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表达交流1《访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表达交流1《访谈》
教学设计
表达交流——访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访谈》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板块的内容。


社会调查和媒体宣传中,越来越多地用到“访谈”。

访谈既是获
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快捷宣传的一种方式。

在语文研
究中,开展访谈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
将来走上社会进行文明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设计访谈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访谈,从他人的访谈中得到启示,有所
收益;通过亲身实践访谈,从活动中“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
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
谈吐文雅等”。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访谈类节目,对访谈已经具
备初步的了解,教师教授新课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自
主研讨,理解访谈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其二,高三学生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表达交流能力,可以鼓励学生模拟访谈,对访谈的
步骤和技巧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自主实践,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访谈的基本常识,访谈中提问的方式以及技巧。

访谈法运用的步骤,掌握访谈活动运用中的技巧2.提高学生的白话交际本领和语言应变本领气,在访谈过程中造就学生与人沟通和来往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
重点:在掌握访谈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主题设计并实施访谈活动
三)教学难点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注意口语的特点,恰当地进行表达。

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分析
1
为了尽可能避免传统的知识性讲授,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增强趣味性,我在教法上突出运用网络媒体,采用如下方法:
一)目标驱动法:
把访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目的研究,调动研究主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后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访谈会场的气氛,加强学生的现场感,调动学生身临其境的紧张正式情绪,进而激发学生临场的创造力。

三)网络交流法:
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共享资料,展示小组作品,相互品评研究,在QQ群发表观点,培养他们课后反思的惯。

四.教学理念阐释
随着各所学校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势必带来教学方法的革新。

本次表达交流课的主题是《人物访谈》,如果局限在书本上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针对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薄弱以及对活动课感兴趣的特点,建立了以音乐、图片、视频为辅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趣味课堂,借助新型网络媒体实现了45分钟以外的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字图结合,激趣导入
2
教学设计意图:伴随激昂音乐,大屏幕逐条出示某明星个人经历,引起学生猎奇心,激活课堂,先声夺人,把课堂与同学们所熟的明星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也天然导入所讲主题。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相关概况,并提出如下问题:
1.他是谁?
2.如果有机会与他面对面,你能否进行一次访谈?
他是歌手、演员兼导演
他是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创作歌手
美国《时代》周刊赞许他是“新一代的亚洲音乐天王”
他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他的歌词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他就是……
学生活动:带着相关问题,欣赏图片,思考回答。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访谈。

二)欣赏视频,直观感受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访谈类节目,对访谈已经具备初步的了解,教师此时设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活动:什么是访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访谈:访谈是与一位或多位被采访者进行采访和交谈以达到对或人或某事深入了解的一种白话交际形式。

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现场交流活动,其特点是面劈面,而且极富探讨性。

教学设计意图:寓目《杨澜访谈录》中采访文章的一个片段,《焦点访谈》中采访的一个片段,欣赏点评,指导学生区分类型,天然地引入到如何胜利访谈这个问题上。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两段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
1)访谈片段一与片段二有何区分?
学生活动:XXX:访谈是双方人物交谈
XXX:一般想了解或人或者某件事
生三:面劈面的形式
生四:《鲁豫有约》是一对一,专门采访某个人的生平或某段经历;《焦点访谈》是就某个社会问题,分别采访不同人群。

生五:二者中心不同,一个以人物为中心,一个以事件为中心。

3
类型:人物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

问题访谈:《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
教师补充:访谈有很多划分角度,如按形式大抵可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等;按内容可分为人物访谈和问题访谈;但无论哪种总是环绕某个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的。

过渡:《杨澜访谈录》如许的访谈很胜利,胜利在哪呢?
教学设计意图:为了避免传统的知识性教学的枯燥,教师扮演采访者,以不恰当的方式采访由一位同学扮演的某名人,让学生在笑声中深刻体会分析这个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反面切入,总结成功访谈需要具备的要素。

