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第四章-GPS定位基本原理

第四章-GPS定位基本原理

为P 码和W 码,然后再利用P
码来测距
原理
Z跟踪技术
将接收到的L1 和L2 信号分别和接 收机生成的、以P 码信号为基础的 复制信号相关,频带宽度降低到保 密W 码的带宽,从而得到未知的W 码调制信号的估值
应用反向频率信号处理法,将接收 到的信号减去这一W 码的估值, 就可以大部分消除W 码的影响, 进而恢复P 码
在相对定位中,至少其中一点或几个点的位置是已知的, 即其在WGS-84坐标系的坐标为已知,称之为基准点。
相对定位是高精度定位的基本方法
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大地控制网、精密工程测量、地球动 力学、地震监测网和导弹和火箭等外弹道测量方面。
动态定位
至少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确定各观测时刻运动中 的接收机的绝对或相对位置关系。
GPS系统的定位过程可简述为如下步骤: 跟踪、选择卫星、接收选定卫星的信号。 解读、解算出卫星。 测量得到卫星和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 解算得到用户的最可信赖位置。
“交会法” 定位
已知一颗卫星的位置和接收器到它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接收器在一个球面上。 已知两颗卫星的位置和接收器到它们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接收器在一个环上。 如果知道三颗卫星的位置和接收器到它们的距离,通常可以确定接收器一定
对于非特需用户, 采用Z 跟踪技术进行PRN 相关处理的积分 时间很短, 导致测量精度降低, 对于其他方式, 由于利用W 码 的近似信息和增加处理环节
导致伪距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
原来的高精度P 码在最终的伪距测量结果中并不是总能得到保证
虽然是采用同样的P 码, 由于测量方式和过程不同, 非特需 用户得到的P 码伪距精度低于特需用户的相应结果。
近来基本区分方法
静态:
接收机天线在测量期间静止不动。 测量的参数在测量期间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目的是测量点位的坐标。

gps测量的原理

gps测量的原理

gps测量的原理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和接收器
来测量和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GPS系统由全球范围内的一
组卫星组成,它们绕地球轨道运行,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时间和位置信息。

GPS测量的原理是基于卫星定位和三角测量原理。

当接收器
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发出的信号后,它会使用卫星信号传输的时间信息来计算每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通过同时测量多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具体来说,GPS接收器会接收多颗卫星发出的信号,信号中
包含卫星的识别码和发射时间等信息。

接收器会记录下信号接收时间和卫星的发射时间,然后计算信号传播的时间差。

由于光速是已知的,可以通过时间差乘以光速来计算信号传播的距离。

然后,接收器会将测得的多个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与卫星的位置信息结合起来,使用三角测量方法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三角测量原理是利用三个已知的点(即卫星的位置)与这些点到未知位置(接收器位置)的距离来计算未知位置。

通过多次三角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卫星位置的精确度以及信号传播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GPS测量的精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通
过采用多个卫星进行测量并使用各种校正技术,可以提高
GPS测量的准确性。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一、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

它由一系列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能够准确测量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坐标,并提供导航、定位等功能。

GPS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和测量时间。

首先,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包括备用卫星),它们通过人造卫星轨道在地球上的分布。

这些卫星以恒定速度绕地球旋转,每颗卫星每天都会固定几次跟踪站的位置,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卫星的位置信息。

其次,GPS接收器位于地面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接收器会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到每颗卫星的距离。

通过将这些距离进行三角测量,GPS接收器能够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最后,GPS接收器需要测量时间来确定信号传播的速度,并精确计算出定位信息。

GPS接收器内置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用来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

接收器通过比较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和它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得出定位信息。

二、GPS的应用领域GPS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与位置有关的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GPS应用领域:1.车辆导航和交通管理:GPS可以实时导航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最佳路线和交通信息,并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监控交通流量和疏导交通。

2.航海和航空:GPS已经成为航海和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船舶和飞机的导航定位、航线规划等。

3.军事应用:GPS最初是作为军事导航系统而研发的,现在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战术导航、目标定位、军事通信等。

4.地质勘探和测绘: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位置坐标,因此在地质勘探、测绘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5.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测:GPS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湿度、气压和大气延迟等数据,从而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

GPS测量基本原理

GPS测量基本原理

1> 概述测量学中有测距交会确定点位的方法。

与其相似,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其定位原理也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定位。

就无线电导航定位来说,设想在地面上有三个无线电发射台,其坐标为已知,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采用无线电测距的方法分别测得了接收机至三个发射台的距离d1,d2,d3。

