第三节(第 三节横纹至指端)。
整理课件
14
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浅红,略带紫色, 见于掌指横纹附近。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 粗细适中。
望小儿病理指纹:浮沉、色泽、长短、形状 望小儿病理指纹的意义,可概括为:
浮沉分表里,色泽辨病性,淡滞定虚实,三 关测轻重
整理课件
15
1、浮沉分表里
(1)指纹浮显: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因外邪袭表,正气抗邪,鼓舞气血趋向于表, 故指纹浮显。
七、望排出物
排出物是排泄物(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 分泌物(人体官窍所分泌的液体)及排出的 病理产物的总称。
望排出物就是观察病人的排出物的形、色、 质、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整理课件
1
排出物变化总的规律是: 凡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 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整理课件
2
(一)望痰涎 1、痰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主疳)
整理课件
18
3、淡滞定虚实
(1)指纹变细,分支不显者,多属虚证、寒证。 是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
(2)指纹增粗,分支显见者,多属实证,热证。 是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
整理课件
19
4、三关测轻重
(1)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可见于外感初起。
(2)指纹沉隐: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 因邪气内困,阻滞气血难于外达,故指纹沉 隐。
整理课件
16
2、色泽辨病性
一般说,指纹深暗滞者多属实证,是邪气有余,色淡不泽 者多属虚证,是正气不足。 (1)指纹鲜红:属外感表证。因邪正相争,气血趋 向于表,指纹浮显,故见鲜红。 (2)指纹紫红:属里热证。因里热亢盛,脉络扩张, 气血壅滞,故见紫红。

导失常所致
大便清稀,完谷 脾虚泄泻 因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火 不化,或如鸭溏 或肾虚泄 不温土,清浊不分所致

整理课件
9
大便的形、色、 疾病属性 病因病机 质、量
便如粘冻,挟有 多属痢疾 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职,
脓血
有偏热、偏湿之别
便色灰白,溏结 多见于黄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溢,不能下
不调
热盛伤津,亦可见于汗、吐、 泻伤津的病人
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 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
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结 为砂石所致
湿热下注,气化不利,不能 制约脂液下流所致
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 掌侧前缘的脉络。
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义 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故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 膀胱、肺、脾的病变,了解津液的盈亏和病 性的寒热虚实。
整理课件
11
小便的色、质、量 疾病属性
小便清长
多属虚寒证
小便短黄
多属实热证
尿中带血 尿有砂石
见于尿血 (血淋)
见于石淋
浑浊如米泔水或滑 见于尿浊、
腻如脂膏
膏淋
病因病机
寒则汗液不泄,津液不伤, 故小便清长量多
痰的色、质、量的 疾病属性 变化
痰白清稀量多
多属“寒痰”
痰黄质稠有块
多属“热痰”
病因病机
寒邪伤阳,气不化津, 津凝成痰或脾虚失运, 湿聚为痰。 热邪犯肺,炼液为痰。
痰少而粘,难以咯 出
多属“燥痰” 燥邪犯肺,或肺阴亏 虚,清肃失司
整理课件
3
(一)、望痰涎 1、痰
痰的色、质、量的 疾病属性 变化 痰多色白而易咯 多属“湿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