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NOLO GY TR N D
一、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
就业本身并没有一个好与不好的概念,关键是毕业生对自己要有恰当的职业定位,以一种平实、乐观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就业。
毕业生在择业期间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因此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良好择业心态有利于择业目标的确定
择业是人生当中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就业心态的考验。
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毕业生在择业中较为客观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作好职业规划,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抱负与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顺应社会需求的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人生价值的最佳位置,而不至于因为缺乏自信而降低择业标准、改变择业目标,又或者因为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而脱离实际,错失良机。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大学毕业生适时地、理智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目标更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也更符合自己的意愿。
(二)良好择业心态有利于择业目标过程的实施
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也是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开启职业大门的过程。
良好择业心态有利于择业目标过程的实施。
如在自荐、面试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视现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及时进行情绪的自我调整,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和行动,对外界刺激做出能为社会认可的反应。
尤其是在不成功的时候,更能有效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心境,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便总结经验,另辟蹊径。
因此,良好的心态,可促使择业者以健全的意志使自己的行动既有自觉性,又有果断性,从而避免盲目草率和优柔寡断,并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以便择业目标过程的正确实施。
(三)
良好择业心态有利于择业目标的实现
择业目标的实现,既是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也是对毕业生情感、意志、性格和品质的检验。
目标的实现,没有全方位的努力是难以达到的。
因此,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潜力,综合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经过顽强的努力实现自己择业的目标。
(四)良好择业心态有利于大学毕业生主动的适应社会
择业是人生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给择业者带去心理上明显的感受。
良好的心态,可以保证择业者主动自觉的完成人生角色的转变,有准备地应付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件,防止心理异常的产生。
同时,择业后对于角色的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否具有良好的择业心态无疑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二、大学毕业生树立健康择业心态的对策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
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是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当大学生们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时,可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1)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认清形势,更新就业观念;(3)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一)
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自信心,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学毕业生应当通过自我认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准确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为就业进行准备。
大学毕业生还应当根据市场就业形势,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就业位置,找到职业生涯的切入点。
1.保持平时的心态,适时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向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包括自己的具体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它是大学几年积累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要保持平时的心态,适时缓解心理压力。
2.克服盲从心态,增强自信
高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志向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主动克服那种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盲从心态,认识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就是最好的择业"。
20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是"自我形象",即"我是哪种人?"是说你将遵照你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而行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就会逐步地变得优秀,所以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3.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
要慎重的进行就业选择,并认真对待自己所选的岗位。
(二)
认清形势,更新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摆正心态,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更新就业观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1.树立竞争意识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求大于供,但是仍然有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有许多岗位值得争取,所以只要你努力争取,不断追求进步,就一定会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进而从容面对就业压力。
树立竞争意识是此番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之一。
2.积极调适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抱负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因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逐年减少,而私营企业发展很快,今天,它已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由于它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势必要大量的吸收大学毕业生。
据北京市人事局的统计,2005年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例是:国家机关为4%,事业单位为11%,国有经济单位为
20%,私有制经济单位为65%,私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最多,而且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保持,由此可以看出,私有制经济单位是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大学毕业生需要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去刻意追求理想化的结果。
3.到基层单位去
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工作,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都是针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各地对于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下转第页)
[摘
要]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对现
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首先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大学毕业生树立健康择业心态的措施与建议,为大学毕业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择业心态;职业意向;职业抱负
浅析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及对策
蒋旭平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1300)
教育教学
5
E C H E 1189
年3月(上
)
[参考文献]
[1]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
[2]吉红,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3[5]陈杰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6(上接第95页)政策。
在新疆就有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兵团副连干部选拔,南疆四地州干部选拔等就业机会。
4.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观念在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影响是较大的。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多元就业的意识,给自己作一个准确的定位,使自己的期望与实际相符合,切莫眼高手低,错失就业机会。
积极的自谋职业,在择业中把薪酬放在次要位置,把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个人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尽量选择能够发挥自己潜力的企业。
再就是作好自主创业的心理准备,利用好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
为自己选择好职业,在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创业虽然存在风险,但是同样给大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三)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就业单位的整体情况,了解自己的就业环境。
现在大学毕业生心态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不了解,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环境不清楚,虚拟想象的多,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
2.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缺少实践环节在我国高校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毕业生很快适应单位的工作,度过实习期,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各校要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加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工作,而且,还要传输毕业生一些应聘的技巧,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应聘信息。
摆脱这种"文化上的贫困"。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城乡社会对比的视角下,立足农村经济的社会学分析,以农村中传统文化或地区文化的结构功能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制度体制、低俗文化与迷信文化、科学技术与技艺文化等文化指标的考察,从纵向的历时态与横向的共时态出发。
研究农村贫困文化形成的动因与结构,探寻先进文化导入与农村传统文化自身变革的交汇结合点,配合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交流与统筹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民———农村贫困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与发展,实现农村文化———农村贫困客体的现代转化,并通过主客体的外生内化的增长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知识型、开放型、经营型、未来型的全面转型,从而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扫除思想上的障碍。
(三)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解决农村人口的"老来之忧"造成贫困地区计划工作难以开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前面所述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养老问题,即关于社会保障问题。
正如前面所述,在调查中,当问到"为什么非生个男孩不可"时,其回答是:"没有男孩,谁来种地?谁来养老?"可见养老问题是贫困地区人们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中国的老年人口问题已十分突出,而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主要是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
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老年人口"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
建国以来,我国在养老工作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办法,即以家庭为主,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三结合,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养老事业的方针和办法,这套办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一些方面和一些地区还有待完善,要加
大力度加以改革和完善。
(四)
切实抓好村(居)自治工作
一是要求各乡(镇)
要按年初工作计划和推行面90%和实现面达
40%的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二
是严格按照"十条标准"和工作程序逐村逐项开展工作,严防走形式、拉过场;三是加大对村级业务指导力度,按月完成各项工作,力争群众参与率达95%以上,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育龄夫妇签约率达95%以上。
(五)
加强"两地"协作,抓好流动人口管理
一是要着重管好育龄妇女、18岁以上的未婚和暂无配偶的男性、夫妻双方均外出县的育龄夫妇三类对象。
对这三类对象要摸清其流出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并建档立卡;二是对重点对象户定期跟踪管理;三是要做好育龄妇女办证和验证工作;四是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拟在外出打工较集中的广东东莞、江苏常州等地设立流动人口工作站,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五充分利用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离线录入软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魏津生,王胜今.中国人口控制评估与对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强.中国扶贫工路[J].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4]人民日报社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N ].人民日报,2003.[5]刘洪.中国国情[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
20084.J .200.
..200.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