只需以三个发射台为球心,以d1,d2,d3为半径作出三个定位球面,即可交会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位置。

如果只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的话,则可根据用户接收机的概略位置交会出接收机的平面位置。

这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飞机船舶的的中导航定位方法。

近代卫星大地测量中的卫星激光测距定位也是应用了测距交会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虽然用于测距的卫星(表面安装有激光反射镜)是在不停的运动中,但总可以利用固定于地面上三个已知点上的卫星激光测距仪同时测定某一时刻至卫星的距离d1,d2,d3,应用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确定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此,可以确定三可以上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果第四个地面点上(坐标未知)也有一台卫星测距仪同时参与了测定改点到三颗卫星的空间距离,则利用所测定的三个空间距离可交会出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卫星上,组成一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利用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处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三颗以上的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这便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

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个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P的位置坐标,如下图所示,设在时刻t i在在测站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出P点至三颗GPS卫星的距离ρ1,ρ2,ρ3,通过GPS电文解释出该时刻三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Xi,Yi,Zi),j=1,2,3。

gps测量基本原理

gps测量基本原理

gps测量基本原理
GPS测量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来确定一个接收器的位置。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
用户接收器组成。

首先,GPS系统中的卫星通过发送信号来广播自己的位置和
时间信息。

这些信号到达地面上的接收器,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卫星与其之间的距离。

接收器同时接收并处理至少四个卫星的信号,然后使用三角测量原理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通过比较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接收器与每个卫星之间的球面上的交点。

多个卫星的交点交叉在一起,确定了接收器的位置。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GPS系统还使用了精确的时钟和差分
GPS技术。

精确时钟对于精确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至关重要。

差分GPS技术使用附近的基准站的位置信息来纠正接收器位
置的误差,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总结来说,GPS测量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
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这是通过接收卫星的信号,计算信号传播时间并使用三角测量原理来实现的。

同时,精确时钟和差分GPS技术也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一、概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种全天候、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利用人造卫星广播位置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计算出自身在地球上的位置。

GPS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车辆导航、地震监测、地形测量等领域。

二、工作原理1.卫星定位原理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地球的六个轨道上(轨道高度约20000公里)。

用户设备通过接收至少三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卫星信号包括卫星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高度)和时钟信息。

2.伪距测量用户设备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计算出与卫星的距离,称为伪距。

伪距测量涉及到多边差分算法,以提高测量精度。

3.坐标系GPS系统使用WGS84坐标系,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地理坐标系,具有固定的椭球参数。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位置和伪距测量结果,计算出自身的纬度、经度和高度。

三、应用领域1.导航与定位GPS系统广泛应用于车辆导航、移动设备定位、户外活动定位等场景。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用户可以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并实现路径规划、导航等功能。

2.农业与土地资源调查GPS系统可用于农业领域的土地资源调查、农田管理等。

通过GPS 定位,可以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等作业。

3.地震监测与应急救援GPS系统可用于地震监测和应急救援。

在地震发生后,GPS系统可以用于确定地震位置、受灾程度等信息。

同时,救援队伍可以利用GPS 系统进行快速定位和救援。

4.地形测量与城市规划GPS系统可用于地形测量和城市规划。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获取地形的三维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四、结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导航和定位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GPS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更好地发挥GPS系统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PS系统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gps 测量 原理

gps 测量 原理

gps 测量原理
GPS测量原理是基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计算。

基本原理如下:
1. 卫星发射信号:GPS系统由全球一定数量的卫星组成,它
们以非常准确的时间间隔向地面发射无线电信号。

2. 接收器接收信号:GPS接收器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


收器内部有一块接收天线用来接收信号,并将信号送入接收器电路。

3. 测量信号延迟时间: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发射到接收器的时间差,计算出信号所经过的距离。

信号的传播速度为光速,所以信号延迟时间可以转化为距离。

4. 信号三角定位:接收器至少接收到3颗卫星信号后,可以通过三角定位的方法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是因为每颗卫星都处于已知的轨道上,接收器通过计算与每颗卫星的距离,得到三个距离值,再通过三角计算得到准确的位置。

5. 改善精度: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空气湿度、大气延迟、接收器钟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GPS测量还会使用一些校正方法,
如差分GPS和载波相位测量等。

总的来说,GPS测量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测量
信号延迟时间并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位置坐标。

同时还需进行额外的校正以提高精度。

GPS定位原理及介绍

GPS定位原理及介绍

GPS定位原理及介绍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它由多颗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三维定位服务。

GPS的原理是基于三角定位原理。

GPS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

通过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接收器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GPS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接收器。

