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教育⽂档
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
“朗读”是书⾯语⾔的有声化,是化⽆声的⽂字为有声语⾔的阅读⽅法。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的⽅式启发、引导学⽣感知、体验作品的语⾔形式。
⼀、朗读教学训练⽅法及作⽤的研究
(⼀)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
有近⼀半的论⽂是研究⼩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的培养等。
总体上看,⼩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投⼊感情并掌握⼀定的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的不同情况,逐步提⾼;要授之以渔,给予⽅法指导,使学⽣达到举⼀反三的境界。
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其中,⽐较深⼊的研究集中在学⽣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
多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
如《⼤阅读,⼩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个法宝。
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动⼈的形象感染学⽣,更能使学⽣真切感受语⾔的⾳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朗读⽅法的指导。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也要多读、多练。
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法取代学⽣⾃⼰的实践朗读。
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还是学⽣,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灵动》(何⽟莲,2008)⼀⽂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
“导悟”区别于⼀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
“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组织形式等⽅⾯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适合的感情,轻松⾃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法,于⽆痕之中教会学⽣朗读。
“彰显个性”是反驳“整齐划⼀、不达标准死不休”的。
不同的理解,读出的味⼉⾃然不同,这⼀观点传达出了作者对每个学⽣的尊重。
《浅谈⼩学语⽂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张婷,2008)⼀⽂指出,“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朗读能⼒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
”即意味着从⼀年级到六年级,指导原则和要求不能⼀成不变,这不仅适⽤于朗读指导和训练,对于朗读评价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师的具体指导,⽂中还提出:“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精要;训练的过程都需精⼼设计。
”⼀个“精”字,反映了教师对学⽣朗读指导的精⼼、细⼼和责任⼼。
(⼆)对朗读教学作⽤的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读”在⼩学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教学作为⼀种语⽂教学⽅法,独具魅⼒,在⼩学⽣语⽂学习中具有多⽅⾯的作⽤。
综合这些论⽂,有的是从语⾔学习的⾓度来谈朗读教学的作⽤,有的是从整体的⾓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有的是从重要性的⾓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等。
研究者总体认为,朗读教学具有以下作⽤:(1)有助于正确识字。
(2)有助于发展学⽣的语⾔能⼒,是学习语⾔、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
(3)有助于发展学⽣的思维能⼒。
(4)有助于学⽣感悟课⽂,深⼊理解课⽂。
(5)可以
增强学⽣热爱⼤⾃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6)有助于学⽣获得审美感受、提⾼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研究者对于朗读教学的作⽤的总结是⽐较全⾯的,他们也提出了⽀撑这些观点的例证,即关于这些作⽤、效果的具体展⽰,这些基于结果层⾯的论述,更多的还呈现⼀种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
⽽对于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没有做深⼊的探讨和说明,⽐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依据是什么等尚未涉及。
⼆、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新课程改⾰后,⼩学语⽂阅读教学掀起了⼀场轰轰烈烈的朗读教学⾼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此,研究者们给予了关注,积极探讨了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并对其进⾏了反思,提出了⼀些对策、解决措施和建议。
(⼀)朗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总结认为:(1)朗读时间充⾜,但是缺乏指导,没有落到实处。
“请同学们⽤你们⾃⼰喜欢的⽅式读课⽂,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这样的话在⼩学语⽂教学的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放任⾃流、漫⽆⽬的地朗读,学⽣的朗读⽔平真的会提⾼吗?当然不能。
(2)朗读情境设计华美,但缺少参与。
随着多媒体⾛进课堂,语⽂课堂也变得“花枝招展”了,⾳乐、图画等多种⼿段的应⽤在⼀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离⿏标,学⽣眼不离屏幕。
多媒体课件成为了语⽂课堂上的主⾓,教师和学⽣都成了观众,这样很容易使学⽣慢慢地失去⾃读的兴
趣。
(3)朗读形式花哨。
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这边读来那边接,你读,他读,⼤家读,表演读……丰富的形式是为了激发朗读兴趣,弄得不好却也会⾛向预设结果的反⾯。
(4)朗读评价很及时,但针对性不够:“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朗读评价太笼统、不真实,没有针对性,学⽣
听多了,⼀⽅⾯会不珍惜这种“好评”,另⼀⽅⾯也可能会使学⽣洋洋⾃得,不知⾃⼰的“真⾯⽬”。
(5)朗读⽬的不明确,只重视朗读课⽂的重复次数,随意性⼤,有为了读⽽读的嫌疑。
(6)教师好⾼骛远,认为学⽣朗读效率不⾼,期望短时间内提升学⽣的朗读⽔平等等。
以上是⽬前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读”和“导”相结合,充分地朗读。
教师的指导、引导,既有技巧的指导,也有情感的引导。
与学⽣读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教学⽣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怎么坐、书怎么拿、书该怎么读等,都要养成良好习惯。
否则,就积习难改了。
(3)“读”和“思”相结合,丰富、深化朗读。
“任何⼀篇课⽂都融⼊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篇课⽂,必须深⼊地理解课⽂,掌握整篇课⽂的感情基调,⽽不要流于形式,⼀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热闹。
”可见,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更是感情朗读的前提。
(4)激发学⽣的朗读兴趣,实⾏多样化的朗读,让学⽣享受朗读的乐趣。
(5)将“读”和“评”结合起来,提升朗读⽔平。
学⽣读,学⽣评;学⽣读,⽼师评;⽼师读,学⽣评;评价多元、多维,“读”“评”结合,知道哪⾥好,哪⾥需要改进,从⽽提升学⽣的朗读⽔平。
(6)接受学⽣的个性化朗读,发掘学⽣的朗读潜能等,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改进朗读教学具有有益的作⽤。
三、评述
在⼩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众多的研究中也存在⼀些不⾜。
1.对朗读与朗读教学的界定不够清楚
在多数论述中,题⽬虽是朗读教学,实际上内容则只是谈朗读的训练、指导,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朗读教学,显得逻辑不够严谨,从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认
识上的不⾜。
(1)对朗读与朗读教学的区别认识不⾜。
(2)对朗读学中的朗读和语⽂教学中的朗读的区别认识不⾜。
朗读学中的朗读,书⾯语⾔只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具,⽽语⽂教学中的朗读,书⾯语⾔既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具,同时⼜是认识和学习的对象。
这是两类朗读的本质区别。
朗读教学的最终⽬的不是为了提⾼朗读⽔平,⽽是通过朗读去感受、体验课⽂的语⾔形式,以提⾼语⾔能⼒。
2.研究内容分布不均匀
多集中在朗读教学的作⽤、重要性以及朗读训练的指导上。
⽽对于朗读教学的真正⽬的和实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不⾜,朗读教学中的朗读不乏有⾛过场、⾛形式的嫌疑,或只是对朗读技巧的⽣硬灌输,⽽没有帮助学⽣理解⽂本思想,从⽽将⾃⼰的感情融⼊朗读中去。
朗读教学虽然需要指导学⽣朗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朗读的⽅式或⼿段来更好地进⾏阅读教学。
总之,朗读教学需进⼀步深⼊研究其本质、⽬的、特点与规律。
对于现存的问题,应切实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朗读教学以健康,让朗读教学不再有病态。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形成⼀些新的研究课题,⽐如,从阅读教学的本质看朗读,朗读就具有了⽬的性,指导就有了针对性;“读”放异彩,可探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读的不同作⽤;“读多读少,谁决定”,可从不同课型对读的不同要求,来探讨不同的课的不同读法,何时朗读、何时默读、何时诵读等。
这些关于朗读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当前语⽂阅读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