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印度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合集下载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1-概览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和模式。

这些特点和模式受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主要国际贸易区域2-1 欧洲贸易区欧洲贸易区是以欧洲联盟为核心的地区贸易组织,成员包括28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其他与欧盟有关贸易协议的国家。

该区域贸易规模庞大,涉及到多个行业,如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等。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中国、等国家。

2-2 北美贸易区北美贸易区主要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框架下开展贸易活动。

该区域贸易规模巨大,涉及到各种商品和服务。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

2-3 亚太贸易区亚太贸易区是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该区域是全球最活跃的贸易区域之一,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

亚太自由贸易区(APEC)是该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贸易组织之一。

2-4 拉美贸易区拉美贸易区是拉丁美洲地区的贸易活动,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

该地区以农产品、矿产品和能源资源为主要出口商品。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南美洲联盟(UNASUR)和中美洲共同市场(CACM)是该地区的重要贸易组织。

3-主要贸易流动3-1 北-南贸易北-南贸易指的是发达国家(北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发达国家通常是技术先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落后。

这种贸易模式的特点是北方国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进口从而满足自身市场需求,而向南方国家出口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3-2 南-南贸易南-南贸易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这种贸易模式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需求的增加和互补性的增强。

南-南贸易的主要产品包括农产品、矿产品、轻工业制成品等。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集(含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集(含答案)

测验题库总论第1章至第5章一、是非判断题第1章1.(∨)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诸要素与人类商务活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揭示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及协调发展的特殊规律。

(P4-P5)2.(∨)地理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第2章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共存、共繁荣。

(P10)2.(∨)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3.(×)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P15)4.(∨)高科技要素的垄断优势决定了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实际地位。

(P12)5.(∨)现代国际贸易中,环境已成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与产业。

(P15)第3章1.(×)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是20世纪40至50年代。

2.(×)地理大发现是指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各国航海家和探险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

第4章1.(×)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在社会消费资料总量确定的前提下,平均消费水平与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成正比。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

3.(×)一个国家或家庭越富裕,用于支付衣、食、住、行基本需求所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就越大,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比例就越小。

第5章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由超级油轮运输。

(P65)2.(∨)绿色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尤卡坦海峡是连接加勒比海与大西洋的重要水道。

(看地图)4.(∨)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有中东地区“油库总阀门”之称。

(P67)(看地图)5.(∨)巽他海峡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B)A. 18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开始至20世纪初C.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D. 21世纪初2. 当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呈三、二、一阶段,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表现为:(B)A. 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B. 出口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为主C. 出口农、矿初级产品为主D. 出口一般工业制成品3. 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2012年当一个国家人均GNI进入4086―12615美元范围时,该国家属于下列哪类国家:(C)A. 高收入国家B. 中低等收入国家(中等偏下)C. 中高等收入国家(中等偏上)D. 低收入国家4. 产业结构呈二、三、一阶段,国家经济处于哪一阶段?(B)A. 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B. 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C. 国家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时期D. 国家处于农业化时期5. 2014年世界高速公路网发展迅速,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是:(B)A.美国B.中国C.加拿大D.德国6. 201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占首位的是:(C)A.新加坡B.香港C.上海D.深圳三、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 2001年美国高盛集团提出“金砖国家”概念,获得世界认同。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地理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以印度为例,从地理视角来深入探讨其国际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其北部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将印度与中国等国家分隔开来。

西部是干旱的沙漠地带,与巴基斯坦接壤。

东部和南部则面临着广阔的印度洋。

印度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独特的战略优势。

印度洋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通道,印度凭借其在印度洋沿岸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

其众多的港口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这使得印度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受到地理因素的显著影响。

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着领土争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源。

两国接壤的边界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这既增加了军事防御的难度,也使得双方在资源分配和边境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也受到地理因素的一定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天然的边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的直接交流,但也促使两国在边境地区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

然而,由于边界线的划分存在争议,偶尔也会引发一些紧张局势。

在能源安全方面,印度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其国内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需要依赖进口。

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对于印度的能源运输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印度需要与中东、非洲等能源产地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加强自身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以确保能源运输线路的安全。

印度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其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

由于其气候多样,季风气候影响广泛,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影响,如洪水、干旱等。