卫星系统是GPS系统的核心部分,由24颗运行在中轨道上的卫星组成。

这些卫星以几乎相同的轨道和速度运行,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以确保至少有四颗卫星同时可见。

地面控制站用于监控卫星的运行状态和轨道参数,并传输相关数据给卫星。

用户接收器是GPS系统的终端,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定位计算。

GPS定位的过程包括信号传播延迟补偿、距离计算、定位计算和坐标转换。

首先,接收器需要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补偿,以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延迟,得到准确的传播时间。

接下来,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可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同时测量多颗卫星的距离,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二维位置。

最后,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得到接收器的三维位置。

GPS定位具有精度高、全球覆盖、实时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交通、测绘、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导航系统、卫星轨道确定、导弹制导、飞行控制等方面,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在军事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士兵定位、导弹导航、军舰航行等方面,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交通运输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车辆导航、交通监控、路况预测等方面,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和交通管理信息。

在测绘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地质勘探、土地测量等方面,提高测绘精度和效率。

GPS测量流程 gps的测量方法

GPS测量流程 gps的测量方法

GPS测量流程 gps的测量方法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使用卫星信号来测量地球上位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GPS已经成为导航、定位和地理测量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GPS测量原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利用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位置。

GPS系统由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组成,这些卫星通过广播精确的时间信号和位置信息。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测量流程GPS测量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卫星搜索:GPS接收器首先会搜索附近的卫星信号。

接收的卫星数量越多,测量的准确性越高。

2. 信号接收:接收器会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记录下每个卫星的时间和位置信息。

3. 信号处理: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接收器与卫星的距离。

4. 位置计算:根据接收器与多颗卫星的距离,利用三边测量法或者多边测量法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5. 误差校正:由于GPS系统存在一些误差,比如大气延迟和钟差等,接收器需要进行误差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数据输出:最后,接收器将计算得到的位置信息输出给用户。

GPS测量方法在实际的GPS测量中,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单点定位法单点定位法是最简单的GPS测量方法,它只使用一台GPS接收器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的精度相对较低,通常在10米到100米之间。

单点定位法的步骤如下: 1. 设置测量参数:包括卫星系统的选择、频率的选择等。

2. 开始测量:接收器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并记录下时间和接收到的卫星数量。

3. 数据处理: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和时间信息,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由于单点定位法没有使用其他接收器的信息作为参考,因此误差较大。

4. 结果输出:将计算得到的位置信息输出。

差分定位法差分定位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GPS接收器之间的差异来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导航的技术。

1.GPS系统组成:GPS系统由24颗活动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

每颗GPS卫星维持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并将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发送到地表的控制站。

3.接收器接收信号:GPS接收器是用来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的设备。

接收器使用接收到的信号来计算卫星发射信号的传播时间。

4.信号传播时间测量:当接收器接收到卫星信号时,它会比较信号的到达时间和信号发射时间之间的差异。

差异的值称为传播时间。

5.多个卫星信号接收:为了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接收器需要接收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

通过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己相对于卫星的距离。

7.三圆定位原理:GPS接收器是通过测量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来确定自身的位置的。

使用三圆定位原理,接收器可以绘制出3个球面,每个球面的半径等于来自一个卫星的距离。

接收器的位置将会位于这三个球面的交点处。

8.位置计算:通过测量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个计算过程通常在接收器内部的计算机芯片中完成。

总结起来,GPS卫星定位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位置和时间的技术。

接收器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并利用三圆定位原
理计算出自身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推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种技术在导航、地图绘制和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技术。

它在现代导航、地图制作、军事和航空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PS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由一组位于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

这些卫星通过无线电信号向地球表面发射信号,接收机可以从这些信号中确定自身的位置。

每个卫星都具有固定的轨道和可预测的运行路径,接收机通过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来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在进行GPS测量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基本的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在一个开阔的区域进行测量,以确保接收机可以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信号。

障碍物如高楼、山脉和树木会干扰信号的传输,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接收机的天线朝向卫星的方向。

天线的朝向会影响信号的接收质量,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天线的方向,使其与卫星的轨道保持垂直。

在天线朝向不正确的情况下,信号的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接收机的放置位置。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应将接收机放置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不稳定的放置位置可能会导致接收机移动,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差分GPS来提高测量精度。

差分GPS是一种通过与参考站进行实时通信来校正测量误差的方法。

参考站位于已知位置上,并收集来自卫星的信号。

然后,参考站将校正信号传输给移动接收机,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GPS测量技术来实现高程测量。

