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铅烟、铅尘、铅蒸气。铅加热至400~500℃时,即 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 凝集为烟尘。 铅的化合物粉尘,如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二氧化铅、 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均以粉尘形式逸出散到空 气中。
气态包括气体和蒸气。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 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
在生产环节中,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工 人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渗漏,化学物的包 装或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工人 进入反应釜出料或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 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 的采购和分析,设备的保养和检修等 。
另外,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 在一定条件下亦可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 毒。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作 业如清理地窑、阴沟、下水道管沟、井下废 巷、化粪池等,可发生硫化氢中毒;塑料加 热可接触到有毒的热裂解产物(如聚氯乙烯 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 氢、磷化铝遇热产生磷化氢)等。
2.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⑵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臵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 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 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箱包制造
制鞋业
铸造行业
蓄电池行业
4.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 进入体内的最重要 的途径。凡是以气 体、蒸气、雾、烟、 粉尘形式存在的毒 物,均可经呼吸道 侵入体内。毒物一 旦进入肺脏,很快 就会通过肺泡壁进 入血循环而被运送 到全身。
正常X线胸片
Ⅱ期尘 肺
早期煤工尘肺
晚期煤工尘肺
5. 粉尘的防护
防尘降尘‚八字方针‛ 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如遥控操纵、计算机 控制、隔室监控等; 水: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 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密:密闭、抽尘、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 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 合,防止粉尘外逸 风:改善通风。稀释并带走工作面的浮游粉尘; 护:个体防护; 管: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 教:是宣传教育; 查:检查评比,定期粉尘检测和工人健康检查。
气体: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蒸气:指固体的升华(如碘蒸气)或液体的蒸发 (苯蒸气、汞蒸气)而形成的气体。对液体加温、 搅拌、通气、超声处理、喷雾等均可促进蒸气的蒸 发或挥发。
液态包括液体和雾。
液体是常温常压下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 流动的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大多数农药等。 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其粒子直径在10μm左 右。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可产生铬酸 雾、喷洒农药或喷漆作业可产生雾。
露天矿山开采
采石企业
露天煤矿
煤井工开采:采煤机+单体液压支柱
井工综合机械采煤
某磷肥厂
环境污染
4. 粉尘对人体危害 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粉尘引起 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 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 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 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1. 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来源有:原 料、中间产品、成品、辅助原料、副产品、 热分解产物及反应物、夹杂物或废弃物等。 特别是在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工原料 的运输、包装、贮存过程的泄漏、使用过程 中的散失及三废的排放等都是生产性毒物的 主要来源。
1. 毒物的存在状态
生产性毒的存在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的烟、尘、雾 统称为气溶胶。毒物的存在状态与生产环境 的气象条件和加工工艺有关,同一种物质可 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2.
㈠、按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 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⑴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有毒物质 : ①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钒、五氧 化二钒;
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 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识及防护
美 丽 的 泸 沽 湖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 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 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 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
化学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等、硫化氢。 ④有机溶剂类:苯、二甲苯、酚、甲苯、正已烷、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⑵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
㈡、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生产性粉尘(13种);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11种); 有毒化学物质(56种); 物理因素(5种); 生物因素(3种) ;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
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 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 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 ⑸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
3. 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夏季的太阳辐射, 寒冷季节的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 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 在实际工作场所和过程中,多种职业有害因素 往往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⑶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 ⑷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 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粉
1. 2.
尘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 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加工、物质蒸气冷凝、物 质的不完全燃烧等。 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均可产生粉尘,如矿山开采、 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的原料 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 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 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农业生产及食 品行业等产生的有机粉尘;化学工业中的固体原料加工处 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 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 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在 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 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一切有害因素。 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⑴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⑵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工程防护
滤筒喷砂除尘器
LTM滤筒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
粉 末 回 收 除 尘 器
吸尘罩除尘
工作自动化、程M9003A折叠式防尘口罩
毒物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性或永久 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 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 称中毒。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 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暴露毒 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 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 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 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③窒息性气体:
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
⑶生物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 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 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 脑炎的森林脑炎病毒。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 羔员、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布氏 杆菌。 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生物性病原如非典病毒 也有可能被列入职业病范畴。
固态包括烟和尘。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熔镉时 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1~10μm的固 体微粒称为尘。固体物料在机械粉碎、加工时,粉末状物质 在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引起粉尘飞扬。
3.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主要存在于原料的开采与提炼, 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以及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矽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超过10%的粉尘。 按照GBZ/T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把粉尘分为了47类。
4. 粉尘的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粉尘的浓度: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粉尘的种类:不同性质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石棉 纤维尘就比煤尘对人体危害; 粉尘的化学成份: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对人体 危害越大; 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粒径或质量组成的百分比。分散度越 高,即小粒径组成比例越大,对人体危害越严重,因此粉 尘不仅要测量总尘浓度,还要测量其呼吸性粉尘浓度。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 (强度)、危害程度等。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分类: ⑴定性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种类、来源、 存在形式,它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 别。
⑵定量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浓度(强 度)、危害程度,它是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3. 粉尘的分类
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 滑石、煤尘;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及其 化合物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石、水泯、玻璃纤维等。 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角质粉尘等;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甘蔗、烟草、茶尘等;人工 合成粉尘如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混合性粉尘——生产环境中,粉尘较少以单纯一种粉尘存 在,大多为混合性粉尘,即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⑵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⑶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 ⑷ 用于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 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 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 ⑸ 可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做到有的放矢; ⑹ 为对有害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气态包括气体和蒸气。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 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