因此,印度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积极争取自身的利益,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和权利。

在经济领域,印度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洲与非洲、欧洲贸易的重要中转地。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

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

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

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

1、地理位置的影响(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发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围。

(2)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变。

而地理因素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持久的影响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以印度为例,从地理视角来深入分析其国际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北部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巨大的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来自北方的侵略,但同时也限制了与北方国家的大规模交流与合作。

南部则是广阔的印度洋,赋予了印度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口,为其海上贸易和海洋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从地理位置来看,印度处于亚洲的重要战略位置。

它东邻孟加拉国和缅甸,西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部与中国、尼泊尔和不丹相邻。

这种周边环境使得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是印度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特别是克什米尔地区,这导致了长期的紧张局势和军事对峙。

地理上的相邻使得双方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同时也使得和平解决争端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因为持续的紧张关系不仅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也受到地理因素的显著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构成了两国之间的天然边界,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流与合作的难度。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双方通过边境贸易和跨境合作项目逐渐加强了联系。

同时,由于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的大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在经济、环境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印度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其在印度洋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印度洋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承载着大量的能源和货物运输。

印度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海军力量,试图在印度洋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与其他海洋大国在该地区展开合作与竞争。

例如,印度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海上安全和防务合作方面不断加强,以维护印度洋的稳定和保障自身的利益。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国际货易是跨过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

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差不多上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势特点、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阻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进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势、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差不多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制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

如俄罗斯,虽有宽敞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专门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

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按照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形了解。

1、地理位置的阻碍(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阻碍,能够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稳的,宽敞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顺,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进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进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要紧部分确实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畴。

(2)濒临海洋依旧深居内陆的位置,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进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阻碍。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在论述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边所说的“地理环境”并非狭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由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三方面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这些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与人类经济贸易活动有关的要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条件,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优越的海陆位置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是成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条件。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飞机的制造技术与运营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其高昂的运输费用使地上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成为在国际贸易中最为主要的交通手段。

因此,濒临海洋或扼守重要海峡的国家易形成繁荣的贸易中心。

比如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是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枢纽,这使新加坡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一般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中转站;而一些内陆国家则由于缺少入海口,海上对外贸易须借助别的国家的港口。

其次是气候条件。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的差异,引起各种农产品的不同分布,如棉花,小麦等主要出产于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因此,美国,阿根廷等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热带地区是世界主要水果的出产地;另一方面,气候还会影响对外贸易货物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气候寒冷的季节或地区运输商品要防冻,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地区要防霉防潮;此外,多发性极端天气与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也会对运输及保存造成严重破坏。

还有就是资源。

例如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不仅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

除去它的饮用作用外,淡水资源船舶航运,农业灌溉,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欧洲的多瑙河流经多个国家,不仅灌溉了沿河的土地,也为诸国间的航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项就是矿产资源,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煤、石油等成了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于矿产资源稀缺而且分布不均衡,富含矿物的国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如澳大利亚盛产高品位的铁矿;南非富集黄金、铂、钴;波斯湾沿岸蕴藏大量的石油等。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cadbc1f6-6ead-11ec-99fb-7cb59b590d7d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及内容2.使世界人口的构成和分布发生巨大的变化3.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4.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世界贸易市场的特点:1.世界贸易总量的持续增长2.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3.服务贸易增长迅速4.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明显5.世界贸易中心转向亚太地区6.中国在世界贸易市场异军突起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并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它对世界商业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所谓的商业革命。

它主要体现在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商业路线和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主要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以及尼德兰所代替.16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地理大发现开创了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事业,导致了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巨大财富,促进了西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由此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基石.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商人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关键人物.西欧各国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商贸最为活跃的地区,并逐渐形成若干个较大的区域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中欧贸易、波罗的海贸易和大西洋沿岸贸易.欧洲地理大发现最直接的经济后果是“价格革命”。

当时,西欧国家的殖民者和商人从亚洲、非洲和“新世界”带回了大量金银财宝。

它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给美洲的当地人带来了痛苦的灾难。

影响:它改变了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裂和孤立,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西欧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日益腐朽的封建社会中革命因素的增长。

因此,地理大发现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效应研究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效应研究