通过GPS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水平位置坐标。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的方法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控制工程项目以及进行地质勘探。

总结起来,GPS测量是一种可靠和准确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了解GPS的基本原理和掌握一些测量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GPS进行位置测量和定位。

简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简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简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能够精确测量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它由一组卫星和接收器组成,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PS定位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导航、测量和定位。

无论是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系统,还是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GPS定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接收器和至少4颗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器的准确位置。

每颗卫星都具有精确的轨道数据和时钟信息,它们通过无线电信号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后,利用这些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卫星的位置信息,通过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GPS定位的过程可以分为4个步骤:接收、计算、纠正和定位。

首先,接收器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然后,接收器利用卫星的轨道数据和时钟信息,计算出每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接收器使用纠正信息来修正误差,包括大气层延迟和卫星钟差等。

最后,接收器根据得到的距离信息,利用三角定位原理确定自身的位置。

总之,GPS定位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通过计算距离和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能够精确测量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定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布局,它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因此文章结构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布局:1. 引言部分: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GPS定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信息。

可以提及GPS定位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目录,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1.3 目的:在引言的最后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介绍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的目的,并为读者提前提供一个总体的预期。

gps的工作原理最简单的解释

gps的工作原理最简单的解释

GPS的工作原理最简单的解释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 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车辆导航和智能手机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解释G PS的工作原理,并让您了解它是如何准确地确定位置信息的。

什么是G P S?G P 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发的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利用一组卫星和地面设备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的精确坐标。

它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卫星群、控制站和接收器。

GP S的工作原理1.卫星群-G PS使用24颗位于中高地球轨道的卫星组成卫星群,这些卫星分布在地球周围,并以不同的轨道进行运行。

-卫星群中的每颗卫星都持续地向地面发送无线电信号,其中包含有关其位置和时间的信息。

2.接收器-G PS接收器是用来接收和解码卫星发送的信号的设备,它可以是一个专用的设备或内置在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系统等设备中。

-接收器通过接收来自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其位置。

3.三角测量原理-G PS接收器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来确定位置。

接收器通过测量与不同卫星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器的距离。

-通过测量与至少四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接收器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

4.信号计算和定位-接收器收到信号后,会计算每颗卫星的距离,并借助卫星发出的时间信息。

这些计算基于信号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差。

-接收器会将接收到的距离信息与卫星的已知位置进行比较,并使用复杂的数学算法来计算准确的位置坐标。

5.纠正误差-由于地球大气层、天气条件和信号传播路径等因素的影响,G P S信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接收器会使用纠正模型来修正这些误差,例如通过使用差分G PS或使用额外的地面参考站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数据。

应用领域G P S的应用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航空和航海导航:飞行员和船长可以使用G PS来确定飞机和船只的精确位置,以便导航和定位。

-车辆导航:汽车导航系统利用G PS来提供实时导航指引,帮助司机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GPS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GPS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GPS定位误差
•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钟误差.卫 星星历误差将导致卫星位置误差.其误差是由于系统的地 面监控部分所给出的卫星轨道预报值误差引起.卫星钟差 是真卫星系统时与卫星上的时钟维持的钟面时之差.此两 者均属于系统误差,可采用数学模型改正方法削弱或消除.
• 与GPS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包括有电离层延迟、对流 层延迟和信号多路径误差.
GPS定位方法
• 1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 2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 3差分定位
1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 所谓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 过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 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 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 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不等.
差分定位
• 差分定位是在已知三维坐标的基准站上设置GPS接收机, 求出观测值的校正值,并将校正值通过无线电通讯实时发 送给各待测点上,对其接收机的观测值进行修正来提高实 时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的是单点定位模型,但同时 需要多台接受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进行同步观测,利 用误差的相关性来提高定位精度.所以差分定位同时具有 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特性的定位模式.
地图基准参数输入界面……
##地区 地图基准参数 DX=16 DY=-95 DZ=-55 DA=-108 DF=0.0000005
手持GPS< eTrex summit>数据下载
• 存储在GPS里的数据可用其附带的下载软 件-Mapsource下载,Mapsource是eTrex系 列手持式GPS数据的专用下载软 件.Mapsource中存储有世界各地的矢量化 基础地理地图,在任何一处采集的GPS点位 数据都可以通过下载,在相应的地图窗口中 显示出来,同时可以从地图中获取点位信息.

