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初探
2007年8月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ug.2007 第18卷 第3期 Jour 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8 No.3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初探周进军1,杨丽霞2(1.陇东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陇东学院科技处,甘肃庆阳745000)摘 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长期陷入困境的高师公共教育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关系的处理及教学过程的实施等诸多方面都滋生了新的矛盾。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与要求,笔者认为在公共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9-1209(2007)03-0088-04收稿日期:2007-04-27作者简介:周进军(1977—),男,甘肃镇原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教学及研究。
一、新课程对高师公共教育学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课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素来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自2005年秋季开学,全国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基本上都已开始实施新课程。
毫无疑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影响的远不止是中小学教育本身,它对包括高师教育在内的全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包括教师教育在内的教育系统的有力支持,按教育部的要求,高师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对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培养出来的教师能胜任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任务。
这就是说,我们所培养出来的教师必须拥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牢固地树立“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和具有独立意义的社会个体”的学生观、“教学既是课程传递与执行过程,又是课程创生与环发过程,还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过程”的教学观和“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的学习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知识 与工作实践差距太远而无法运用 , 由此怀疑甚至否认 课程 并 的实 际价值 。通过强化公共教育学教学 的实践性 , 一方面克服理 论教学的枯燥性 , 提高学生理论 学习的积极性 ; 另一方 面锻 炼学 生教 育学科 的实用技能 , 高学生理论学 习的成就感。 提 在课程改革实践 中, 学校从多维度落实与体现公共教育学课
造成 “ 师厌教 、 生厌学” 教 学 的被 动 的局 面 。 因此 , 要想 有效提高公共 教育学课程教学质 量 , 强师范生 增
基础 教育 实践案例 以及学生 自身的教育经历与体验 。
第二 , 坚持 以人为本 的教学 改革理念 , 学过程通过学 生 自 教 身的参与体现知识 的实践性 , 强师范生 的教 师角色意识 , 增 唤醒 学生有关 教育 生命 的独特体验 。 第三 , 改革考核方式 , 注重形成性评价 , 防止学生在学习 中产 生各类功利性 心态 。同时 , 改革考核 内容 , 侧重考核学 生分析教 育问题和解决教育 问题 的能力 。 第 四, 树立开放性 的教学 观 , 通过 “ 出去 ” “ 走 或 请进来 ” 的方 式利用校内外 有利教学 资源提高教学 的实践效益。 3 统整师资 队伍 。 建立公共教育学“ 课程 集体”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秉承 “ 三个一” 教学模 式 : 一个教 师 、 一本 教材和一支粉笔。教育学是一 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 ,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类课 程体 系中的“ 核心基础理论课 ” , 也是师范教育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长期 以来 , 共教 公 育学 在高师院校 的教学 中遭遇 了诸多 的尴尬 , 如教师厌 教 、 生 学 厌学 、 程地 位边缘化 、 课 理论与实践脱 节 、 课程改革形式化等。这 些尴尬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师生的教学激情 , 降低 了教育学教学 质量 , 影响 了师范生 的培养质量 。2 0 年 开始的新课 程改革要 01 求教师要 以专业人员身份参与课 程改革 , 这就意味着对教师教育 学素 养有更 新的要求 , 这也就 对公共课 教育学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新课改背景下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探讨梁洪坤何崇南(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出发。
对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沟通、交往互动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理念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公共教育学担负着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学知识传递的重要任务。
因此,如何在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是目前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的理念1.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与情感沟通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此次课改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绍目前该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例如著名语言大师卡耐基是如何进行即兴演讲的.以此来拓展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域”。
‘5.与专家合作。
与专家合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寻求专家的帮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在网络条件下,与专家合作有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同学们可以以E—m ai l等方式实现远程交流:也可以查找卡耐基等语言大师及市面上关于即兴演讲系列的教材,并组织学生聆听当地“卡耐基口才训练”课程的讲座,将所实践到的知识与专家进行碰撞与交流.加强对“即兴演讲”规律的认识。
6.分担责任。
指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主动从事学与教的活动。
各成员的角色要随着课堂氛围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教师控制,时而学生控制,时而师生互动。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与考试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与考试改革
徐俊华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6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师范教育,尤其是作为师范教育核心基础课的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与考试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公共教育学的模块调整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配套进行.
