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导学案鲁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设计思路】
教材第2节是从两个不同的区域来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第3节则是通过一个区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主要想说明区域的区域特征是动态的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的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鲁教版用了美国匹兹堡的发展,而人教版则用了我们熟悉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考虑到学生的教材的使用,课堂案例运用美国匹兹堡,而在课后练习题中设计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

从教学方法上有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建构】
本节是以“美国匹兹堡”为例,分析区域发展初期、成长、转型和再生四个阶段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内容核心是人地关系的演变,其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1.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2.分析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对某一区域发展阶段人类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匹兹堡”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分析,提示人们在指定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案时,应关注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探索区域新的增长点。

4.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

【教学重难点】
针对课标“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要求。

教材以“匹兹堡”为例,阐述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首先要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

【课前准备】
展示各版本关于区域阶段的划分:
人教版----早期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近现代工业社会
鲁教版-----以现代工业化为中心的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湘教版-----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发展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思考:不同版本关于阶段的划分不同在哪里?
【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调查:展示你对不同版本关于阶段划分的看法,你的疑问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准备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区域阶段”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提问质疑,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需求。

针对学情诊断,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导课活动
播放一段关于“匹兹堡”发展的视频。

概述“匹兹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匹兹堡”从皮毛贸易站---钢都---锈蚀带—知识城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了解具体变化的表现及变化原因的兴趣。

探究活动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匹兹堡”初期阶段与成长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活动意图]通过图表学习“匹兹堡”发展的条件及阶段表现的特征。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区域图的读图技能,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协作能力。

[活动程序](1)根据课前组建的小组,迅速调整座位;
(2)展示“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图和“五大湖区工业分布图”
(3)展示导学问题:五大湖周围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匹兹堡”的兴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五大湖周围的工业部门与工业中心有哪些?从初期阶段到成长那个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5)小组内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

讨论过程中要求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

(6)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如表1所示的比较表。

表1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区域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主要问题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7)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推荐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

(8)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教师给予准确的评价。

[内容解析]1、五大湖区水运便利,有美洲地中海之称,加上以芝加哥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水陆交通特别便利。

2、本区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南部地区;煤炭主要分布在密歇根湖和伊利湖南部地区,匹兹堡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

依托以上条件在五大湖沿岸地区,发展了众多的钢铁工业。

区域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主要问题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
比较单一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
的制约因素较少,人
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
较微弱,区域内部人
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
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
性的开采。

城市和工业区
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
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
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

资源面临枯竭,发
展空间受到制约,地
价上涨,劳动力价格
提高、环境污染加重
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探究活动2
通过研讨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及原因来了解转型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活动意图]]通过图表学习美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以此总结区域发展
图1
到了转型阶段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启发学生应如果应对呢?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地理图表的读图技能,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小组协
作能力。

[活动程序](1)根据课前组建的小组,迅速调整座位;
(2)展示“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的变化”图
(3)展示导学问题:美国人口迁移的特征是什么?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有哪些?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是什么?
(4)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5)小组内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

讨论过程中要求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

(6)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如表2所示的比较表。

表2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区域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主要问题
转型阶段
(7)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推荐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

(8)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教师给予准确的评价。

[内容解析]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是大量人口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其中推力因素有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业大量失业。

拉力因素有西部、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吸引了大批居民到此居住。

总结转型阶段特点及主要的问题.
阅读知识城“匹兹堡”,研讨再生阶段的特点及原因。

[活动意图]]通过课本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再生阶段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并让学生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2)展示导学题:再生阶段“匹兹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人地关系是什么状况?对我国哪个老工业基地借鉴意义最大?
(3)学习自主完成导学题,并整理好发言的提纲。

(4)鼓励学习积极展示自己的答案。

(5)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教师给予准确的评价。

[内容解析]
区域阶段
特点人地关系采取的措施
再生阶段“对症下药”,采取措
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促进区域经济
复苏
逐渐由紧
张走向协

寻找新的空间(产业转移),
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
环境
探究活动4完成阅读课本中的活动题
[活动意图]]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区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通过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

让学生分析我国黑龙江大庆市的发展特点。

[活动程序](1)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2)阅读课本活动题: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对大庆的“二次
图2
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3)学习自主完成导学题,并整理好发言的提纲。

