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
第一讲当代世界的经济
第一节.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含义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即各国经济的简单相加;狭义的含义,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区域内的自给自足、画地为牢的状态而越来越具有了社会化、国际化的属性,最终使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的经济组成相互关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实际上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里所用的―世界经济‖是用其狭义的含义。
一、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实体。
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其二,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其三,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四,拥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国际行为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其基本职能和活动领域为依据,国际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世界经济行为主体和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主要有三类: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即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组织按照其活动区域和影响力分为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其中世界经济组织的地位较高、作用较大。
在当今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经济组织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前向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
它成立于1945 年1
2 月,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产物。
1947 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仍然维持独立运作。
以固定汇率制度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系瓦解后,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浮动汇率合法化的―牙买加体系。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会员150 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着枢纽和核心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宗旨和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的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对于加强国际货币的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收支的调整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董理会负责日常事务。
2 、世界银行及其作用: 世界银行,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样,它也是根据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起来的。
开始基金为100 亿美元,美国占23% ;美国现在仍然拥有特别提款权的25% ,享有最大的表决权。
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的主要宗旨和基本职能是: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支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世界银行现有成员国170 多个,总部设在华盛顿。
3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 年1月1日。
它的前身是1948 年1月 1 日正式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该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按照最初的设计,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性的安排,一旦国际贸易组织建立即取而代之。
但事与愿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贸易组织迟迟未能够成立,于是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关贸总协定成为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定,在世界经济领域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使命是使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成为各缔约国普遍接受的共同规则。
主持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为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提供了谈判和合作的场所,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截止到2002 年底,世界贸易组织有成员144 个,其总部设于日内瓦。
当今国际贸易的90% 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运行。
二、世界经济的构成
就客体而言,世界经济主要包括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1 、世界市场是指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地进行交换的场所、关系和机制。
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
从广度看,它经历了国内市场、区域性国际市场等阶段;就深度而言,它从主要进行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到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诸如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
当前,世界市场已经成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成为世界经济的基础平台。
2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它是各国发生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由来已历史久远。
当今的国际贸易,交换的物品更加丰富,交易的方式更加灵活,流通的渠道更加多样。
3 、国际金融是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周转和运动,它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
商品交换是国际金融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 、国际投资一般是指某国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以资本增值或其他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进行的超出本国疆界的投资。
它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
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即购买外国的股票和证券;通常投资者对企业不拥有实际的控制力。
直接投资是对外国经济实体的购买和控制;它主要有直接创力新企业和通过购买股票达到控制企业的效果等形式。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直接投资,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便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行为。
当前,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是借助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等形式进行的。
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缓和和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主体(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等,主要是指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所形成的结构态势。
其主要内容是各经济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所居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实力对比和权力分配关系;核心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谁在主导、支配,谁被主导、支配;或者是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就外延而论,世界经济格局可以划分为一元格局、二元格局或多元格局等。
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及其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和经济主体的实力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各经济主体、主要是各国和国家集团的经济实力的变动与消长,世界经济格局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其轨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它们是: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即世界经济格局的一元化阶段;第二阶段,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即世界经济从一元格局向多元格局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80 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即世界经济多元格局初具雏形的阶段。
一、战后初期到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40 年代末— 60 年代末)其基本步骤和具体表现包括:
其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 年7 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44 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附件),构建起了黄金——美元——其他国家货币的体系。
该体系的要害内容是: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即确立美元的金本位;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兑换采取固定汇率。
此举意味着美元在国际上取得了与黄金一样的地位,成为惟一的世界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
都要由美元来标定。
其二,推动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1947 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根据它的要求,各参加国都要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得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
美国的目的,是想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对手之机,抢占市场,将美国商品推销到其他国家。
其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道奇路线‖和―第四点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复兴欧洲计划‖,它是1947 年 6 月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说中提出的。
该计划主要针对欧洲国家。
到1952 年 6 月,美国通过这个计划向西欧国家拨款131 亿美元,其中货款10% ,其余为赠款,帮助这些国家恢复经济,进行战后重建。
―道奇路线‖是针对日本的。
在―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下,美国向日本注入了23 亿美元和其他援助(道奇原为美国底特律银行的董事长,后任驻日盟军的经济总顾问)。
―第四点计划‖又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它是1949 年 1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其就职演说中所提出的。
该计划的是为了抑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应当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必要的投资。
截止到1952 年,美国在该计划的名义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约 3 亿美元。
这些计划的实质,是美国凭借其出众的经济实力,运用新殖民主义的手法,控制世界。
其四,对社会义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早在1947 年,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物资禁运;1949 年11月,美国又操纵15 个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下设有中国委员会。
1994 年宣布解散,但阴魂不散),规定尖端技术、军事装备和稀有资源等三大类、数百种产品不得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售;1951 年8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共同防御援助管制法》,简称《禁运法案》。
它规定:凡―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违禁商品者,美国将剥夺其得到美国军事、经济援助的权利。
该法案是由众议员巴特尔提出的,又名《巴特尔法案》。
《巴特尔法案》的实质,是美国用国内法来支持国际条约,在国际社会中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
上述做法的结果,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断绝,使整个世界经济分裂成两大体系。
二、20 世纪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70 年代末— 80 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其基本的态势是美国高开低走,而其他国家则急起直追。
作为这种运行的结果,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告别一元走向多元。
主要表现有:
其一,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美国的地位下降,西欧日本的地位上升,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
在50 、60 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大多数西方国家,这导致了它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
1975 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