GPS测量原理

GPS测量原理

GPS测量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技术的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测绘、交通运输等领域。

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出接收器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本文将介绍GPS的测量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1. GPS的基本原理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若干个地面控制站组成。

这些卫星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每颗卫星都精确地测量自身位置,并将其位置信息广播到地球上的接收器中。

GPS接收器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后,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接着,通过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2. 信号传播时间的测量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来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

每颗卫星都会在信号中携带一个时间标记,接收器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标记与自身的时间标记,计算出信号传播的时间。

由于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接收器可以通过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3. 三角定位原理GPS接收器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后,可以通过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三角定位原理是利用三个已知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关系来计算目标点的位置。

在GPS中,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接收器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三个距离值。

接着,通过将这些距离值转化为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球面距离,并利用球面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接收器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4. GPS的测量误差尽管GPS是一种精确的定位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主要包括:大气延迟、钟差、多径效应、几何因素等。

大气延迟是由于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而引起的,这会导致距离的测量误差。

钟差是由于卫星和接收器的时钟不彻底同步而引起的误差。

多径效应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绕射等现象而引起的误差。

几何因素是由于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引起的误差。

5. GPS的精度提升技术为了提高GPS的测量精度,人们提出了许多技术手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一、伪距测量
• 1.如何进行伪距测量? • 测距码 • 复制码 • 时间延迟 • 自相关系数 • 伪距
(1)为什么要用码相关法测定伪距?
• 测距码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其实是按照某一规 律编排的,每个码都对应着某一特定的时间。
• 为什么不用测距码的某一个标志来进行伪距测量 呢?
• 每个码在产生的过程中都带有误差,信号经过长 距离传送后也会产生变形,因而根据某一标志来 进行量测会带来较大误差。
§3 载波相位测量
载波相位测量>概述
一、概述
• 为了满足高精度定位的需要 – 测距码伪距测量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测距方 法。 – 测距精度:C/A码:2.93 m P 码:0.293 m – 载波:λL1=19cm, λL2=24cm – 测距精度:1-2mm
载波相位测量>概述
一、概述
发自卫星 的电磁波 信号:
• (4)测距码为周期性序列,因而自相关系数也具 有相同的周期。理论上仍会有多值问题。
2、用测距码测定伪距的原因
1、易于将微弱的卫星信号提取出来 2、可提高测距精度 3、便于用码分多址技术对卫星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 4、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3.伪距测量的观测方程
• 观测值 • 几何距离 • 观测值与几何距离间的关系
度特别好的原子钟才有可能实现。 • 接收机钟改正数的解决方法
• 2计算方法 线性化 列出误差方程 最小二乘原理求解
三特殊情况下的定位
• 加权约束解:不减少观测值的数量,而在求解时 给“已知参数”以适当的权。允许该参数在“已知值” 附近作微小变动,则能加强解的强度,获得较精 确的结果。
• 高程约束解 • 时间约束解
GPS定位的方法与观测量>概述

GPS测量使用方法详解

GPS测量使用方法详解

GPS测量使用方法详解导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项广泛应用于测量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

它通过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确定接收机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在现代测量学中,GPS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GPS测量的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

一、GPS基本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PS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和接收机组成,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每隔一段时间发出特定的信号。

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使用其中包含的时间信息和卫星位置数据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个过程需要至少接收到三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位置,而接收到四颗或更多卫星的信号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二、GPS测量精度GPS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通常在几米甚至厘米级别。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精度需要注意几个因素。

首先,接收机的品质对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应选择质量较高的接收机。

其次,周围环境因素如地形、建筑物和大气状况也会对信号接收造成干扰,因此在测量时应尽量选择开阔的地区。

此外,还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GPS测量步骤GPS测量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定基准站:在GPS测量中,通常会选择一个已知准确位置的基准站作为基准点。

基准站的位置可以通过传统测量方法来确定,或者通过使用已知坐标的国家测绘标志点等参考点来设定。

2. 安装接收机:接收机需要安装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以保证接收到的信号准确可靠。

避免选择高楼、树木等遮挡物存在的位置,以确保信号的良好接收。

3. 数据采集:接收机在工作过程中会持续接收卫星的信号,并记录下接收到的数据。

这个过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获得足够的测量数据。

4.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数据和卫星位置参数,通过计算得到测量点的坐标和其他相关信息。

5. 结果验证:测量结果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gps测坐标原理

gps测坐标原理

GPS测坐标原理1. 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测量地球上任意点位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和测量领域。

GPS测坐标原理是基于卫星信号的测量与计算,通过使用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2. GPS系统组成GPS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卫星系统:由一组维持在轨道上的卫星组成,它们向地面发送无线信号。

