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施方案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施方案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一个系统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实施方案示例:一、目标和背景:-目标:培养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的非遗传承人,传承和推广非遗技艺。
-背景:保护和传承非遗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内容:1. 选材和甄别:-通过专家评审、民间团体推荐等方式,选取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艺扎实的非遗传承人作为研培对象。
-着重关注边缘传承人、中青年传承人以及专项技艺传承人。
2. 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制定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
-设计专业课程,覆盖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传统工艺技巧、创新应用以及传承管理等方面。
3. 导师指导和技艺传承:-为每个被选中的非遗传承人指定合适的导师,建立师徒关系,进行技艺的传承和实践指导。
-定期组织导师和学员的交流研讨会和实际操作活动,促进技艺传承和交流。
4. 学员实践和展示:-鼓励学员在培训期间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实验,提高自己的非遗技艺水平。
-组织学员参与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和风采。
三、资源支持和评估:-向非遗传承人提供经费和场地等必要的培训资源支持。
-设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和技艺水平进行评估,为后续培训调整提供依据。
四、宣传和推广:-制作宣传材料,介绍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关注度。
-利用社交媒体、杂志、展览等平台,展示非遗传承人的成果和学习经历。
通过执行这样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实施方案,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非遗传承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非遗技艺,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非遗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人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为代表的具有民族、地域传统特色、并代代相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是指具有相关技能和知识,并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因此,我们制定了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旨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推动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
二、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的传统手工艺人员、表演艺术人员、社会风俗传承人员等,以及对非遗传承工作感兴趣的相关人士。
三、培训内容1. 非遗概念和意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和意义,让学员了解非遗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非遗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介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使学员了解国家对非遗的重视程度。
3. 非遗传承技艺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排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技艺、表演艺术技能等的培训,帮助学员提高技能水平。
4. 非遗保护与传播:介绍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方法和途径,包括非遗资源的整理、保护、传承、传播等方面的知识,让学员掌握非遗传承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5. 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培养学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学员了解、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6. 非遗传承案例分享和讨论:邀请已经成功传承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经验分享,让学员了解传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
7. 考察和实践:安排学员进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员亲身体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参与感。
四、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由专业人员对非遗相关的概念、政策法规、技艺技能等进行系统讲解,让学员了解非遗知识的基本框架。
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非遗技艺技能的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和实际经验。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以人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语言、风俗、习俗、传统技艺、音乐舞蹈等。
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对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增进大众对非遗的了解和关注。
一、关于非遗保护的政策解读1.1 非遗名录的建设与管理根据文化部的政策规定,非遗名录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重要举措。
文化部会根据相关标准和程序,对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非遗项目进行评选,并纳入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遗名录。
通过建设与管理非遗名录,促进了非遗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承工作。
1.2 非遗项目保护的力度加大为了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文化部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保护政策、加强监管等,确保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提供相关培训和资金支持,增强非遗项目的传承力量。
1.3 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文化部鼓励学术界和专业机构对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
通过研究和整理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技艺手册等,对非遗的传承方法、技巧和精髓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关于非遗传承的政策解读2.1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选拔为了确保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部号召各地建立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选拔机制。
通过选拔出具有潜力的非遗传承人、传授传统技艺和知识,提高非遗项目继承人的技能和能力,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奠定基础。
2.2 非遗传承人的保障与激励为了激励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文化部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障与激励力度,包括提供相关培训、补助和奖励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工作中来,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数不断增加。
非遗传承人群研究培训计划
非遗传承人群研究培训计划一、背景分析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非遗传承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但也面临着传承人才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因此培训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大了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力度,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同,各地非遗传承人的培训状况参差不齐。
因此,有必要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1)提高非遗传承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技艺水平,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2)促进非遗传承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非遗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意义非遗传承人群研究培训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非遗传承人的整体素质和技艺水平,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有效减缓非遗传承人才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为非遗传承提供更加长久的保障。
三、培训内容和方法1. 培训内容(1)非遗传承知识的学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政策、非遗传承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等方面的知识。
(2)非遗技艺的传承:培训学员掌握一定的非遗技艺,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技艺水平。
(3)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研究培训对象要了解现代管理知识,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
2. 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非遗传承人了解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非遗传承人到相关的非遗传承点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技艺水平。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非遗传承案例,引导培训对象更好地掌握非遗传承的方法和技巧。
