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
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③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⑤天籁⑥,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
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
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
③醉翁:指欧阳修。
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
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
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
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
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4.诗歌理解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
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1)“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________
(2)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解释词语“一任”“零落”的意思。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②,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
②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承上作结: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会面临“歧路”而泣下沾巾。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0.拓展阅读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诗人选用梅子、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闲”字的理解。
12.古诗阅读
山雨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3.古诗阅读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6.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忍”“欺”写出了作者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班级要举办杜甫诗歌朗诵会,你想朗诵这首诗。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杜甫的处境或情怀,你打算选一幅图作为朗诵背景。
你会选择下面两幅图中的哪一幅?请结合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甲乙
17.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
③雉雊:野鸡鸣叫。
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承上作结: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会面临“歧路”而泣下沾巾。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随意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诗中的“长夜”既指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因安史之乱造成的动荡艰难的时局。
D.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示例: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2.(1)歧路;岔路。
(2)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感情。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解析】【分析】(1)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从题目来看,诗人送别友人去蜀州赴任,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岔路口,要和朋友分别了。
据此答题即可。
(2)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
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
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送。
⑵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感情。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然后根据诗歌大意去推测词语的意思。
第二空要在理解词语之后再从题目中找到能和词语意思匹配的字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3.B
解析:(1)B
(2)示例:①“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作者用“长记”唤起他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回忆,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目睹的景致。
这种以忆景写眼前景色的写法,使人耳目一新。
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作者从老渔翁与风浪的搏斗中,悟出了做人应当遵循的哲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之气”(指正气和节操),刚正不阿,坦然自适,就能在任何境遇中处之泰然,领略“千里快哉风”的舒适惬意。
【解析】【分析】(1)B. “长记平山堂上”三句,并非是为了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留恋,而是以“平山堂”来比拟他在“快哉亭”上看到的景致,将两者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类试题,角度合理,言之有物即可。
可从本诗当中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诗句,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
比如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故答案为:⑴ B
⑵示例:①“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作者用“长记”唤起他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回忆,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目睹的景致。
这种以忆景写眼前景色的写法,使人耳目一新。
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作者从老渔翁与风浪的搏斗中,悟出了做人应当遵循的哲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之气”(指正气和节操),刚正不阿,坦然自适,就能在任何境遇中处之泰然,领略“千里快哉风”的舒适惬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⑵本题考查对词句赏析的能力。
此题属于类试题,选取角度合理,言之有物即可。
答题步骤为:① 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②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③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也可从本词当中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词句,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
4.D
解析:(1)十里香风卷珠帘(“风卷珠帘”)
(2)D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句式的考查。
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理顺语序。
“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人家(家家)飘出的香风卷起珠帘。
描写秋光中荷香香飘极远。
所以正常语序应为:十里香风卷珠帘。
(2)D.理解不正确.“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富有变化,丰富多彩,不是雄伟阔大。
故答案为:⑴十里香风卷珠帘(“风卷珠帘”)
⑵D
【点评】⑴本题是对句式的考查,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顺语序。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牛腿,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选项要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5.C
解析:(1)C
(2)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分析】(1)C项,“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表述有误,“牛困人饥日
已高”表明时间不是清晨。
故选C。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这里运用心理描写,“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出选择;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附参考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6.(1)一任:任凭。
零落:凋谢。
(2)诗人虽遭遇不幸(怀才不遇),历尽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不倚)的高尚情操。
【解析】【分析】(1)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一任群芳妒”: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所以“一任”为“任凭”之意。
“零落成泥碾作尘”: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
所以“零落”为“凋谢”之意。
(2)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所以诗人通过托物言志(咏物寓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历尽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孤高雅洁的志趣。
故答案为:⑴一任:任凭。
零落:凋谢。
⑵诗人虽遭遇不幸(怀才不遇),历尽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不倚)的高尚情操。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根据原诗的译文可知,“一任”的意思是:全任,完全听凭。
“零落”的意思是: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