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魏德友个人先进材料-推荐word版 (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魏德友个人先进材料
坚守一阵子,容易,坚守一辈子,很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
魏德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魏德友个人先进材料范文(一)
7月6日,魏德友在边境线上巡逻,满含深情地凝望着界碑。

7月12日,额敏河畔烈日炎炎。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
孙金龙抵达塔城后,第一时间来到魏德友的家中看望慰问。

他关切地询问魏德
友及其妻子的身体情况、养老金够不够花、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代表兵团党
委向魏德友夫妇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孙金龙说,魏德友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是
兵团戍边战士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兵团精神、老兵精神。

兵团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魏德友的感人事迹作为“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的生动教材。

76岁的魏德友与75岁的妻子刘京好,是九师一六一团四连退休职工。

自 1964年,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就和妻子
“独居”在额敏河畔萨尔布拉克牧场,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

半个世纪以来,夫妻俩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越界牲畜数以万计,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

在这对夫妇守护期间,边境无人区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夫妻俩曾连续荣获塔城地区“优秀群众护边员”称号, 成了驻地军、警部
队官兵,兵地护边员学习的典范。

在额敏河边防站官兵的眼里,魏德友的家就像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这两个“哨兵”每天风雨无阻地赶着羊群,沿着边境线巡逻,把维护边境安宁
当成了一种习惯,自觉担起“兵”的责任,从热血青年一直到古稀之年,依然
在坚守着。

魏德友的一位老战友不理解地问他:“别人退休不是旅游就是在家休养。

你们老两口一个月有近6000元的养老金,女儿在城里也给你们买了楼房,按说,晚年生活舒适得很。

可你们却非要独居在荒郊野外,还要天天巡边,图个
啥?”“在额敏河畔戍边这么多年,管边、护边的责任已经融入到骨子里了。


一天不在边境区走一圈,心里就不踏实。

”魏德友回答。

这话不假。

201X年5月,时年72岁的魏德友,突发脑梗,妻子把他送进九师医院。

病情刚有好转,他就躺不住了。

医护人员说他“魂丢了”。

等能站立行走了,他就坚决要求出院,迫不及待地回到萨尔布拉克。

魏德友患有严重的胃病,经常胃疼,犯起病来,疼得在地上打滚。

儿女们多次央求父母回山东老家与他们住在一起。

魏德友都拒绝说:“等我们干不动了再说吧。

”儿女们埋怨老父亲:身体都这样了,还不走,是不是非要把命搭上才甘心?
说到底,魏德友夫妇是割舍不了戍边的初心。

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如同边关“守门员”,即使退休了,“守门”的责任也不能放弃。

当年,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时,其所在部队的营教导员劝他留在北京,还给了他“转业后在北京找份工作”的承诺,可魏德友说:“西北边境更需要我!”为了这份初心,魏德友在萨尔布拉克坚守了52年。

魏德友刚到一六一团兵二连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

他与战友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在萨尔布拉克建设新家园,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构筑了一道有生命的移动界碑。

后来,魏德友回山东沂水老家把妻子刘京好接来。

打这以后,“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就成了魏德友夫妇的生活写照。

1969年,边境事件频发。

魏德友参加了一六一团“铁牛队”,每天在塔斯提河南岸紧握钢枪巡逻。

由于魏德友表现出色,年年上团、连光荣榜,多次被评为“九师先进生产者”。

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一六一团兵二连所属区域划入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

兵二连百余户人家、 300余口老少,分批撤离了屯垦戍边20年的家园。

大伙儿都欢天喜地的,而魏德友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停薪留职,继续守在萨尔布拉克。

他借钱买了3头牛、20 只羊,发展个体养殖业。

时任额敏河边防站的连长白松找到他说:“老朋友,你既然决定不走了,请你当‘边境护边员’,行吗?” 魏德友一口应承下来。

从此,他成为边防站一名义务护边员。

他对妻子说:“就是不拿一分钱,我也要看好萨尔布拉克的边境线!”
起初,还有几家人与魏德友一样选择了留下,随着孤独、寂寞的袭来,那几家人“熬”不住了,都搬走了。

萨尔布拉克最后只剩下了魏德友一家人。

春去秋来,整个萨尔布拉克只有魏德友家每日炊烟不断。

魏德友每天必做一件事——巡边,即使遇到暴风雪也不中断。

魏德友每天独自与地方牧民打交道,劝阻临边越界的人员,堵截越界的牲畜。

有人说他“多管闲事”,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偷他家的牛羊报复他,他也从
来没有妥协过。

别人家的孩子已过上“电灯、电视”的日子,陪伴他孩子的,却依然是马灯、收音机、望远镜,还有“爷爷给八路军抬担架”的故事。

魏德友的一儿
三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52年里,魏德友夫妇日子再难,也没向组织申请过补贴。

即使家中再穷,他也没有少缴过一次党费。

兵二连原党支部撤并后,他甚至跑到30公里外的团部缴纳党费。

过不上党组织生活,他就到边防站与年轻战士们一起学习,或者
从收音机里收听党的声音。

他说:“我是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做一
个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人。


儿女们长大后,魏德友的兄弟把孩子们都调回山东老家工作。

从此,魏德
友夫妻过起了“夫妻相望,牛羊相伴,收音机、望远镜相随”的孤独日子。

魏德友却说:“我不觉得守边孤独。

因为我是为屯垦戍边而来,只要还能
走得动,我就会初心不改,继续守好边防。


201X年仲夏,魏德友亲眼看见,中哈两国边境界桩、围栏、国防公路等设
施建设完工。

当年,原兵二连的人们曾舍身捍卫的争议地界尘埃落定。

魏德友
成了原兵二连惟一见证这一庄严时刻的人。

他老泪纵横,双手摩挲着171号界碑,口中念叨着:这辈子,值了!
光阴荏苒,魏德友夫妇在戍边中白头偕老。

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履行
了兵团人的誓言。

额敏河边防站指导员吴成敏说:“魏德友义务担任护边员30多年,他是不退役的‘老兵’,他是兵团精神的践行者,他激励着我们连一茬又一茬官兵为
祖国守好边防。


魏德友个人先进材料范文(二)
7月1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抵达塔城后,
第一时间来到九师一六一团魏德友夫妇家中看望慰问,代表兵团党委向他们表
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握着孙金龙的手,魏德友夫妇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近日,新华社等媒体对魏德友夫妇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社会强烈
反响。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六一团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
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