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化工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标准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化工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0825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和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汽车装配、维护、修理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保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吃苦耐劳,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正确选择并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与设备。

3、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

4、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结构、原理、检修及装配。

5、能完成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诊断并进行二级维护作业
6、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技术资料。

7、掌握汽车维修基础技能。

8、通过汽车维修工(四级)等级考核。

专业(技能)方向——汽车维修
1、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机械维修能力。

2、具备根据客户描述初步判断常见故障范围能力。

3、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常见故障、分析、总结、文件归档能力.
4.具备阅读简单的汽车电路和实车线路查找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
毕业生可从事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生产技术工作及汽车售后服务和汽车相关行业工作。

其工作范围为:
(1)在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
(2)在汽车维修企业从事配件销售、配件管理工作;(3)在汽车销售企业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4)在汽车制造业中,从事汽车的装配等技术工作;
七、主要接续专业
八、课程结构
汽车运用与维修(机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为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其他方向课程为该技能方向的首要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
(二)专业技能课
十、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
(二)教学安排建议
汽车应用与维修模块设置及教学计划
十一.教学实施(一)教学要求
()教学管理
十二.教学评价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附表:机械维修常用工具单
3.校外校外实习基地要求
校企联合,按照校内学习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三个层次实训,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现代学徒制度。

初步建设技术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类专业群实验(训)基地
遵循“顶岗实习有计划,实习过程有监控,实习结果有反馈”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管理。

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
师跟踪指导,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等作业文件的质量,企业和学院共同完成对学生实习效果的综合评定。

通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每年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100%,顶岗实习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同时保证中职阶段的教学目标,我校对于中职阶段拟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三年学制分两个阶段。

一“理实一体化”模式第一至四学期,实行宽基础教学使学生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础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必需的知识平台和基础知识。

学生在校每学期理论实践的课时比例1:1。

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技能训练。

文化基础课的设置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开设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控制基础等;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与维护等,专业技能训练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

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评价体系采用学分制。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第五、六学期,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模式。

“2+1“学制的中职阶段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教学活动,我校将依托等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项目,
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生产、设备共享等方面深度进行合作。

拟做法如下:
(一)产教结合的合作机制的构建
产教结合的合作大多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既是自愿合作,就应该有足够的推动力。

只有激发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才会形成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

成立“校企政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学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校企营造一个长久合作的大环境,校企也要打破单位界限和行业界限,共同推进校企合作。

我校联合企业行业专家领导成立了“校企政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

(二)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的构建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兼顾学校、企业双方的利益才能长远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推行“车间进校”和“企业课堂”
为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建立“企业课堂”。

学校按照教学安排,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企业学习。

2.开展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挂”活动
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和相关领导到学校兼职聘请这些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学校中的教师也定期轮换到企业顶岗生产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并使之制度化,实现校企共享人才资源。

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三方参与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建立有企业、学校共同组成考评委员会。

(2)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学生在考评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考试,第二阶段企业实训结束时,主要考评与企业有关的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后获取规定的学分。

学生通过3年学习修够学分获取两类证书,即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和人社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

质量评价
一、质量评价遵循的原则
1.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技能、理论、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

技能需通过国家的中级技能测试。

2.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注重过程的管理与考核。

3.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爱护设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在中职阶段执行学分制,学生修完必修课程,成绩合格,获得足够学分,获准毕业。

颁发职业学校毕业证,并经劳动人事部门认证的技术初级技术等级证。

(七)成绩考核
1.考试课程:学习成绩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课
题完成、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等)、实习成绩综合评定。

基本原则:进行考试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70%。

2.考查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阶段性测验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可根据学生出勤、听课、作业、课堂提问等情况评定,一般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