印度关税和 中国外 贸依存度是潜在影响印 度 对 华反倾销 的驱动 因素。最后 , 提 出了 不断降低 印度对华反倾销 的几点建议。

在 对 反 倾 销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中, P r u s a 和K n e t t e r 以 四个 最 大 的反 倾 销 案件 发 起 国即美 国 、 欧盟 、 澳 大
① 李晓亮 . 浅析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 河南社会科学, 2 0 0 8 年5 期. ②P r u s a T . J , K n e t t e r M. M. Ma c r o e c o n o m i c F a c t o r s a n d A n t i d u m p i n g F i l i n g s :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集数据 等方 面投 入 工作 量较 大, 写作认 真。符合硕士学位
论 文的质量要求 。
并以 1 9 7 6 —2 0 0 4 年 相关数据 为 国家分布来看 , 印度 自从 1 9 9 4 年对 因 , 利用 H e c k m a n s e l e c t i o n 模型, 我 国异 丁 基 苯 发起 第 一 起 反倾 销 调 基 础 ,
Co u n t r i e s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Ec o n o mi c s , 2 0 0 3 ( 6 1 ) .
锄 羹 墅 2 0 1 3 年 第 9 期

g i u m研究 了欧盟对 中国 、 日本 、 韩 国等 东亚 国家发 起 K h a i C o n g D i n h 则以1 9 9 5 —2 0 0 3 年 的相 关 数 据 为基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种族和民族
• 种族,也称人种,由于人类在很长的时间 内,相对隔离地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地理环 境中,各自形成了在生理上合体态、外貌 上有不同特点的人群,即种族。 • 世界上的种族比较复杂,目前人类学家主 要根据肤色、头发、眼睛等外部特点,将 世界居民分为黄色、黑色、白色和棕色等 四大人种。
• 白种人:肤色、眼睛色和毛发色一般较浅, 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白色人种 数量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4%,主要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还有非洲 北部、南美洲、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的巴 基斯坦、印度等地区。
• 美国对古巴的封锁 • 古巴:1959年成为社 会主义国家 • 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苏联与美国的政治 军事危机 • 古巴封锁:2010年美 国对荷兰银行罚款2 亿美元;美国产品和 含有10%美国部件的 产品出口古巴。
• • • • • • •
经济联盟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佩克 南方共同市场 北美自由贸易区 非盟
• 案例2:日本的丸红商社根据天气预报:日 本关东地区梅雨结束时间将比往常推迟, 以及世界范围内将是一个凉夏,作为消暑 饮料的销售量会有所减少,并由此引发饮 料罐的马口铁销售量下降和价格下滑的预 测。事实果然如此,美洲的墨西哥因此取 消了与它签订的进口合同。气候变化直接 和马口铁的生产与国际贸易挂上了钩。
• 对比:俄罗斯1710万平方千米
• 2、海陆位置:濒临海洋或深居内陆 • 日本与哈萨克斯坦
我国东南沿海因为紧邻太平 洋,海运的地理优势突出, 加之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交 通便利,科技先进,实力雄 厚,又临近港澳地区和国际 市场,改革开放后,先后开 放了五个特区、14个沿海 港口城市和多个三角洲地带。 内陆地区则差距很大。
• 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 亚等群岛上。

浅析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浅析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浅析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心摘要: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

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促进国际贸易启示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反面反映出来。

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地理位置对于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以新加坡为例子,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

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人文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

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地理环境国际贸易非洲政治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是指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它包括国家、居民、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

人文地理环境虽然不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1. 国家类型的影响全世界共有 208 个国家,可分为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均 GDP 高,它们的发展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市场,因此主张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

由于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张占有绝对优势,它们仍然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力图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 2 取单方面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数量和人口众多,它们具有劳动力众多、资源丰富、交通地理位置重要等特点。

但是由于经济落后,虽然取得了主权的独立,但在政治上仍受到超级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控制和挤压,在军事上受到干涉和威胁,在经济上受到掠夺和剥削。

正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益,将影响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2、人口、民族、宗教、风俗、语言的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是与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一般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达地区。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承受力是受限于其经济实力的。

一般讲,经贸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经济人口,亦能供养较多的人口。

地球上,北纬 20?,60?范围的,据测算大约居住着全世界总人口的 80,,而且几乎聚集着世界上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世界全部大港和极大部分中型港口,这些地带成了当今世界主要货流的起迄地点和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纬度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四大文明古国起源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而当今地球上社会经济最繁荣、交往最密切、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几个区域,也往往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三洲的沿海地区。