【总页数】4页(P151-154)
【作者】徐俊华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教育系,安徽,黄山,245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基于案例教学模式 [J], 吴荣英
2.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从一名教师进行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 [J], 李红惠
3.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学初探--以高师公共教育学为例 [J], 朱建军
4.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改革初探 [J], 孙大力
5.经验、体验与公共教育学——现象学视野中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 [J], 朱晓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改文献综述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文献综述前言目前,“教师角色”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顾明远在《教育大词典》中指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
”有些学者认为,教师角色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所需要明确和适应的定位问题,是与其教学行为、管理行为有着直接联系的,也是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领域。
我国已经进入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在理念和价值目标上都进行了重构,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的研究也因此呈现了新的态势,要求明确教师角色、职责,并在观念、素质等各个层面作了调适。
正文一、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内容研究1、教师角色内容的宏观研究层面。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以此为契机,教育者和一线教师们开始了对教师角色的研究。
袁振国(2001)、解学仁(2003)、顾永清(2004)、朱沛雨(2005)等对传统教师知识传播者角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教师角色可以分为:“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合作者、设计者、实践者、参与者、决策者、协调者、父母与朋友等。
而韦娟(200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应该与学生、同事共同发展的个体;从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临床专家;从学校民主管理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的参与者。
”刘兴民(2004)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容有: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由教书匠成为研究者;由课堂的执行者成为教育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由个体劳动者成为教育协作者:由道德说教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余文森
余文森教授简历学科: 教育学余文森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
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 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3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要科研教学成就:(独立或第一作者完成):1.《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2.《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3.《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系列论文)第六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2005年);4.《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第五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5.《走进新课程》(专著)第五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6.《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第四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作者);7.《中学数学三项教改实验评介》第三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作者);8.《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三要素》第二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作者);9.《目标、评价及其与教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全国第一届青年社会科学成果提名奖(独立);10.《深入中小学指导开展教改试验与研究十年成果》 1999年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11.《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200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作者;12.《实行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深化高师公共教育课程改革》 1997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作者。
主要论著:1.论文《优质教学的教学观解读》发表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2.论文《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发表在《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3.论文《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表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4.论文《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工作进展调研分析报告》发表在《教育研究》2003 年第11期;5.论文《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发表在《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6.论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发表在《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7.论文《传统课堂教学弊端及其改革》发表在《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8.论文《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发表在《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9.论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发表在《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10.论文《福建省中学数学三项教改实验评介》发表在《教育研究》1996年第9期。
新课程背景下有公共教育学教程试卷A
新课程背景下有公共教育学教程试卷A一、填空题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教育理论、解释教育问题、改造教育实践、提高教师素质。
2、教育机会均等,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
3、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保存、传递、创新三方面。
4、学生的基本属性包括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整体性。
5、学生的受教育的自由权包括免于恐惧的权利、免受歧视的权利、免于控制的权力。
6、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复杂性、双专业性、社会性三个方面。
7、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二、选择题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 A )A、赫尔巴特B、卢梭C、柏拉图D、福禄培尔2、倡导教育目的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 B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3、主张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 B )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雷先科曾说:“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
”主要表明学生的属性。
( C )A、独特性B、自主性C、整体性D、生成性5、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的。
( C )A、美国鲍尔斯B、法国布厄迪尔C、美国加德纳D、德国狄尔泰6、从学习的人性基础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来划分,学习可以划分为。
( D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B、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竞争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D、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7、《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这门学科,主要是提供教师专业知识。
( C )A、本位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一般文化知识8、教师专业素养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C )A、“自我更新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任务关注”阶段D、“虚拟关注”阶段9、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独立探索,自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俨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旅游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中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结合实际的调整培养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地教学课程设置和实践性教学的不断强化等具体措施,提出了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伴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的主力军,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的旅游管理人才。
目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更应当严格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去定位市场,深入认识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严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生源匮乏,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在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无论是从设备、资金、师资、待遇和生源等方面,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明显偏重普通教育,不仅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严重打击和压抑了职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致使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到职业学校去上学,不愿选择职业学校的课程。
在学校资源设置中,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无法及时地更新和修补,更无法筹建新的教学和实习场地。
这就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所以导致旅游职业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更加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
2.师资质量不高,影响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大都办学历史不长,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是在师资和实训设施等均不具备的条件下匆忙开设,使旅游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不得不让一些教师临时改行,或直接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充任。
绪论教育学余
自然后果法 • 儿童打坏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给他另外的 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他打破 房间的玻璃窗,你就让他昼夜都受风吹。 • “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 •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 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 果。”
• 教育的问题很复杂,很多问题必须从多个角度 去解决。
◇困惑之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国外研究似乎表明:学生 成绩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乃是非学校因素(比如家 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或家庭背景),而不是学校和教 师的参与(1966年;詹克斯等人的报告,1972年)。 • (布罗菲等,1986年)却证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只有与他们共同 工作,并通过他们进行工作,而不是试图绕过他 们工作,才能够取得进步。
第三节 教育学的性质和魅力 • 一、教育学的性质 •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 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第三节 教育学的性质与魅力 • • • • 一、教育学的性质 教育学是科学的 教育学更是人文的 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内在核心问题是对“人”的 认识
• 卢梭(1712-1778)
卢梭与《爱弥儿》
•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者,近代资产阶级进 步的思想家
• “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 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决断的专业化人员” (波特等,1988年)。
◇困惑之二 分数重要还是素质教育重要?