教师随机邀请一位同学对话
师:著名歌星XXX。

一直很仰慕你,歌词写的太漂亮了嗨!
生:XXX写的(尴尬)
师:歌唱得很好,钢琴弹得很棒。

请你谈下对利比亚局势的看法?
生:这个~~~~
师:和XXX小姐计划什么时候结婚?
生:额~~,已经分手了。

学生活动:评价上述访问
XXX:语言不礼貌
生二:不了解被采访者,提问不恰当
生三:只顾自己发问,不会倾听引导
访谈的要素
①做好采访筹备工作②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③学会倾听
④要善于指导启发被采访者⑤采访者要具备亲和力,用词恰当礼貌
⑥不宜提带有偏见性的话题
三)观摩提纲,深入分析
教学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访谈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这一环节给学生2-3分钟时间讨论访谈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后,就其中较难理解的“策划访谈提纲”展开说明,出示《鲁豫有约:专访XXX》采访提纲,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问题:访谈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
多媒体展示《XXX-鲁豫有约:XXX专访XXX》采访提纲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教师出示的采访提纲
4
访谈准备工作:
①明确访谈目的②熟采访对象③策划访谈提要④设计访谈问题
XXX-XXX有约:XXX专访XXX》采访提纲
一采访目的:介绍XXX的成长经历
二问题准备
①切入性问题(挂钩问题)
XXX:你现在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吗?就是我今天有一天时间我可以完全属于我自己,做我自己的事情,跟工作没有关系的?
②入行
XXX:我觉得你进娱乐圈也是一个,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老套的故事,就是我陪朋友去考试,然后朋友没有考上,我就考上了,真的是这样吗?
③开始电视剧事业
XXX:来找到你的第一份事情,哪怕是个最小最小的角色,是什么?
④敬业精神
XXX:你的口碑一直很好,在业内也很好,尤其你的努力呀,口碑很好,那天碰到XXX,他就说,他当时看到你在
拍戏的过程当中,别人都休息,说XXX躲在那个车里面就写歌词,那可能是你在做歌手之前,很早的时候?
⑤遭遇雪藏
XXX:那个时候会不会因为跟哪一些公司,有一些什么合约上的(问题)?
⑥歌唱事业
XXX:一开始唱歌的时候,别人批评的声音很大吗?(从被访者的角度)(四)创设情境,观摩提纲
教学设计意图:没有实践练训练,一切都是空言无补。

通过前几个环节,学生掌握了访谈的概念、要素、准备程序,视频观摩给予他们直观感受,激发了他们尝试的欲望。

面对学生们伎痒的神气,我就势抛出两个访谈题目,《人物面劈面——周杰伦》、《人物面劈面——身边的楷模》,任选题目,小组合作,准备一次访谈。

五分钟后,进行现场模拟采访。

模拟采访一
模拟采访二
教师活动:布置模拟访谈主题,提出要求。

学生活动:积极研究讨论,快速列提纲、模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点评模拟访谈情况
5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点评。

五)网络交流,拓展延长
为进一步巩固研究成果,布置访谈作业。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一次完整的访谈,将拍摄的访谈DV共享到QQ群中。

促使学会在交流中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树立对研究成果的成功感、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发放评价表,将整个活动各个阶段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以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对活动的自我反思。

活动评价表
表现
评判项目
1、你能选取本次访谈的角度吗?
2、你能列出本次访谈的提要吗?
3、你顺利按照访谈提纲开展访谈吗?
4、你能胜利地与被访者互订交流吗?
5、你能处置惩罚访谈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吗?
6、你能完成小组分配的工作吗?
7、你能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吗?
8、你的特长能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有所发挥吗?
总评

自评互评
不能
自评互评
注:1、拿到6个以上“能”的评为优秀;2、拿到3—5个“能”的评为良好;
3、拿到1—2个“能”的评为及格
教学反思:
本节表达交流课的主题是人物访谈,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研究材料,并且为创设访谈情境、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它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的教学形式转化为立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访谈研究中五官并用,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我想说,信息技术的参与,也许只是教学的一点点改变,但也许正是这一点点改变,将会成就无限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