国土辽阔,但国土大部分在高、中纬度的俄罗斯,自然条件严酷,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恶劣的气候对农业、工业及交通都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2)海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因为紧临太平洋,海运的地理优势突出,加之沿海都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先进,实力雄厚,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而西部内陆地区则比较闭塞落后。

(3)交通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

美国充分利用便捷的北大西洋航线开展对欧洲的经贸活动,使其东北部和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行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重心区,但整体的重心位于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

而今,凭借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太平洋东部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呈现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趋势的契机,美国利用其便利而发达的太平洋航运,促使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因为地处沟通两大海洋的重要通道和国际航线的要冲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新加坡、巴拿马等国家通过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成为了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同时也繁荣了该地区自身的经济和贸易活动。

2.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导致人口地区构成复杂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外籍人口聚集在一起,导致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使该地区贸易商品构成发生变化。

另外,有些地区因人口迁入、劳动力大增(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迁入,会加速本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2)对迁出地的影响由于人口迁出,造成某些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会给该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印度共30页文档

国际贸易地理-印度共30页文档

国际贸易地理-印度共30页文档印度是一个位于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地理位置对其国际贸易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讨论印度的地理因素对其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印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和农产品的种植。

印度以棉花、稻米、小麦、茶叶、香料等农产品闻名于世。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此外,印度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对印度的国际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印度的地理位置对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位于亚洲次大陆的中心地带,东邻孟加拉国、缅甸,西邻巴基斯坦,北接尼泊尔、不丹、中国,南洋印度洋,与斯里兰卡相望。

这使得印度成为南亚地区的贸易枢纽,连接了亚洲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各个国家。

印度拥有多个主要港口,如孟买港、钦奈港和加尔各答港,这些港口是印度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然而,尽管印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其国际贸易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运输和物流领域。

这限制了印度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顺畅度和效率。

其次,印度的贸易政策相对保护性,对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相对严格。

这可能给外国企业带来一定的障碍,降低了贸易活动的规模和频率。

总的来说,印度的地理因素对其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印度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国家。

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印度的国际贸易前景将更加广阔。

分析地理环境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分析地理环境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PART THREE
案例: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案例: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案例: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案例: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跨大 西洋的贸易和投资流动。
非洲联盟与欧盟的合作:非洲联盟与欧盟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旨在促进非洲和欧洲之间的 贸易和经济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 国际合作将更加 便捷和高效,地 理距离的限制将 逐渐消失。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将成为国际合 作的重点领域, 各国将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等全球 性挑战。
区域一体化和全 球化将继续深入 发展,推动国际 合作向更高层次、 更广领域拓展。
全球气候变化: 导致资源分配 不均,引发国
际合作需求
人口增长与迁 移:影响地区 稳定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和经济 合作。
中国-巴西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和巴西之间的经贸合作论坛,旨在促进两国之间的贸史上存在领土争端和政治紧张。然而,近年来两国在能源、安全和贸易等领域加 强了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地理政治格局: 地缘政治紧张 局势对国际合
作的影响
自然灾害频发: 加强国际救援 与合作,提高
应对能力
数字经济合作:利用数字技术促进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科技创新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共享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绿色发展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推 动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跨国交通、 能源和通信网络建设
地理距离和时差问题 语言和文化差异 经济利益冲突 政治和安全风险

地缘政治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缘政治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缘政治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地缘政治局势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

尤其是近两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美贸易战的发生等因素,使得各国间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加紧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地缘政治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风险是国际贸易中的常见难题,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战争、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等。

这些因素和事件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

例如,中东地区的不安定局势会影响全球石油供应和油价波动,进而影响全球贸易;朝鲜半岛局势的瞬息万变也会给亚太地区贸易带来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会导致贸易伙伴的信誉度下降或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崩溃,这些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化贸易的影响在全球经济面临多种压力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不断蔓延。

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英国脱欧、欧盟的关税政策升级等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

国际上使用的关税措施、贸易限制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都会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口量和出口商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三、地缘政治关系对地区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缘政治关系对地区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局势动荡或者政治对抗,会导致早已经开始的贸易过程在转瞬间就被中断,大量交易被取消或跨国合作终止。