在生产环节中,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工 人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渗漏,化学物的包 装或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工人 进入反应釜出料或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 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 的采购和分析,设备的保养和检修等 。
另外,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 在一定条件下亦可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 毒。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作 业如清理地窑、阴沟、下水道管沟、井下废 巷、化粪池等,可发生硫化氢中毒;塑料加 热可接触到有毒的热裂解产物(如聚氯乙烯 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 氢、磷化铝遇热产生磷化氢)等。
2.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⑵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臵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 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 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箱包制造
制鞋业
铸造行业
蓄电池行业
4.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 进入体内的最重要 的途径。凡是以气 体、蒸气、雾、烟、 粉尘形式存在的毒 物,均可经呼吸道 侵入体内。毒物一 旦进入肺脏,很快 就会通过肺泡壁进 入血循环而被运送 到全身。
正常X线胸片
Ⅱ期尘 肺
早期煤工尘肺
晚期煤工尘肺
5. 粉尘的防护
防尘降尘‚八字方针‛ 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如遥控操纵、计算机 控制、隔室监控等; 水: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 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密:密闭、抽尘、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 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 合,防止粉尘外逸 风:改善通风。稀释并带走工作面的浮游粉尘; 护:个体防护; 管: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 教:是宣传教育; 查:检查评比,定期粉尘检测和工人健康检查。
气体: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蒸气:指固体的升华(如碘蒸气)或液体的蒸发 (苯蒸气、汞蒸气)而形成的气体。对液体加温、 搅拌、通气、超声处理、喷雾等均可促进蒸气的蒸 发或挥发。
液态包括液体和雾。
液体是常温常压下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 流动的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大多数农药等。 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其粒子直径在10μm左 右。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可产生铬酸 雾、喷洒农药或喷漆作业可产生雾。
露天矿山开采
采石企业
露天煤矿
煤井工开采:采煤机+单体液压支柱
井工综合机械采煤
某磷肥厂
环境污染
4. 粉尘对人体危害 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粉尘引起 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 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 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 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1. 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来源有:原 料、中间产品、成品、辅助原料、副产品、 热分解产物及反应物、夹杂物或废弃物等。 特别是在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工原料 的运输、包装、贮存过程的泄漏、使用过程 中的散失及三废的排放等都是生产性毒物的 主要来源。
1. 毒物的存在状态
生产性毒的存在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的烟、尘、雾 统称为气溶胶。毒物的存在状态与生产环境 的气象条件和加工工艺有关,同一种物质可 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2.
㈠、按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 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⑴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有毒物质 : ①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钒、五氧 化二钒;
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 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识及防护
美 丽 的 泸 沽 湖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 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 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 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
化学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等、硫化氢。 ④有机溶剂类:苯、二甲苯、酚、甲苯、正已烷、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⑵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
㈡、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生产性粉尘(13种);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11种); 有毒化学物质(56种); 物理因素(5种); 生物因素(3种) ;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
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 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 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 ⑸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
3. 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夏季的太阳辐射, 寒冷季节的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 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 在实际工作场所和过程中,多种职业有害因素 往往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⑶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 ⑷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 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粉
1. 2.
尘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 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加工、物质蒸气冷凝、物 质的不完全燃烧等。 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均可产生粉尘,如矿山开采、 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的原料 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 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 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农业生产及食 品行业等产生的有机粉尘;化学工业中的固体原料加工处 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 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 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在 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 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一切有害因素。 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⑴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⑵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工程防护
滤筒喷砂除尘器
LTM滤筒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
粉 末 回 收 除 尘 器
吸尘罩除尘
工作自动化、程M9003A折叠式防尘口罩
毒物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性或永久 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 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 称中毒。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 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暴露毒 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 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 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 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③窒息性气体:
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
⑶生物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 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 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 脑炎的森林脑炎病毒。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 羔员、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布氏 杆菌。 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生物性病原如非典病毒 也有可能被列入职业病范畴。
固态包括烟和尘。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熔镉时 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1~10μm的固 体微粒称为尘。固体物料在机械粉碎、加工时,粉末状物质 在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引起粉尘飞扬。
3.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主要存在于原料的开采与提炼, 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以及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矽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超过10%的粉尘。 按照GBZ/T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把粉尘分为了47类。
4. 粉尘的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粉尘的浓度: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粉尘的种类:不同性质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石棉 纤维尘就比煤尘对人体危害; 粉尘的化学成份: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对人体 危害越大; 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粒径或质量组成的百分比。分散度越 高,即小粒径组成比例越大,对人体危害越严重,因此粉 尘不仅要测量总尘浓度,还要测量其呼吸性粉尘浓度。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 (强度)、危害程度等。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分类: ⑴定性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种类、来源、 存在形式,它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 别。
⑵定量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浓度(强 度)、危害程度,它是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3. 粉尘的分类
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 滑石、煤尘;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及其 化合物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石、水泯、玻璃纤维等。 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角质粉尘等;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甘蔗、烟草、茶尘等;人工 合成粉尘如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混合性粉尘——生产环境中,粉尘较少以单纯一种粉尘存 在,大多为混合性粉尘,即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⑵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⑶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 ⑷ 用于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 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 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 ⑸ 可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做到有的放矢; ⑹ 为对有害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