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
【阶段特征】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
春秋战国
政治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西周时期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社会阶级阶层发生巨大变化,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传统等级序列被打破;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士阶层崛起,社会流动增强。

经济
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开始走上精耕细作道路(生产力);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各国进行税制改革(生产关系); 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经营方式)。

打破“工商食官”出现了私营手工业和私商;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思想
西周治国由强调神权色彩到“敬天保
民”,尤其是凸显人伦、道德、宗法(血缘)等观念,带有理性和人文主义色彩
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教育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民族关系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中心主义”,强调“华夷之辨”(主要以文明程度高低为划分标准)的同时又有“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追求。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①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思想文化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从“焚书坑儒”、黄老学说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
②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③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

民族
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共360多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承上启下,具体表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隋唐
【阶段特征】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经历一次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之后呈现的一个突显出整体性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宋元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又一北方民族活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关系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对外关系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政治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②门阀政治极大削弱了皇权;③民族政权对峙,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
①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②小农经济为主,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①佛、道盛行,冲击儒学统治地位。

②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以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为代表的典章制度发达,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但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经济
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曲辕犁标志犁耕技术基本定型)、手工业、商业成就辉煌;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唐开始南移;海陆丝绸之路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思想文化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
受到挑战,韩愈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传统儒学吸纳佛道思想发生嬗变;文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关系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政治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出现了又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形成新的民族。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民族关系
多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元朝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表现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经济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民族关系明清通过战争、互市、册封、设置各类管理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与管辖,清朝和沙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对外关系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世界工业化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