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合集下载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2×10^23)个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等)。

6.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为金属)和阴离子(通常为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组成进行分类,如无机物和有机物。

4. 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5. 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天平等。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如称量、溶解、加热、过滤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涵盖了这一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二、化学基础理论
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三、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器材: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氧、水:了解氢、氧的元素性质,以及水的组成和性质。

碳及其化合物:了解碳的元素性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了解硫的元素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性质。

钠、钾及其化合物:了解钠、钾的元素性质,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合物的性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详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最详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最详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
2.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氧气、氮气、氢气;
3.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和性质;
5. 电子结构和价电子:电子层、能级、壳层、轨道的概念,以及价电子数的确定;
6. 化学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7.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8. 酸、碱和盐: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9.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10.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1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12. 化学反应速率:观察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影响平衡的因素;
14. 电化学:电解质、导电性、电化学反应和电解中的离子移动。

以上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总结知识点全面

初中化学总结知识点全面

初中化学总结知识点全面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知识、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实验技能等。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全面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单元,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3.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5.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6.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涉及物质的组成改变,化学变化则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和新物质的生成。

# 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2.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预测。

# 化合物与化学反应1. 酸碱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通常表现为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4.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另一种元素的反应,常见于金属与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 常见物质的性质1. 氧气(O2):支持燃烧,是呼吸作用的必需品。

2. 氢气(H2):最轻的气体,可燃烧生成水。

3. 二氧化碳(CO2):呼吸作用的副产品,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水(H2O):生命的基础,最常见的溶剂。

# 实验技能1. 实验器材的使用:了解并正确使用试管、烧杯、滴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实验操作:掌握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

3.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如何预防。

# 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用于表示物质的数量。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學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和掌握所学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其组成和性质可以变化。

2. 物质的性质: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但其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我们研究了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元素的特征。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提供了元素的基本信息。

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可以通过周期表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化学键和化学反应1. 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是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形成的化学键。

2. 化学反应: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一些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在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其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摩尔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1. 溶液: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溶解度是单位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曲线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展示了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群化学反应)①特点(节省、环保)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芯、内焰(最璀璨)、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颜XXX先变黑;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讲理解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聚成的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普通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上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九上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3. 量筒的使用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2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若仰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大,若俯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小;3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加热;四、酒精灯的使用1.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2.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②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⑤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3.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等;4.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①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五、洗涤仪器1.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2.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部分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4.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 KClO3、SO2等;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6.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7. 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8.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9.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0.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二、空气的成分1. 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考虑产物2. 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分数计;3.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 氮气的用途:保护气、液氮用于医疗;5.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极不活泼,用做保护气;通电发光,用做霓虹灯;6. 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三、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凝固成淡蓝色固体;2.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木炭、红磷、硫磺、铁丝重点掌握四种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八种实验现象辨析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1高锰酸钾——加热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常温下2. 收集方法:1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2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3. 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装一团棉花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最后熄灭酒精灯4.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5 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6. 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9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上再拿出水槽;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1.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 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二、原子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三、离子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 分类:1失去电子带正电——阳离子2得到电子带负电——阴离子四、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1. 物质由元素组成2.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五、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1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计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3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 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 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3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 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6.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第四部分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2. 一正氧、二负氢:电解水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气体可燃烧是氢气;3. 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4. 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 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二、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氯气2. 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而使液体变无色无味;3. 硬水和软水1区别: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2鉴别:肥皂水①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多浮渣较少泡沫的是硬水;②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少浮渣较多泡沫的是软水;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三、物质的分离方法1. 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三靠”;2.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爱护水资源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2.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3. 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沪教版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
1、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它与之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其特征是不可再分割,不能通过可以改变物质组成及性质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组成和比例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一步步转变为另一种新的物质。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经过能量变化,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新物质。

4、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描述物质的一种信息,包括物质的形状、性状、颜色、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燃烧性等。

二、物质的分类
1、按照物质的由来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

2、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按照物质的性质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形状与大小:物质的形状是描述物质的特征,它可以是固体的其中一种形状,或液体的其中一种形状,或气体的其中一种形状,大小也是描述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有物质的体积或体积密度。