四、实施步骤1. 梳理培训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非遗传承人的培训需求和现状,为后续培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同时看到了戏曲与摇滚的______(zá róu),农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
华阴老腔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属于皮影戏的一种。
华阴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具有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它是当地大户张家的家族戏,而且传男不传女。
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不过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当。
音乐唱词常用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采用上句和下句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形式。
其中伴奏乐器均由手工制作而成。
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
华阴老腔以其特殊的风格被列入了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阴老腔一声喊》混搭式的风格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然而,回归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阴老腔本身来看,或许这种做法又会带来很多的尴尬。
作为区域性文化,华阴老腔与本地的文化土壤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作为一个节目,却必须突破这种限制。
而这种打破原有的表演规程和禁忌的作法与原生态的文化相去甚远。
并且通过央视春晚进行放大,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原有的文化色彩与内涵。
当华阴老腔火了以后,在中国许多具有特色文化品类的地方,或许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为他们宣传本地文化遗产提供了方式借鉴,或许当你再次听到某某腔“二声喊”“三声唱”的时候,这种对传统文化带有______(zhuānɡ biǎo)式的方式就丧失了它原本能够带给你的震撼与新奇。
中国非遗研修培训计划
中国非遗研修培训计划一、课程目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以民间传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形式、表现和实践,具有历史传统、地方特色和民间创造性。
非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传统技艺,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非遗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我们特举办此次非遗研修培训计划,旨在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高非遗保护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二、培训内容1. 非遗基础知识介绍本阶段将对非遗的基本概念、分类、保护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帮助学员建立对非遗的整体认识。
2. 非遗传承技艺学习就中国传统技艺中的代表性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通过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使学员掌握相关技艺和技能。
3. 非遗保护与传承本阶段将对非遗的保护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进行介绍,以及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经验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非遗的具体保护与传承工作内容和方法。
4. 非遗项目实践结合培训内容,开展非遗项目的实际实践活动,如进行传统技艺表演、非遗文化展览等。
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
三、培训方式1. 课堂讲授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非遗基础知识和技艺的讲解,引导学员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2. 实地观摩安排学员实地观摩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项目,现场体验非遗传承技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员参与非遗传承项目的实际操作,如进行非遗技艺制作、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等。
四、培训师资力量培训师资力量需具备丰富的非遗研究和实践经验,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或专家学者资格。
五、培训要求1. 学员资格:对非遗文化有浓厚兴趣和研究意向,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
2. 学员数量:培训计划面向全国范围内,拟招收学员50名,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
3. 培训考核:培训期间将设置考核环节,学员需通过课堂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计划定于每年暑假期间举办,培训地点位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或非遗项目传承地,具体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作为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是每个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很多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正在逐渐失传。
为了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培训计划。
然而,传承人群的培训计划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数据库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应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所居地等,同时还应当对传承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经验等进行详细记录。
建立这样的数据库可以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更好地了解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和传承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需要根据不同艺术形式和技艺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既要着重讲解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又要引导学员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的培训活动,如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等,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技艺。
三、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奖励制度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可以设立一些相关的奖励制度,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奖励基金,鼓励有传承实力和意愿的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奖励计划,对于在传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荣誉或者奖金奖励,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存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传承后劲,成为当前广大非遗传承人群的迫切愿望。
为了满足非遗传承的现实需要,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非遗保护的具体要求,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该计划已成为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研培计划。
目前全国已有57所高校先后参与,举办研修、研习、培训180余期,加上相关延伸培训,培训学员近万人次,涉及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金属工艺、雕刻塑作、漆艺、建筑营造、编织扎制、家具木作、工艺绘画、服饰制作、造纸和笔墨砚制作、印刷等传统工艺项目。
在各地文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有序组织下,各参与高校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和专业优势,科学安排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做好后勤保障。
学员们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增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一些学员成为当地非遗传承的领头人,出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希望能够得到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
研培计划作为高校与传承人群的互动实践,密切了高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增强了高校的文化传承能力。
研培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2016年暑期,文化部组织各参与高校分赴非遗项目所在地,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回访学员活动,评估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安排。
在上述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研培计划对传承人群的覆盖面,提高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当前非遗工作实际,结合前期实践情况,经商教育部,特制定本计划。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8.26•【文号】•【施行日期】2020.08.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不断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您所提的建议对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部分建议内容,我部正在积极开展。
一、关于建立协调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
为协调处理我国非遗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我部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央统战部(宗教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组成,我部为牵头单位。
