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214北师大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性教学,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
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重点:植物向光性的内因探究过程。
3、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为“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体验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
的科学探究发现过程。
五、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设疑导入新课题:“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红杏出墙”的图片,请用一句诗来描述这种生物现象。
设计疑问“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证明是单侧光引起向光生长的?
展示简单的实验:向着窗外生长的绿豆幼苗。
展示“向光性”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向光性。
”
进一步提出“向光性的内因是什么?”导入课题。
学生立即回答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
植株的向光性。
可能是单侧光引起的向光生长。
指出“单侧光”是向光性的“外因”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植物向光性内因的实验探究
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达尔文的实验
介绍实验材料和胚芽鞘。
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的实验。
阅读教材,思考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梳理和领悟: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实验验证:
④得出结论:
几个探究步骤内容。
从教材中了解胚芽鞘的相关信息。
分析达尔文实验,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分析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和实验结论。
找出“推论”中达尔文未复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达尔文的实验,尝试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展示达尔文对向光性的解释(作出推论)。
展示“鲍森.詹森实验”。
展示“拜尔实验”,提出问题:1、尖端放置的位置与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实验为何设在黑暗条件下?
展示“温特的实验”。
展示“对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的实验
归纳。
让学生根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尝试对植物的向光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展示图解,引导学生归纳结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为什么生长素在单侧光下分布不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
验证的“问题”。
分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
通过分析问题,领悟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巧妙之处。
分析对照组的目的,说出实验的结论。
思考讨论,尝试做解释。
提出结论中“为什么生长素会分布不均?”
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尝试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验证实验。
各小组分别提出自已的“假设”
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素养。
锻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
学习模仿科学家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汇总“假设”:①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②单侧光照射→抑制生长素合成→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于背光侧。
对“设计验证实验”给予提示:可参考鲍森.詹森实验和温特实验的方法。
展示科学实验图示。
展示知识归纳:构建“生长素运输”的简易模式图。
一小组学生提出了合理实验设计:用玻璃片或云母片插入胚芽鞘不同位置,收集并比较两边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分析实验图示,得出实验结论,证明其一假说的正确性。
归纳生长素两种运输方向及其运输方式。
目的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教学反思:
本节实验探究课难度很大,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基础的教学方案?在课前我做了几个设计,用其中一个方案在普通班尝试,感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训练少了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因此重新修改教学方案。
因为要在重点班上课,用了第二个思
路:重点训练学生对实验探究步骤方面的能力,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等四个环节,分别对四个科学实验进行体验。
但以我们的学生基础还是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难度太大。
因此再次修改为正式上课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生在对达尔文的实验中尝试“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活动环节还是有难度,因此开始学生表现出茫然,在我的启示下才推理出了合适的“问题和假设”。
也许当初达尔文增经提出过多种问题和假说,经过多次分析筛选才最后确定,因此,学生的茫然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平时课上有过训练,学生还是能很快就对达尔文的推论内容提出了问题。
对于验证的实验内容,我只让学生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分析,训练他们的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这样的难度可适合学生的水平。
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深入分析,也为后面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做了铺垫。
学习完科学家的实验之后,我想训练学生“总结结论”能力,因此让他们“对植物的向光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但我发现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还是不够强,因此用图示展示和语言引导,学生才准确作出了解释。
同时,引导学生再次发现新问题:“为什么生长素在单侧光下分布不均?”
这正是我想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问题。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是逐渐提高了。
在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中,我发现学生不懂得借鉴刚学习过的几位科学家的实验,于是我分别给予提示,他们马上就领悟,有了自已的想法。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环节还是适合这个班的学生水平,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层层深入,不断探索”的科学探究过程,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兴趣,虽然已下课,很多学生还继续来围着我探讨问题。
这节课也许还有很多不足,但至少我的教学目标已很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