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主要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主要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同时可以为刚下临床的实习同学或是新职工提供更加集中、有利、实用的静脉输液相关知识。

标签: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对策
静脉输液已成为当今预防、保健、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

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存在很大影响的问题。

它们不仅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是潜在的医疗纠纷的诱因。

下面就静脉输液临床常见问题总结如下。

1 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1.1配置药液后,输液瓶内产生很多气泡临床配置药液时,有一些药物在抽吸时或(和)加入输液瓶后,输液瓶内有很多泡沫产生,这不仅影响输液过程中滴速的调节,同时也浪费药液。

为了防止太多气泡产生,可以有以下措施:如果是中成药,抽吸时,应将针尖斜面完全浸入药液,同时抽吸速度不可太快,尤其是药液将完时应减慢速度,避免吸入太多空气,以减少泡沫的产生;加药时,应把输液瓶横放在治疗台面上,使注射器针头在药液中,再缓慢注入药液,药液注完后再把瓶子垂直放好,这样瓶内泡沫很少[1]。

如果是安瓿内溶液型药物,可将注射器针头插入安瓿内液面下,针尖斜面向下紧贴安瓿壁,开始抽藥时速度要快,药尽时立即停止。

如果是粉剂药物,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溶媒后排气,针尖斜面沿安瓿壁,然后抽出安瓿或瓶内空气,待药物完全溶解后按上法抽吸药液。

临床研究证实,易产生泡沫的粉剂药物较易溶解,无需用力摇动或震动,震摇反而使其易于产生泡沫。

1.2临床药液配置时,时常发生注射器的针头被切割下来的瓶塞堵塞,或是切割下来的瓶塞掉进配液中,这样不仅影响加药时间,而且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该将针尖斜面垂直于瓶塞用力,待其穿过橡胶塞后再竖直注射器加药,不仅可避免针尖斜面周径对橡胶塞切割产生的碎屑堵塞针头,而且缩短了加药所需时间,提高了加药速度[2]。

1.3很多用于皮下注射的药物都是1ml的剂量,如果等抽完之后再排气,不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造成药液的浪费。

为了减少浪费可以在抽取药液和排气同时进行,可以先抽取1/3的药液量,进行排气,排气完毕之后再缓慢抽取剩下的液体,尤其药液将完时应减慢抽取的速度,药尽时立即停止抽吸。

1.4输液前排气是静脉输液时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

由于操作中排气方法不当导致输液导管内、管壁及过滤器内有气泡,虽然在输液过程中气泡不会进入静
脉,但会使患者紧张造成心理压力,对我们护理工作不满,如果解释不到位,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所以应该在排气前检查将输液调节器夹闭,将茂菲式滴管倒置,挤压滴管使滴管内液体达2/3,转正滴管停顿1~2s,一手将过滤器及乳头向上,另一手轻轻松开调节器,使液平面慢慢下降,直到排尽空气[3]。

1.5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在行静脉输液时均按照操作常规顺序进行操作:即先挂瓶→排气→扎止血带→消毒→排气→穿刺。

由于工作量大,反而只注意完成消毒这一步骤,却忽略了消毒剂的有效作用时间,加大了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的机率。

相应对策:将护理常规操作程序改为操作时先消毒,再利用消毒剂发挥有效作用的这段时间挂瓶、扎止血带,然后排气、穿刺,省去了常规操作程序中的第一次排气,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可节省药液,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消毒剂发挥最大的消毒效能[4]。

1.6老年患者因各种疾病及机体器官组织老化引起血容量不足、血管硬化、弯曲、变短、失去弹性,血管脆性强,浅静脉多集中在手背下1/3段,不易穿刺、不易固定且回血不明显或无回血,造成不能一次穿刺成功。

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并且材料使用浪费多。

为了防止浪费可以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针头沿着静脉向离心方向刺入,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向,当针头到达静脉管腔时,血液则更快更易冲入到针管中,回血率较高,从而便于判断是否穿刺成功[7]。