教育学问题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大: 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 宏观的教育规划 教育内部关系 教育外部关系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正常儿童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 儿童青少年教育 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张小凤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充分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契机,本文从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多进行人文关怀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渗透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157-01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好坏,关键看努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注意不能持久,课堂学习中有一些是光凭无意记忆。
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预防心理疲劳,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自我意识,尝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点燃创造性学习的火花,给每个孩子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爱学数学,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判断推理能力,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1.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1)教师以身作则,发挥人格的影响力。
教师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具、提前候课、良好的基本功等,其次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在预备铃之前到班级等候上课,不早退;在和孩子讲例题时都严格按照解题步骤走。
如在一年级《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时,我们在解答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在解题时应该让孩子先根据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即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了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再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解答进行解答,56+30=86(只),同时告诉孩子此题是如何计算的30+50=80,80+6=86,最后还要告诉孩子要写答,即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出来,让孩子形成严谨的解题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因素
的考核方式也偏离 了教育学课程开设的本意 ,因为没 教材 缺乏特 色 ,教育理 论和教 育实践相互脱 节 。 有实践 的辅助 ,学生难 以将课堂上的教学理论应用到
、
课 程 自身 的原 因
教材的编写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偏重理论 阐 实践 ,学生认为考 前背背记记便可过关 ,因此学 习的
“ 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课 从而严重影 响了教学效果 。
程 ,是体现师范 院校师范性特色的一 门课程 ,也是 各
种教师类就业 招生考试 的必学 习评 价方式太过单 “
。
目前 ,大多数的师范院校 ,对 “ 公共教 育学”课
学 生人数 多 ,原有知识水 平不 同 ,专业特点不同 ,影 课 堂陷入 “ 单向被 动、简单又失衡 ”的局面 ,不能很
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 的加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 好的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
收 稿 日期 :2 1 - 6 1 00 0— 8
作者简介:张爱玲,女 , 甘肃临夏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
1 3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5期
2 . 教师队伍 日趋年轻化 。许多院校担任 “ 公共教育 学 ”课程教学 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 的研究生 ,这些教
四、学 生的原 因
“ 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教育 的特色课 、专
师虽说是研究生 ,理论功底相对扎实 ,但实际教学经 业课 ,理应受到师范生的重视 。然而 ,在大多数 师范 验不是很丰富 ,自身又缺乏必要的操作性知识, 再加上 院校里面 , “ 公共教 育学”课程是一 门很少受欢 迎的 对 中小学教育教 学现状 也缺乏相 当的了解 。因此在实 学科。学生受到各 自专业知识 的影响 ,形成 思维的专 际 的课堂教学 中 ,对教 育理 论的理解 阐述缺少必要的 业定势 ,思想上不重视 “ 公共教 育学 ”课程 。加之社 实际素材 ,难 以将教育教学原理同教学事件结合起来 , 会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大 ,英 语四、六级 、计算机等
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势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程设置
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势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程设置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使得高校教育学院的教育课程设置亦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适应教师培养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学院应当加强对于公共修课程的设置,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未来教师岗位的需求。
一、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势的背景新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对于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考核,旨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自2001年开始实施以来,新教师资格考试已经成为国内教师招聘的重要依据,也是新教师入职的门槛。
教育部门对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2019年版的新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两大部分,其中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学科知识和能力测试等内容。
二、高校教育学院的教育课程设置高校教育学院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其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
在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势下,高校教育学院应当深入研究新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教育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的需求,更好地培养符合考试要求的合格教师。
1. 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学新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专业知识测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而这些知识正是高校教育学院的教学内容。
高校教育学院应当重点加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
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实际教学能力。
2. 强化教育教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3. 公共修课程的设置和加强三、高校教育学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的形势和要求,高校教育学院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高校教育学院应当深入研究新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