例如,乌克兰危机发生时,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贸易被迫中断,许多东欧国家也受到较大影响。

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核大国之间的对抗中,也会出现贸易限制和船只限制等问题。

四、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可避免的地缘政治风险,对其进行有效应对是关键。

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国际贸易多边合作。

建立和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对全球商业和政治风险进行监督和管控,协议必须在各方的参与和监督下建立和实施,以减少各方风险。

2.改善国际政治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且多元。

而地理因素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其国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印度为例,从地理视角深入分析其国际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其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这种地理环境既赋予了印度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地处印度洋的核心区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使得印度在海洋贸易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印度洋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大量的能源和货物运输都要经过这片海域。

印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对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这为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印度的陆地边界也对其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克什米尔争端,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宗教和领土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地理边界的划分不清也是导致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印度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这些边界争端不仅影响了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资源方面,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印度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求资源的供应,这就使得印度与资源出口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

同时,印度也在积极开发自身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一举措也会影响其与其他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气候条件也是印度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导致了频繁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这不仅对印度国内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促使印度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积极发声,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和技术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印度的地理环境还影响了其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

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印度洋季风是指印度洋上风向、风力、风速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印度洋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季风系统在该地区形成并影响着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气候环境。

本文将探讨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印度洋季风的形成与特点印度洋季风是由于季节性气压差异引起的。

在夏季,东部印度洋上的海洋高温和季节性的低气压有利于形成西南季风。

这时,来自东部的暖湿空气会流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给这些地方带来大量的降水。

而在冬季,印度洋上的气压分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逆季风。

这时,来自北面的干冷空气会刮向南方,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带来较干燥的冬季气候。

印度洋季风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季节性:印度洋季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2. 湿度差异:由于夏季的西南季风带来了潮湿的气流,因此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的逆季风则导致这些地区相对干燥。

二、印度洋季风与地理气候的相互关系1.印度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地势较高,西面被喜马拉雅山脉环绕,阻挡了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导致印度洋季风在印度次大陆的分布具有复杂性。

在西部和南部地区,西南季风为这些地区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

而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影响,气候较为干燥,以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为主。

2.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受到印度洋季风的直接影响,夏季西南季风给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这里的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等。

东南亚地区的丰富雨水为这里的热带雨林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造成了独特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季风的逆风区,冬季逆季风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或半荒漠气候,而少数西部和南部地区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具有温和的气候。

4.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印度洋季风的季节性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印度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印度,全称是印度共和国。

位于亚州南部,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是世界第七大国。

陆上邻国一共七个,分别是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

东、西、南、三面临海。

北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人口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大国。

地理因素对工农业布局的影响工业布局:印度有五大工业区(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胡格利河下游区,以麻纺织和机械工业最为重要,其它轻工业规模也较大。

(2)孟买---浦纳区长期一纺织业占绝对优势,孟买是靠周围广大地区的棉花生产发展起来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现在化工、机械两大部门在国内地位也很突出。

(3)阿莫达巴得—巴罗达区,以棉纺织业为主,其他轻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

(4)乔塔纳普尔高原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煤、钢产量均占印度全国的四分之三,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也突出。

(5)马德拉斯—班加罗尔—科因巴托尔区,过去以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独立后新兴部门发展很快。

工业集中度高,呈点状分布,主要布局类型是煤铁复合型和临海型及新兴的“临路型”。

分析:印度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铁、锰。

储量丰富,因此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即印度东北部切蒂斯格尔邦的比莱及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热带气候为纺织业原产品棉花及黄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印度工业的区位布局属于靠近资源型的。

但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印度的工业起步较晚。

印度政府独立时,手工业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高达74%,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在政府独立后,政府着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方针。

经过50多年的持续努力,使得印度的工业得以快速发展。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工业带有所南移。

农业布局的分析:印度国土辽阔,主要以平原、高原为主的地形,高温干湿两季的气候。

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农业布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谷物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这里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合谷物的生长;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东北部,那里都冬季气温较低,灌溉条件好,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棉花等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那里有肥沃的黑土,虽然炎热但降水量大,主要种植谷子等杂粮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印度的下游,那里的湿热气候适合黄麻的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黄麻。

