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安徽理工大学)----yxtyy
第一章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第二章
1、活断层的定义一般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者也称为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地质方面:①最新沉积物的错断②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③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2)地貌方面:①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②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③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错开:走滑型活断层④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较大⑤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3)水文地质方面①活动断裂带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②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4)历史资料方面①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②考古③地震记载
(5)地形变监测资料: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在可能活动断层两侧进行地形变测量,可以有效地获得断层活动性的有关证据
4、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
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一、活断层的类型
(1)正断型活断层: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2)逆断型活断层: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3)走滑型活断层: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大,很少分支断裂。
一、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现有资料查阅;航卫片解读;区域地质调查;现场勘探;年龄测量;监测等
第三章
1、简述地震震级及烈度的概念及差异。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设计烈度)之分。
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2、简述地震发生的条件
(1)介质条件:多发生在坚硬岩石中
(2)结构条件:多产生在活断层的一些特定部位: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3)构造应力条件:多发生在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
(4)强震活动受活动构造的控制
(5).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一些稳定断块边缘的深大断裂带上,而稳定断块内部很少或基本没有强震分布。
(6.)裂谷型的断陷盆地尤其是晚第三纪、第四纪新生代盆地常发生强震。
3、地震效应类型: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由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地震效应可以分为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陷等)和斜坡破坏效应(滑坡)
4、简述静力分析法的原理:假设:
1)建筑物是刚体,即建筑物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质点),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2)建筑物受力振动加速度和地面加速度是相同的
3)将地震力视为由地面振动a0max引起建筑物的惯性力,即地震力就是建筑自身的惯性力,固定不变。
W
P=m a
max a
max W K
c
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力P为:
g
5、简述动力分析法的原理认为建筑为一个质点M,为一个弹性系数为K的弹性体,由自振周期T和阻尼决定,要考查在受到不同时刻的地震加速度a0后,建筑所表现的加速度a的大小。原理:由质点受振动后的性能可建立微分方程,该方程中包括了质点a及地面a0,解方程时,按简化的办法输入一次地震的不同时刻的a0,得到一系列amax值,得到一个特定T、阻尼下反应谱曲线。
6、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
7、简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及性质:①软土>硬土,土体>基岩②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③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④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8、简述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1)场地选择原则1)避开活断层2)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3)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4)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5)、岩溶地区地下水深处有大溶洞,应避开
(2)抗震措施(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1)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2)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3)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4)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提高抗震性能5).同一建筑物不要并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基础。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