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五篇
第一篇: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烟台市高、中、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我不是美术专业出身的,对一些美术知识也不是很了解,但很多教学方法、措施、理念,各个学科都是相通的,一天下来,我也收获颇多。
上午听了尹少淳博士的讲座,下午听了一节一年级美术观摩课,虽然形式不同,但两者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问题的探讨。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快慢,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点与线》的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与线,再到大自然中找,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让学生用点与线来创作作品时,崔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点与线的变化无穷,也就是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致使课堂效果能差一点。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继续为之努力。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第二篇:市美术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市美术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四月十六号至十七号,我参加了市里的美术教学研讨会的学习。
四位老师的公开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每一节中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在课后研讨环节中,授课教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总结,教研专家们也据课给与中肯和精当的点评,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现把这些可以借鉴学习的收获总结出来,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进步。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写道:“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上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在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的王秋娟老师执教的《威武的盾牌》一课中,王秋娟老师开课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古代盾牌战斗的场面,据此创设情境,变课堂为战场,变老师为将军,邀请学生变身为小勇士,一起来设计制作威武的盾牌抗击敌军,情趣的引入本课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环节设计中去。
在欣赏优秀的盾牌作品以及学生创作环节中,王秋娟老师配上雷雷战鼓声并巧妙的设计引导语说这些都是敌军设计的盾牌,让我们学习借鉴一下,设计出更威武的盾牌从气势上打败他们。
这样的敌我情境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小组合作效率突出,作业效果不错,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精神,抓住教材的特点,深究教材,渗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思维,重新选择和组织教材,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在这一方面,临沭中小的王丽娟老师执教的《画家·凡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节以荷兰画家凡高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
对四年级孩子来说,通过教材上几幅作品和几行文
字去领悟、理解、远远不足以对这样的艺术大师进行解读。
王丽娟老师充分利搜集用了网络资源并有机取舍组合,结合多媒体教学成功的拓展活化了教材,使欣赏凡高的画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
在导入阶段,王丽娟老师课件播放了一段凡高画的拍卖会短片请生欣赏并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了凡高什么,这样的生活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大师的感受距离,激发了学生了解凡高的兴趣。
在欣赏凡高作品环节初,王老师课件播放了一段凡高现场作画的视频:一贫苦人家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吃晚餐,凡高在一角边观察边作画,视频最后定格在凡高的这幅《吃土豆的人》画作上,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善良的画家画中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学会欣赏凡高作品方法的同时,感悟到画家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应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便没有教学的发展。
”在这次研讨会上的公开课中彻底撇弃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的参与学习过程,激活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疑、去猜、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感悟、去运用。
王丽娟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凡高的四个不同时期的作品时,突出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首先在欣赏凡高的荷兰、巴黎前两个绘画时期的作品时,王老师采用了出示作品的同时提出问题,请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方法:从色彩上、创作背景上、笔触技法上……去欣赏去感受。
在接下来欣赏凡高创作的高峰期——阿尔时期的绘画时,王老师灵活的采用了分组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请小组长上台抽题,一分钟的自主讨论时间每个小组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整合,快速高效的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欣赏。
在凡高的最后时期的作品欣赏环节中,王老师选了凡高的典范《星月夜》,画面上的笔触经过课件的处理都在随着画面上的方向轨迹缓缓流动,王老师请学生全体起立伸出手指跟着旋转流动的线条描绘感受,亲身感受凡高画中那动荡不安、犹豫、压抑、苦苦挣扎的内心情感。
这些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取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采取开放式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标提倡作业形式采用多种材料的介入,活动情景的设置,创设自由体验表现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临沂九小的刘晓霞老师在执教《精细的描写》一课中,让学生创作前出示了多幅装裱精美的不同形式的线描作业:有刮蜡线描画、黑卡纸修改液的线描画、有彩卡纸线描画、彩笔线描画……鼓励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方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临沂七小李雪老师的欣赏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中的学生作业环节中,李老师也采用了开放式作业要求:请生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写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对本课的收获和感悟。
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去感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由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
五、注重开放式教学评价展示,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的活动产品。
美术作业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在王秋娟老师的《威武的盾牌》作业展示环节,除了采用了自评、他评、互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老师还让学生举着自己设计的盾牌伴着铿锵的战鼓声绕场展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创作成功的喜悦。
这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观摩课,不但吸引了听课的学生,也感染了前来培训的老师们。
课后的研讨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讨论,教研专家也做了精彩实用的点评。
这次的培训真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借鉴到了不少好的理念和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学到的收获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尝试、学习,继续探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张丽丽沂水三小 2013年4月19日
第三篇:2012年山东省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总结
2012年山东省高中初中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宁阳十二中颜廷春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高中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012年3月26日——29日,我县高中初中美术教师在陈俊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东营河口参加了“山东省高中初中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暨。
26日上午,会议由省美术教研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米海峰和肖钢主持。
首先来自全省的全体与会教师合影留念,接着由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做学术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数学院院长黄心渊,博士生导师路盛章教授。
下午由山东省省美术教研员米海峰老师,首都师范大学段鹏博士,青岛市实验初中苏美荣老师做学术报告。
各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让我再一次认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的学识、较高的绘画水平、广阔的视野、超强的语言能力等综合素质,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前沿动态,把握教育真谛,形成自身特点,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交流的老师,让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对人生、对美的追求。
学习期间,我们听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八位老师的观摩课。