加以周密的河网为黄麻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里就是黄麻的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啦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范、椰子等,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西南部地区。

畜牧业的分析:在热带喜马拉雅山地区,降水量较多,夏季温暖多雨,在高山草地放牧家畜。

冬季寒冷,多冰雪则专场到丘陵地带越冬,进行垂直专场放牧或舍饲。

主要是绵羊和山羊。

绵羊生产羊毛,是世界闻名的开斯米线的原料。

地理因素对进出口商品种类和结构的影响印度进口商品的种类是:纺织业的机器、水泥、铝、锌等资本货物,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羊毛、原棉、石油制品、化肥、钢铁、钻石配料、食用油等原料和中间产品。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产国和最大黄麻生产国,具有充足的原材料和众多劳动力,纺织工业发达,因此需要大量进口用于生产的机器。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进口石油,但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少,70%的石油依靠进口。

由于钻石储量丰富,能够大量出口,但加工配料不足,因此需要进口。

人口众多,农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化肥,尽管近年来,印度的制药业迅速增长,但还是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印度进口商品结构是:资本货物、能源、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大量增加,而粮食等消费品则大量减少。

主要是因为,印度独立后,政府优先发展工业。

农业方面进行改革,如“绿色革命”等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从而改变了进口的经济结构。

印度出口商品的种类是:制成品有汽车和零部件、内燃机和零件、工业紧固件、铸锻件、仪器、拖拉机及农业机械、成衣、皮革、药品及相关化学品、珠宝首饰、计算机软件;农产品有稻米、茶叶、海产品、咖啡、蓖麻油、棉花、油漆等。

由于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及放松对外贸易政策,使得印度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印度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农产品出口额下降,工业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

这主要由于印度独立以来工业化的进步。

地理因素对印度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直到1991年才真正开放,印度独立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印度已由独立前集中在少数国家的状况,日益走向多元化。

从出口来看,20世纪60年代印度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英国和美国。

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口贸易扩展到苏联、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德国和日本等国。

进口地区,20世纪50年代最大贸易伙伴是英国,其次是美国,最后是伊朗;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所处位置下降,而美国、比利时德国贸易额上升,最大的进口地区是欧佩克个产油国。

地理因素对印度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力:农业上,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

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

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

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

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领域在国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 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务业,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军事上: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

政治力:从甘地开始,印度经济上实行的是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像欧洲的那种议会社会主义。

拉奥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印度的经济发展要走“中间道路”,印度要“均衡地实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法律制度优势,印度的国家机器和法律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比较健全、稳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印度银行多数都是民营银行,运转良好,坏帐率很低,整个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

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

孟买的证券交易所世界闻名。

23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超过6000家。

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科技力:印度虽然文盲的比例较高,但它却是一个人才大国。

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而确立了它世界第二人才大国的地位。

印度的大学为印度培养了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

依靠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美、英等国科技人才中印度人的比例相当高。

印度将会在世界技术进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外交力: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

与世界大国、区域组织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向东看”战略,将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组织与大国的经贸关系。

地理因素对印度贸易运输的影响印度地势平坦,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有利于铁路,公路的建设。

印度的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密度和长度在世界上均属前列位置。

全国铁路线的总长度为63140公里,是一个多轨距、多机车类型的系统。

共拥有机车8000台、客车39000辆,货车30万辆,从业人员147万。

随着经济的发展,客货量还在增加。

铁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大城市都有铁路通达。

公路通车里程330万公里。

目前,印度正投资大量的资金在公路的建设上,以连通国内的各大城市。

航空运输也比较发达,在第三世界名列前茅。

除了100多个国内机场构成的密集的国内航空网络外,还有飞往全球各大城市的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四个国际航空机场。

内河运输与海运潜力巨大。

印度有大小河流10214条,运河4303条,可通航线约1.5万公里,组成了具有丰厚潜力的内河水路运输网络。

同时,印度地处印度洋东部,三面环水,海岸线长达6083公里,绝大部分外贸货物都靠海运,海运发展较快,从独立初到70年代末,海运能力就太提高了18倍。

一些主要港口的吞吐量还在逐步扩大。

管道运输长约7000公里,主要用于输送原油和成油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