(4)鼓励学习积极展示自己的答案。

(5)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教师给予准确的评价。

[内容解析]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1)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了油田,进入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

该阶段主要依赖石油的开采,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

(2)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大庆逐步建成一个人口超百万、以石油和化工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型城市,此时的城市处于成长阶段。

(3)进入21世纪,大庆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进入转型阶段。

(4)大庆市开始实施产业多样化策略,逐步形成工农业以及石化、畜牧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新的产业结构。

大庆的“二次创业”表明大庆市的区域发展进入再生阶段。

2.(1)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提高石油产量
(2)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
(3)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畜产品
(4)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
(5)石油输出,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农业、工业),
3.大庆区域发展的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启示: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与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因素;区域发展应该多种经营;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努力回避“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主义国家区域发展的老路;支柱性产业发展到顶峰之时,就是产业调整开始之时。

【典例剖析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的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匹兹堡重视培养、引进人才和科技创新,从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变为以一系列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的城市形象示人。

材料二下图为“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1)匹兹堡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演变,产业发展方向由演变。

(2分)
(2)匹兹堡是美国钢铁设备、技术与服务的核心源地,其市场面向全美及全球各大钢铁基地。

分析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匹兹堡地区的原因有、、。

(3分)
(3)匹兹堡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给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的启示有、、。

(3分)
答案:(1)单一向多元(1分) 传统向现代(1分)。

(2)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技术条件好协作条件好(3分)。

(3)对原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整治环境污染(3分)。

【典例剖析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材料一图19为“北美五大湖工业区示意图”,图20为“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

材料二2013年12月美国底特律市宣告破产。

底特律曾是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汽车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城市人口一度达到180万。

但因底特律汽车产业的衰落等原因,到2010年近60%的人口迁出。

材料三德国鲁尔地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成为世界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也曾面临经济衰落等问题后经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重新走向繁荣。

(1)两大工业区早期发展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从产业结构分析,底特律市从辉煌走到破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影响底特律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底特律市的破产及鲁尔区由衰落走向繁荣的案例,给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1分) 水陆交通便利(1分) 科技水平高;市场广阔;水源充足(任答一点给1分)
(2)产业结构单一(1分) (3)社会经济因素(1分)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1分) 发展科技,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力;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任答一点给1分)
【拓展知识】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发展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重点图像】
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请从空间、人口、资源、经济和人地关系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发展进行深入探析
图像解读
一、空间维度
区域空间结构随着区域的发展日趋复杂。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因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区域缺少辐射能力强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交通运输线少且里程短,分布稀疏,区域对外经济联系少,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

到了工业化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日趋复杂,因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逐渐加强,先后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区域其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大增强,交通运输线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区域对外经济联系日益频繁。

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渐趋合理,区域内部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交通运输线构成网状立体格局,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现在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内部发展较为均衡,并注重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维度
人口维度强调的是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口数量较少,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较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生产规模较小,人们的收入较少,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区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到了工业化阶段,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等素质显著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空前增大,生产规模大大增加,人们收入水平较高,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资源型经济
不再追求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升,人们收入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的优势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维持在高水平。

现在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人口数量维持在低水平,人口素质特别是人们的环境意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强调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区域经济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资源维度
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程度和规模各异。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少。

到了工业化阶段,土地的用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日益增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加剧。

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制约着区域的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大,但人类已经意识到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种种恶果,开始有意识地思考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现在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各种资源仍是区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更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维度
经济维度强调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和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工业部门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到了工业化阶段,工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进入高
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制造业开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现代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更加追求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区域发展的内在质量和可持续性。

五、人地关系维度
人地关系维度注重的是人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这种主观能动性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由于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对自然怀着敬畏之情,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到了工业化阶段,随着人们认识、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出现了人类中心论,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导致人地关系的不协调甚至对立,严重影响区域的发展。

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类在取得重大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反思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源,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出现了人地伙伴论,强调人类应该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利用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人地关系开始协调起来。

现代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目标,人地关系真正走向和谐。

纵观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发展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态势,人地关系则是基本协调—不协调—协调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