其二,苏联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从二战结束到70 年代中,苏联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而使得它同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此外,苏联的军事、科技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足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其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作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
按照联合国列出的规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00 美元,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25% ,制造业吸收总就业劳动力的25% 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
另外在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亚的印度等,它们的经济也都得到了快步发展。
凭借着这种经济实力,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西方国家的依附性不断削弱,独立性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三、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80 年代末以来)
1 、欧洲联盟
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25 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起步于1951 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 年根据《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 年的决定三个机构合并,合并条约于1967 年生效。
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1991 年12 月,12 个欧共体成员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该条约包括《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
1993 年11 月,条约生效,欧洲联盟诞生。
1995 年 1 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 国扩大为15 国。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如期启动,此举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为变革。
2000 年12 月,欧盟尼斯会议签署了《欧洲基本权利宪章》,为欧盟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3 年,除了英国、丹麦、瑞典外,欧共体的12 个国家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
同时,在欧共体的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相互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2002 年,欧盟的总人口3.76 亿,面积323.5 万平方公里,占有全球贸易额的21% 和外汇储备的32% 。
2004 年 5 月 1 日,中东欧和地中海10 个国家加入了欧盟,使其成员国达到25 个。
经过这次扩大,欧盟的领土面积增中了23% ,人口达到 4.5 亿,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 万亿欧元。
预计到2007 年后,欧盟成员国可望进一步增加到28 个。
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2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7 年10 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 3.63 亿人口,2130 万平方公里土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按照美国所提出的―美洲倡议‖,整个美洲将建成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
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于1989 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1991 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1993 年增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晤,并正式采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的名称。
从发展阶段来看,它仍然属于一个政府间合作的经济论坛;从组织原则来看,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组织方式,即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实行互利、协商一致、自愿、灵活的原则,多形式、多结构地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
目前该组织成员有21 个。
下设秘书处在新加坡。
第三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主要有以下八个: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疆界而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结合为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其主要表现有:其一,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际交往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环节。
并且全球贸易规划日趋统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它的规则从事贸易活动。
其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普遍、频繁,资本流动的国际化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
其三,国际金融活动发展迅速,其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数额,规模巨大。
其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其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五,国
际分工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由过去的垂直型的分为主逐渐过渡到水平分型分工为主,即按照产品或生产流程分工,从而使得各国的生产成为世界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一,经济全球化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世界各国取长补短,提高经济效益;其二,经济全球化使科技成果和信息在世界各地更加顺利地自由流动,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其三,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具有弊病,存在风险。
其一,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加剧世界的两极分化。
其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一些矛盾和负面的东西,诸如阶级剥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利已主义的价值观等扩大和蔓延到全世界。
其三,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驱赶‖到一个屋檐下,造成了不同文明、制度的接触与碰撞,派生出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三)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方式的范畴,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与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由于市场经济最早形成并长期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成为资本主度的同义词,一直受到非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排斥。
(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
―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
其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其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其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六)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七)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八)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四、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
历史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
2、全球资本市场未弥补外国资本不足提供了便利。
3、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
4、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交流与传播,为我国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
严峻挑战
1、产业结构和民族工业面对的冲击。
2、金融安全存在隐患。
3、被迫接受一些对自己不利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
4、外部不良因素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的冲击。
第二讲当代世界的政治
一、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世界政治是指各政治行为主主体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和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家国际事务并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实体,是权力和义务的载体。
以其基本职能和活动领域为依据,国际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世界经济行为主体和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主体有国家、非国家组织。
国家是世界政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是: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主权国家有50 个,今天则达到了近200 个。
非国家组织是指除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政治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宗教组织、生态运动、种族集团和跨国公司等。
其中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
按照地域划分,国际组织可分为世界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按照构成组织的主体状况划分,国际组织则可以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
二战结束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到2000 年,前者的数量约6556 个,而后者更多达45647 个。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的各种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态势。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成。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1943 年11 月)、雅尔塔仁义(1945 年 2 月)、波茨坦会议(1945 年7 月)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雅尔塔体制改变了欧洲国家控制世界的格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属性上分析,雅尔塔体制具有两重性。
从积极方面看,该体制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协调了大国关系、维护了战后和平、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和平相处。
其中联合中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消极方面看,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仍然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因而具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浓厚色彩,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状况。
总之,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体现了少数大国对国际事务的支配和主宰,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两极格避奠定了基础。
(二)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急剧膨胀。
1945 年 4 月,罗斯福去世,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
他多次强调谋求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不断强化反苏政策,加快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联的临时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内发回了8000 字的秘密电文,提出了―遏制‖苏联的主张。
同年 3 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到美国访问,在富尔敦发表题为《各平砥柱》的―铁幕演说‖,攻击了苏联威胁世界和平,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在美国的领导下共同对付苏联。
―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 年3 月,杜鲁门在所提交的一份国情咨文,明确提出了反苏、反共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罗斯福所制定的美苏合作战略的终结,宣告了―冷战‖的开始。
―冷战‖是与―热战‖即军事冲突相对的概念,是指除了热战之外的一切对抗方式。
在冷战思维的指导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采用除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在经济方面,1947 年,美国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进一步实现同西欧结盟,共同对抗苏联。
在军事方面,1949年4月,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葡、意、和冰岛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合乎逻辑的发展,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