自2005年以来,我部多次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推动前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加强各部门对非遗保护的联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部召开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报了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对下一步的非遗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对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一、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和原则,对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要求和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05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同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机制。
国家设立了由文化部牵头、九个部委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各省区市及所属的地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和领导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陶瓷烧制技艺培
2016/06ART OF DESIGN082决“专业微任务”的设计策略。
希望文章提出的观点能为进一步展开同类实践项目提供新的思路,也希望能与更多的设计人士共同交流探索关于文化教育App的设计理论。
注释:[1]统计门户网站Statista相关数据图表:https:///statistics/270291/popular-categories-in-the-app-store/[2]App Annie调研网站相关数据图表/news/class/201610/20161022082138.shtml[3]《斗栱》获得2013年“平面设计师在中国 GDC” 提名奖、2015年“平面设计师在中国 GDC” 提名奖、入选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获得江苏省文化创意大赛紫金奖优秀奖;《赏笼》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昆曲衣箱》获得江苏省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创意设计优秀奖、获得江苏省文化创意大赛紫金奖优秀奖;《云锦织道》获得江苏省文化创意大赛紫金奖优秀奖、入选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
[4][德]Smashing Magazing.众妙之门——网站UI设计之道2[M].陈宗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百度百科. /link?url=u1MtCDd8uwfmEf1Gvp9HXQi79GA13utl2PXJgqwykryEaMk7jxwpLnzseHTT61PS6d1pPEzr7ySzqx8m4H4o7H__0Mqo6JY3YKij6S0phWDKZbtm9V4PACLg9h614uzTOhCrxdhpYPeBmBlEj-UGFk7YlaJ13m3a3vWMqLPFZhx8R2Eqfwc-WTR6OCwUrCkuq-sJXNiQwGStbOAUtbnp1a#2[6]童芳.“口袋博物馆”的用户体验要素设计[J].美术与设计,2016(3):126-133[7]刘月美.中国昆曲衣箱[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8]Mike Zyda.From Visual Simulation to Virtual Reality to Games.Computer. 2005[9][美]Susan Carey. 认知科学与科学教育[J].美国心理学家,1986,41(10):1123-1130[10][英]Chris Stevens.为 iPad而设计:打造畅销 App[M].陈勇,张晓雯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1]同[4][12]同[6][13]同[6][14]WIMP词条百度百科[15]同[4].童芳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在我校举行2016年10月11日,由文化部、教育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我校千佛山校区举行。
领导讲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两天,我们在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文化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作了具体部署,对《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稿的征求意见稿和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
这里我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非遗保护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X个年头。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
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
一是非遗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保护条例。
文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就国家级非遗保护与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生产性保护等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文件。
二是全面确认非遗保护对象的名录体系基本形成。
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经形成。
与此对应,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2294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主体的核心力量得以不断明确。
我国共有3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0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是目前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三是非遗保护工作机构逐步完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1.鼓励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给年轻一代。
Encour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pass on their skills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2.支持非遗传承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学习。
Suppor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3.组织非遗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传承人的专业水平。
Organize training classes and lecture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4.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更多人参与非遗传承。
Establish incentive policies to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5.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非遗传承人开展培训和传习活动。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help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carry out training and transmission activities.6.加强非遗传承人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技艺。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share experiences and skills.7.建立非遗传承人数据库,方便交流与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加传承人群。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inheritors.2.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励机制,激励传承人群参与。
Establish a reward mechanism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incentivize their participation.3.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提高其传承技能。
Focus on training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enhance their skills in heritage transmission.4.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Establish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ntify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5.加强非遗传承人的社会支持,提供相关资源和平台。
Enhance social support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provid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s.6.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互助机制,促进经验分享。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exchange and mutual assistance am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o promote experience sharing.7.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巡回宣传活动,提高认知度。
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
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为了确保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计划。
本文将围绕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展开讨论,分析其意义和措施,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一、培养计划的意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技艺和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危险。
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
他们具有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技能,能够将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使之得以延续。