授课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睿智的应变能力、唯美的课件制作、自然的环节衔接,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们赞叹不已。
例如:东营市育才学校张玉兰老师老师的《发现与创造》把教材与当地的资源有机结合,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发言,大胆表现。
滨州邹平的刘文峰老师的《五彩的风筝》一课,主要让学生围绕给风筝上色展开,教师课件制作精美,值得学习。
济宁八中窦秋婷老师的《体会线的韵律》,教师课堂语言细腻,极具亲和力。
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乔永明老师的《校园小伙伴有趣的表情》,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作业与评价贯穿课堂,被视为本次活动最好的课。
此外四位高中老师的课也各有特点,的别主办方陈再生老师的课《陶艺成型工艺》,语言幽默,
时时给我们带来笑声,听他的课感觉比较轻松。
教师娴熟的课堂演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前准备很充分。
平日的校园资料,学生作品的积累给我很多大启发。
每两节课后,由苏美荣和吴老师进行主持讨论,各位与会专家老师非常积极,场面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有时甚至直接和讲课的老师直接争论,出现争话筒的局面。
在争论中探讨,在探讨中提高,这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主题。
八节公开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为我们呈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这让我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我对当前美术课程改革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也使我明确了今后课堂改革努力的方向。
但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及时更新,因此,教学中的部分环节设计也引起我的思索,究竟该如何设计呢?我觉得每堂课教师都灌得满满的,感觉很累,怎样才能做到“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主次分明,言简意概”,这是我的一点感受,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及早解疑。
27日下午与会老师参观了河口一中陶艺馆,学校美术功能教室,东营市师生美展。
28日晚上还举行了专家的笔会,陶艺馆学生作品琳琅满目,学生现场制作,作品有的抽象、有的活泼、有的夸张,让我们看到了河口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我大开眼界。
作为与会一员,这几天虽然日程安排的比较满,也比较累,但我依然感觉很快乐,因为我学到了一些平时学不到的,通过讨论和米海峰老师的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9个问题的探讨,使我解决了教学中的疑惑,我满载而归。
相信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会以此为契机,以新的理论联系实践,活将我们农村的美术教育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第四篇: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3日至5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徐州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为期2天半的学习中,观摩并聆听了
专家与名师的公开课及报告,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
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研讨会,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小英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使我们真正体会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她爱好广泛,熟读《新课程标准》, 并一再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任卫兵老师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特级名师,他从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明白了“成长是过程,经历是财富”;虞怡玲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道路。
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
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
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在教学中反思。
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
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
任卫兵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他有关“生成性教学”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案例生动的讲解了教学四步骤:重需求:在强烈的冲突中产生认识数学的需求;重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创造;重体验:在不同的视角里建立学习感受的体验;重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他在思考如何把枯燥的数学上出人文特点,使之充满文化的韵味。
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
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特级教师的风采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策略,它也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
特级教师的魅力在于他们教学思想的成熟、教学内容领悟的深度、教学材料处理的独特视角、教学行为的睿智、师生关系的水乳交融、大雪无痕的教学策略……。
他们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上观摩课所有教师的教学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的教学视角豁然开朗。
原来好课是这样的,原来数学课是应该这样上的,原来特级教师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讨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李学清)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北京市洋桥学校:李学清
周日,有幸参加了北京“精彩课堂,名家评析”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总共听了三节优秀的数学课,分别是由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冬冬老师的长正方体认识一课的教学。
吴老师的教学精彩纷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惑、有收获、有喜悦、有感悟,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教学“构建图形,建立直观的抽象”这一理念,是一堂精致的好课!
一、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活动中。
吴老师在课始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切土豆”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过渡。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炼出长方体的结构特征:面、棱和顶点。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建立了直观形象的参照物。
接着引导学生先发现棱的特征,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层层深入,这样有助于学生建构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认知。
二、学生发展:立足想象,拓展思维。
相对于几何知识的习得而言,空间观念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吴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适的小棒去搭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做中观察、做中探索、做中发现。
由直观走向抽象,由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
吴老师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利用想象来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活动是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来发展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着力点。
比如,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根据所给长方体长、宽、高的数据想想是什么物体。
三、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注重探究。
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
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
这节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就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学生有着内在的感知、知识的获得及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将众多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另外刘万元老师的分数乘分数一课的教学感受也比较深,刘老师的课朴实无华,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特别是刘万元老师执教的课:整数乘分数“四分之一乘二”的意义是表示四分之一的二倍是多少,学生表达的非常准确清晰;接下来分数乘分数“四分之一乘二分之一”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是这样表达的“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倍是多
少”。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倍”字,什么时候不用。
三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非常抽象,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中执教老师都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还有就是老师都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索、验证、归纳规律。
他们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先引导学生猜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练习加以验证。
比最终一起总结出计算方法和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感觉在取得巨大收获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及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参加此类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