2、物质的性状:物质的性状是描述物质的特征。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详细全面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详细全面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的各章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知识、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等。

以下是初中化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任何实体,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物质的注意事项。

- 化学计量:包括物质的量、摩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等基础概念。

第二章: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的定义: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 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合价等。

第三章:化合物- 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的类型:氧化物、酸、碱、盐等。

-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命名法:学习如何根据化学式对化合物进行命名。

第四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第五章:酸碱与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 碱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

- 盐的定义: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

-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化学、腐蚀、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等。

第七章: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其特点包括原料、条件、零排放和产品,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最明亮)和外焰(温度最高),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

通过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来检验产物H2O,并通过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检验产物CO2.在熄灭后,我们观察到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通过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我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门捷列夫,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C、H。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在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其区别在于粒子电性,符号分别用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和阴离子符号表示。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纲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纲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氢、氧、碳等元素的基本单位。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 主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氢(H)、氧(O)、钠(Na)等。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 酸和碱: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器材-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 实验室安全规则:穿戴防护装备、处理化学品的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

四、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的定义: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 摩尔质量:元素或化合物每摩尔的质量。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反应-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初中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实体,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4.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5.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4.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四、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行,元素在周期中的电子层数相同。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 轨道。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的反应。

4. 气体的收集和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可燃性等。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等。

3.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和应对措施。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是产生光、热、气体、沉淀等现象。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符号,通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分子,其中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比例关系。

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按照规定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

仪器的使用: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量筒、烧杯、试管等,注意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实验操作: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包括混合、溶解、加热、过滤等操作,注意安全和规范操作。

六、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氧化钠等。

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根据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准确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性质划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的关系。

2.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分子与离子、物质的分子动理论、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原子与元素、化合价与化合物、元素周期表。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2.水和水溶液:水的性质、溶液的溶解度、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

3.盐:碱与酸的反应、溶液的电离与导电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4.酸与碱:酸与碱的性质、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

三、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应用1.酸的制备:酸的制备方法、浓度的表示与计算、酸的应用。

2.碱的制备:碱的制备方法、浓度的表示与计算、碱的应用。

3.食盐的制备与性质:食盐的制备方法、食盐的性质和应用。

4.金属与非金属的提取:金属的提取与提炼、非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四、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2.化学能和化学反应:化学能的概念、化学能的利用、化学能与生活。

3.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物质的氧化与还原。

五、常见物质的有害性与防护1.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毒性:重金属的毒性、有毒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判断和预防。

2.主要污染物的生成和防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防治污染的方法。

3.常见农药、化肥和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选择:化学农药的种类和认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认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

六、实验与技能1.实验室仪器的使用与检测:天平的使用、燃烧器具的使用、玻璃仪器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气体收集的实验操作。

2.化学实验与技能:化学反应与实验中的观察与判断、科学实验与技能的提高、实验的安全与环保。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环境问题的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分类、化学式与化学符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2. 化学基础理论: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

3.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氢、氧、碳、铁、铜等元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试剂、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洗涤等。

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评价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等。

6. 化学计算:如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之比等。

7. 化学与生活:如食品添加剂、营养物质、环境污染与防治等。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和习题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量筒的使用(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若仰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大,若俯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小。

(3)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加热。

四、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②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⑤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等。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①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部分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 、CO2、P2O5 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P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CO2、KClO3、SO2 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 SO2等。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 +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0.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考虑产物)空气的成分N 2 78%;O 2 21% ;稀有气体0.94% ;CO 2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分数计)。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保护气、液氮用于医疗。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极不活泼,用做保护气;通电发光,用做霓虹灯。

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SO 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凝固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木炭、红磷、硫磺、铁丝(重点掌握四种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八种实验现象辨析)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1)高锰酸钾——加热(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常温下收集方法(1)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2)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装一团棉花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最后熄灭酒精灯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5 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9)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上再拿出水槽。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

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二、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1)失去电子带正电——阳离子(2)得到电子带负电——阴离子四、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五、元素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1)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计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3)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3)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第四部分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