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第八章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第八章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第八章读书笔记

第八章大都市变为死亡之城

一、罗马帝国的外国遗产

1.罗马帝国是单纯扩张城市权力中心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城市建设企业。它改变了旧城市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起自己特殊的秩序。

2.希腊城市的城墙是事后添加的,罗马城市则是先从城墙开始建设的。由于宗教原因和功利主义的原因,它的城市采用矩形形式,这也成为罗马军团后来使用露营地规定的一个标准形式。

3.从城市的宗教含义中产生另一个特点,即古罗马城镇特有的环城圣地,这是城墙内外两侧专意留出的狭长圣地,不准摆任何建筑物。这种做法给城市守卫者带来军事上的便利,从而极大的增强城市的宗教约束力和制裁力。

4.堡垒、营地、城市,三者皆是军事编制和管理形式。

5.罗马人从希腊化城镇中学到了基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

6.罗马帝国从未设想把限制、禁止、有秩序的安排、以及平衡等原则应用到它的城市和帝国的实际生活中去;它未能给稳定的经济和公平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未能充分代表每一个集团的民主利益,因而无法改善大城市的生活。

7.城镇的一个典型特色:宽阔的商业街一直延伸到天际线,两边的柱廊又加强了深邃感。

8.到中世纪才认清:工业已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下水道和供水管

1.罗马城的大排水沟成为罗马工程中最古老的纪念物。

2.古希腊人的城市规划着重于美化和城防,着重于经营港湾和丰腴的土地;罗马人则以筑路和建造给排水管见长。

3.大型排水沟、供水管和人工路面表明更古老的城镇和地区并不少见的皇室工程革新,在罗马已变成大规模的公共设施为城市民众服务了。

4.罗马在最需要的地方,最缺少机械化卫生设施。

5.罗马城的供水方式是最精良的技术设备与原始社会规划二者一个很不经济的结合。

6.罗马城空有其工程技术和巨大财富,在市政卫生的初期一败涂地。

7.共和制度下只有两种路称作为“大路”一种是宽度可容两辆车并行通过的,亦称神路,是宗教仪仗行列行走的大路,与罗马广场向交叉;另一种是新路,跨广场的两侧。

8.罗马城极恶劣的市政管理的最典型例证是民宅区和垃圾大坑。

9.罗马为自由公民提供的居住条件:拥挤狭窄、摇摇晃晃、阴暗潮湿。

三、广场、大剧场和公共浴场

1.广场并不单单是一个开放性场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管区,布局形式繁复。

2.广场的简单性使它适用多种目的:其重要用途是用于宗教集会

3.随着轴式规划又产生了按轴对称形式安排建筑物的趋向。

4.罗马的公共浴池建造的别具匠心,它以其巨大规模、一起各种设施的结合,成为罗马对城市卫生和城市形式的最典型贡献。

5.对于古罗马公共建筑来说:规模就是一切。

四、下午的死亡

1.罗马的秩序、罗马的正义、罗马的和平都建立在野蛮的剥削压迫基础上。

2.罗马尚未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时,这座城市就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集体用刑室。

3.古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它是一种四周高起的露天围场。

4.公元前221年在柏河畔马蒂厄斯广场内建造的弗拉米尼乌斯圆形竞技场是一座最大最早的斗技场。

5.斗技场和浴场是罗马对城市遗产所增添的新贡献,斗技场毒化遗产,浴场净化遗产。

五、4世纪的城市财产清单

1.罗马城地域辽阔和财富丰繁。

2.罗马除了有活人城市外还有个死人城市,里面有墓地,纪念碑和大群雕像。

3.庞大而混乱的罗马终究还是盲目的物质享受主义的集大成:是一种超级的维克多·伊曼纽尔式的纪念碑。

六、城市发展的限度

1.罗马变成了城市发展失控、从事野蛮剥削。以追求物质享乐的这样一种即可怕的典型,而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城市合作的理想形式。

2.罗马城市的发展问题要从政治制度入手才能得到控制。

3.罗马缺乏互利互惠的交流合作基础。

4.罗马从未正视自身发展过度这个问题。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