•控制站:位于地面上的一系列监测站,用于监控卫星的运行、时钟校准和轨道调整。

•GPS接收器:装置在地面、船只、飞机或移动设备上,接收并处理卫星发送的信号来测定位置。

3. GPS测定位置的原理GPS测定位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三角测量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三角测量法基于接收器同时接收到多颗卫星的信号后,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确定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由于卫星的位置已知,接收器与多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来,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计算距离的基本公式如下:距离 = 传播时间 × 速度GPS接收器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由于卫星信号传播速度几乎等同于光速,所以速度可以认为是一个已知值。

接收器首先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接收时间和发射时间的差值来计算传播时间,然后乘以速度即可得到距离。

然而,上述计算只能提供一个球面上的位置。

为了确定具体的地理坐标,需要使用更多的卫星信号。

至少需要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确定地球上的三维坐标,其中三颗用于计算位置,第四颗用于校准时间。

4. 卫星系统与接收器的通信GPS接收器通过信号接收天线与卫星进行通信。

当接收器接收到卫星的信号后,它会检测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差。

信号强度是用来判断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的一个指标。

信号越强,表示接收器离卫星越近。

时间差则用于计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传播时间。

接收器内部的时钟会尽可能与GPS卫星的原子钟进行校准,以确保准确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5. 接收器的位置计算接收器的位置计算是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距离计算的。

gps测量

gps测量

GPS测量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对地球上的位置进行测量的技术。

它使用一系列的卫星和地面接收器相互配合,能够精确地测量地理位置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的原理、应用以及在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GPS测量的原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三角测量法。

当地面接收器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发送的信号时,它能够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卫星的位置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GPS接收器在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后,会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由于信号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光速),因此接收器可以通过测量传播时间来计算信号传播的距离。

接收器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每颗卫星的距离和位置,就可以得到多个距离值。

这些距离值被视为从接收器到每颗卫星的半径,并以这些半径作为球面的表面。

这些球面相交于一个点,即接收器的位置。

GPS测量的应用地理定位GPS测量的最常见应用是地理定位。

由于GPS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经度和纬度信息,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导航系统、地图制图、航空航海以及户外运动等领域。

人们可以借助GPS确定自身位置,并通过导航仪器找到需要到达的目的地。

地质测量在地质测量中,GPS可以用于测量地表运动、构造活动以及地壳的变形等。

通过不断监测地壳的运动和变形,科学家们可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大地测量GPS也可以用于大地测量和地图制作。

通过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GPS测量,可以建立精确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而绘制高精度地图。

这些地图对于测绘、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同步GPS卫星上携带有高精度的原子钟,接收器可以通过定位与多颗卫星的信号同步,从而进行时间同步。

这种时间同步被广泛用于电信、科学研究和金融交易等需要高精度时间的领域。

GPS测量的注意事项在使用GPS进行测量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被考虑:1.密集的建筑物、树木和山谷等地形会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

因此,在这些地区,GPS的精确度可能会降低。

gps测量仪

gps测量仪

GPS测量仪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仪器。

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设备的准确位置,并提供关于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GPS测量仪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包括地理测量、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工作原理GPS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卫星导航系统。

现代GPS系统主要由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组成,它们通过无线信号将位置信息传输到地面设备。

GPS测量仪接收到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测量算法来计算设备的准确位置。

GPS测量仪中的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来计算位置。

通过同时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GPS测量仪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设备的位置。

通过比较接收信号的到达时间和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戳,GPS测量仪可以计算出设备与每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以及计算出的距离信息被发送到GPS测量仪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使用GPS定位算法来计算设备的准确位置。

GPS测量仪通常还具有存储和显示功能,可以记录位置数据并将其可视化显示。

使用领域地理测量GPS测量仪在地理测量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测量师可以使用GPS测量仪快速准确地确定地点的准确位置。

这对于制图、土地测量、建筑测量等任务非常有用。

GPS测量仪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工测量的成本和时间。

导航GPS测量仪在导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车载GPS测量仪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导航指引,帮助他们找到目的地并选择最佳路线。

航空器和船舶也使用GPS测量仪来确定其准确位置和航行路线。

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测量仪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也被广泛应用。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关属性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

GPS测量仪可以捕捉实际地理位置数据,并将其与其他数据集集成在一起,从而帮助分析人员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GPS测量仪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1. 确保接收器的天线没有被物体遮挡,以便接收到最佳的卫星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测量学中有测距交会确定点位的方法。

与其相似,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其定位原理也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定位。

就无线电导航定位来说,设想在地面上有三个无线电发射台,其坐标为已知,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采用无线电测距的方法分别测得了接收机至三个发射台的距离d1,d2,d3。