因为是逆向穿刺,95%的针柄都能直接固定在手背上[5],不仅易于固定,大大减少了辅助材料的使用,而且减少了因关节活动牵动针头刺破血管及再次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

1.7在临床上配药量大,往往在加入药液后没有向外抽空气或抽气不够,更换液体中往往会出现药液从排气管中溢出的现象,既影响药液剂量的准确,又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而且容易造成床单元的污染,这无疑又增加了工作量。

相应对策:按常规加药后,除了注射器的自动回弹,操作者不刻意回抽瓶内气体,更换液体时将插瓶针向下插入直立的液体瓶,不管瓶内注入多少液体,不管瓶内的压力有多大,均能有效防止更换液体时排气管向外溢液。

因为当插瓶针向下插入直立的液体瓶瞬间,针头没接触液面,这时瓶内高压的气体立即从插瓶针相连的排气管排出,排出后,瓶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避免了瓶内压力过高而致药液从排气管中溢出[6]。

1.8静脉穿刺时,感觉穿刺过深、过浅或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局部未肿,检查有回血,但估计液体不能顺利滴完的;寒冷季节,液体量较多,局部血管收缩,易发生渗漏。

渗漏导致的反复的静脉穿刺易引起局部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负荷及精神压力,又造成了医疗材料的浪费。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应对策:输液固定后,将消毒棉球蘸75%酒精,拉平敷贴于穿刺部位周围,范围直径2~3cm,尽量避开穿刺针眼,防止酒精渗入针眼引起疼痛;对贫血、
缺氧、脱水脆性大的患者,静脉穿刺后快速固定针柄,先敷贴,再行输液固定[7]。

1.9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给以后的静脉穿刺带来困难。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2个:①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导致皮下淤血,;②输液完毕拔针后护士先按压,再由患者按压,由于换手所致按压部位不准确或换手转换时存在间隙,松动输液贴引起出血,而导致皮下淤血。

为了防止淤血应,采用大面积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拔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横向按压时,先用食指用力按压在针眼上方,然后用中指压在针眼上,用无名指靠拢中指横向压后,并调整按压的力量[8]。

输液完毕,护士右手固定针柄,左手揭胶布,然后嘱患者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纵向轻放在穿刺点的输液贴上。

操作者用左手关闭输液器,之后固定患者放在输液贴上的拇指,右手顺血管纵轴方向,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同时将患者按压在上方的拇指,向下加压,压力均匀,嘱患者不要松手或换手,持续按压3~5min,松手后勿揉擦[9]。

1.10長时间的肠外营养会有营养物质吸附在管壁,每次的输液后冲管及封管没法完全冲洗干净,日积月累,管腔原来越狭窄,或是血块形成导致的导管堵塞。

相应对策:长时间肠外营养的患者应该每4h冲管1次,且使用脉冲式的冲管的手法。

血块形成导致的导管都塞,可以应用10ml注射器抽取5000U/ml尿激酶溶液,连接无损伤针。

将溶液在导管中保留15min,再将尿激酶和溶解掉的血块抽出,当导管再通后,使用至少1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导管。

2 结语
护士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心人,通过对静脉输液实际操作中的各个细小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既有利于保障输液质量,使输液技术向着更快捷、准确和安全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静芳.静脉输液中的几个技巧[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1):71.
[2]吴丹,王红红,唐四元,阳爱云. 周围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7):79-80.
[3]尤秀丽,席淑华. 不同排气方法对输液导管内产生气泡的影响[J]. 上海护理,2007,7(2):47-48.
[4]李会玲. 静脉输液前皮肤消毒时间探讨[J]. 护理研究,2007,21(3):716-717.
[5]吴艳,何晓英,黎佰莲,等.逆向静脉输液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西南军
医,2007,9(2):115.
[6]郑芳. 静脉输液更换液体时排气管溢液原因分析及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07,37(5):43.
[7]喻银玉. 75%酒精防治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2007,6(1):29.
[8]高樱,夏铮,张圆圆,等.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改进[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2-43.
[9]梁雪芬,戴美芬. 降低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