其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人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内涵,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受益于保护地方文化与民族认同。
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既能增强地域文化的自信心,也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加强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建设。
文化部通过设立专门的选拔和培养机构,设置考核标准和流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和人才培养。
这将确保传承人的素质和能力符合传承要求。
其次,推动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文化部鼓励高校和中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
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传统文化的学习机会,也为传承人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
再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障机制。
文化部拟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传承人在学习、实践和传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设立奖学金、悬赏令等奖励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经济上、精神上的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的并以口头、表演或实践方式呈现的传统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代代相传,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以及全球化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则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建议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类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中国的昆曲、京剧、传统民俗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现状分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
然而,目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不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传统技艺的复杂性和要求的持续传承,传承人群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三、建议提出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增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2.设立专门基金。
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基金,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资助他们进行专业的技艺培训和研究工作。
3.加强传承人群的培训。
针对传承人群需求,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4.开展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保护和传承经验,吸取有益经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解决方案分析1.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及时掌握传承人的工作动态和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
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我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手工技艺、口头传统、节日习俗等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瑰宝。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部的首要任务。
文化部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首先,文化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
通过认定和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部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把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文化部积极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法律保护,并严厉打击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行为。
此外,文化部还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
通过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基地,加强传承人培训和传承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期传承和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保护工作的根本和关键。
文化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首先,文化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通过组织培训班、研修班等方式,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传承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队伍的补充和更新。
其次,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教育。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和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文化部还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得到更多人的传承和喜爱。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策的影响与展望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有效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讨会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讨会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特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讨会,旨在加强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研讨会,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2.任务:(1)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研讨会,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2)组织主题演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人经验分享等活动,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3)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方式,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4)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传承人、学术界、产业界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研讨会内容1.开幕式:主办方致辞,介绍研讨会背景、目标及任务。
2.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让观众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4.传承人经验分享: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享他们的技艺传承、创新经验及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平行论坛:设置多个平行论坛,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圆桌讨论:组织圆桌讨论,邀请参会代表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方式,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四、组织与筹备1.主办方:各级政府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
2.筹备组:负责研讨会的组织、策划、协调等工作。
3.邀请参会人员: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等参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利用暑期安排回访学员的
函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6.06.25
【实施日期】2016.06.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
与高校利用暑期安排回访学员的函
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各参与高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自研培计划试点及正式实施以来,各参与高校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安排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周到做好后勤服务,圆满完成了2015年下半年度和2016年上半年度的研培任务。
研培工作受到参训者的普遍欢迎,广大传承人群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参加研培学习的机会。
研培计划作为高校与非遗传承人群的互动实践,密切了高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社
区文化传承的联系,促进了相关学科建设。
暑期将至,下一批研培班次正在陆续筹办中。
为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研培计划,经商教育部高教司同意,特请各参与高校利用暑期,安排研培计划实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教师,开展一轮全面深入的回访学员活动。
一、回访任务
深入学员来源地和非遗项目所在地,考察非遗项目及当地文化,走访传统工艺企业和作坊,访谈参训学员和其他传承人群,做到:
(一)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二)深入了解把握相关非遗项目的特征、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三)进一步完善研培课程设置;
(四)探讨建立高校与项目所在地的长期合作关系,包括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或实训基地、田野调查基地等;
(五)对完善研培计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