只需以三个发射台为球心,以d1,d2,d3为半径作出三个定位球面,即可交会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位置。

如果只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的话,则可根据用户接收机的概略位置交会出接收机的平面位置。

这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飞机船舶的的中导航定位方法。

近代卫星大地测量中的卫星激光测距定位也是应用了测距交会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虽然用于测距的卫星(表面安装有激光反射镜)是在不停的运动中,但总可以利用固定于地面上三个已知点上的卫星激光测距仪同时测定某一时刻至卫星的距离d1,d2,d3,应用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确定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此,可以确定三可以上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果第四个地面点上(坐标未知)也有一台卫星测距仪同时参与了测定改点到三颗卫星的空间距离,则利用所测定的三个空间距离可交会出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卫星上,组成一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利用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处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三颗以上的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这便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

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个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P的位置坐标,如下图所示,设在时刻t i在在测站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出P点至三颗GPS卫星的距离ρ1,ρ2,ρ3,通过GPS电文解释出该时刻三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Xi,Yi,Zi),j=1,2,3。

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出P点的三维坐标(X,Y,Z)的观测方程为121122222232332X X Y Y ()X X Y Y ()X X Y Y ()Z Z Z Z Z Z =-++-=-++-=-++-221222223ρ()(-)ρ()(-)ρ()(-)在GPS定位中,GPS卫星是高速运动的卫星,其坐标随时间在快速变化着,需要实时地由GPS卫星信号测量测站至卫星之间的距离,实时地由卫星的导航电文解算出卫星的坐标值,并标定测站点的定位,依据测距的原理,其定位原理与方法主要由伪距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定位以及差分GPS定位等,对于待定点来说,根据其运动状态可以将GPS定位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静态定位指的是对于固定不动的待定点,将GPS接收机安置于其上,观测数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又叫绝对定位,若以两台GPS接收机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固定不动的待定点上,则通过一定时间的观测,可以确定两个待定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又叫相对定位。

而动态定位则至少有一台GPS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测定的是各观测时刻(观测历元)运动中的接收机的点位(绝对点位或相对定位)利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测距码)或载波相位,均可进行静态定位。

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弱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误差的影响常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各种线性组合(即差分值)作为观测值,获得两点之间高精度的GPS 基线向量(即坐标差)。

2> 伪距测量伪距法定位是由GPS 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 卫星的伪距以及已知点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

所测伪距就是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的量测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延迟,实际测出的距离ρ’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一般称量测出的距离为伪距。

用C/A 码进行测量的伪距为C/A 码伪距,用P 码测量出来的伪距为P 码伪距。

伪距法定位虽然一次定位精度不高(P 码定位误差约为10cm,C/A 码定位误差为20~30m),但因其有定位速度快,且无多值性问题等优点,仍然是GPS定位系统进行导航的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所测伪距又可以作为载波相位测量中解决整波数不确定性问题(模糊度)的辅助资料。

因此,有必要了解伪距测量以及伪距法定位的基本原理。

2.1 伪距测量GPS卫星依据自己的时钟发出某一结构的测距码,该测距码经过τ时间的传播后的到达接收机。

接收机在自己的时钟控制下产生一组结构完全相同的测距码——复制码,并通过时延器使其延迟时间τ’将这两组测距码进行相关处理,若自相关系数R(τ’)≠1,则继续调整延迟时间τ’直至自相关系数R(τ’)=1为止。

使接收机所产生的复制码与接收到的GPS卫星测距码完全对齐,那么其延迟时间τ’即为GPS卫星信号从卫星传播到接收机所用的时间τ。

GPS卫星信号的传播时一种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其速度等于光速c,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即为τ’与c的乘积。

为什么采用码相关技术来确定伪距呢?GPS卫星发射出的测距码是按照某一规律排列的,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码对应某一特定的时间。

应该说识别出每一个码的形状特征,即用每个码的某一标志推算出时延值τ进行伪距测量。

但实际上每个码在产生过程中都带有随机误差,并且信号经过长距离传播后也会产生在自相关系数R(τ’)=MAX的情况下来确定信号的传播时间τ。

这样就排除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实质上就是采用了多个码特征来确定τ的方法。

由于测距码和复制码在产生的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而且测距码在传播过程中还会由于各种外界干扰而产生形变,因而自相关系数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而其自相关系数不可能达到“1”,只能在自相关系数为最大的情况下来确定伪距,也就是本地码和接收码基本上对齐了。

这样可以最大幅度地消除各种随机误差的影响,以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测定自相关系数R(τ’)的工作由接收机锁相环路中的相关器和积分器来完成。

如下图由卫星钟控制的测距码α(t)在GPS时间t时刻自卫星天线发出,经传播延迟τ到达GPS接收机,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为α(t-τ)。

由接收机钟控制的本地码发生器产生一个与卫星发播相同的本地码α’(t+Δt),Δt 为接收机钟与卫星钟的钟差。

经过码移位电路将本地码延迟τ’,送至相关器与所接收到的卫星发播信号进行相关运算,经过积分器后,即可得到自相关系数R (τ’)输出:T1()(dt T R t t t τ'=α-τ)α(+∆-τ')⎰伪距测量原理图调整本地码延迟τ’,可使相关输出达到最大值max ()()R t R t t t t ττ=⎧⎪⎨'-=+∆-⎪⎩(1)可得 t nT c t n ττρρλ⎧'=+∆+⎨'=+∆+⎩ (2)式中:ρ’为伪距测量值,ρ为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T 为测距码的周期,λ=cT 为相应测距码的波长,n=0,1,2,3……是整数值,c 为信号传播速度。

式(2)中即为伪距测量的基本方程。

式中n λ称为测距模糊度。

如果已知待测距离小于测距码的波长(如用P 码测距),则n=0,具有ρ’=ρ+c Δt (3)称为无模糊度测距。

由式(3)可知,伪距观测值ρ’的待测距离与钟差等效距离之和。

钟差Δt 包含接收机钟差k δt 与卫星钟差j δt ,即jk t=-δt +δt ∆,若考虑到信号传播经电离层和大气对流层的延迟,则(3)式改写为:j 12k c t c t ρρδρδρδδ'=+++- (4)(4)式即为所测伪距与真正的几何距离之间的关系式。

式中1δρ,2δρ分别为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改正项。

k δt 的下标表示接收机号,j δt 的上标j 表示卫星号。

2.2 伪距定位观测方程从(4)式中可以看出,电离层和对流层改正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型进行计算,卫星钟差 jδt 可以自导航电文中取得。

而几何距离ρ与卫星坐标(X ,Y ,Z )与接收机坐标(X ,Y ,Z )之间有如下关系: 2222()()()s s s X X Y Y Z Z ρ=-+-+- (5)式中,卫星坐标可根据导航电文求得,所以式中只包含接收机坐标三个未知数。

如果将接收机钟差k δt 也作为未知数,则共有四个未知数,接收机必须同时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距离才能解算出接收机的三维坐标值。

为此,将(5)式代入(4)式,有:1/2222s (X )(Y )()jj j s s kX Y Z Z c t δ⎡⎤-+-+--⎣⎦12j j j j c t ρδρδρδ'=++- (6)式中,j=1,2,3……。

式(6)即为伪距定位的观测方程组。

3> 载波相位测量利用测距码进行伪距测量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测距方法。

然而由于测距码的码元长度较大,对于一些高精度应用来讲其测距精度还显得过低无法满足需要。

如果观测精度均取至测距码波长的百分之一,则伪距测量对P 码而言量测精度为30cm ,对C/A 码而言为3m 左右。

而如果把载波作为量测信号,由于载波的波长短,1L λ=19cm ,2L λ=24cm ,所以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目前的大地型接收机的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一般为1~2mm ,有的精度更高。

但载波信号是一种周期性的正弦信号,而相位相关有只能测定不足一个波长的部分,因而存在着整周期数不确定的问题,使解算过程变得比较复杂。

在GPS 信号中由于已用相位调整的方法在载波上调制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因而接收到的载波的相位一不在连续,所以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以前,首先要进行解调工作,设法将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卫星电文去掉,重新获得载波,这一工作称为重建载波,重建载波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码相关法,另一种是平方法。

采用前者,用户可同时提取测距信号和卫星电文,但用户必须知道测距码的结构;采用后者,用户无须知道测距码的结构,但只能获得载波信号而无法获得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3.1 载波相位测距原理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量是GPS 接收机所接收的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机本振参考信号的相位差相位差,以jk ()k t ψ表示k 接收机在接收机钟面时刻k t 时所接收到的j 卫星载波信号的相位值,k ()k t ψ 表示k 接收机在面钟时刻k t 时所产生的本地参考信号的相位值,则k 接收机在接收机钟面时刻k t 时观测j 卫星所取得的相位观测可写为k ()()()j j k k k k k t t t ψψψ=- (7)通常的相位或者相位差测量只是测出一周以内的相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