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及工程实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及工程实例
摘要:对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热泵回
收余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4种技术进行分析。

以古
交兴能电厂至太原市区供热工程为例,阐明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汽轮机凝
汽余热利用、大高差和大温差供热、多级中继泵联动、特长供热隧道、超长距离
输送、高压板式换热器阵列)。

关键词:热电厂;余热利用;余热回收
我国目前大多数电厂发电机组的凝汽余热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是通过冷却
系统冷却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凝汽冷凝造成的冷源热损失一般约为2300kJ/kg。

以600MW发电机组为例,其主蒸汽量约为2000t/h,则凝汽热损失约
4.6×103GJ/h,折合标准煤约为157t/h。

我国凝汽发电机组容量巨大,如果将这
部分凝汽的热量应用于供热,则既可以大幅提高电厂综合能源利用率,降低电厂
煤耗,也有效缓解了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对减轻大气环境压力是非常有利的。

1 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
1.1 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
a.基本原理提高汽轮机凝汽压力,相应提高了其冷凝温度。

冬季供暖时,
利用供暖供回水替代电厂循环水,吸收汽轮机凝汽潜热后,直接用于供热。

b.适用范围由于低真空运行时,供热参数较低(供水温度为70℃),供回水温
差较小(20℃),造成供热管网流量大,供热管径大、输送能耗增加,为保障供
热经济性,供热距离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电厂周围3km左右。

c.注意事项低
真空运行改造方案需对汽轮机排汽缸结构、承受的轴向推力、末级叶轮的改造等
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确保机组改造后运行安全。

低真空运行多用于容量较小机组。

1.2 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
凝汽抽汽背压式(以下简称NCB)机组的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分别带2台
发电机,针对外界负荷情况,调节阀1、阀2的开度(图1),采取不同的运行
方式。

图1 NCB机组运行流程
1.3 热泵回收余热技术
热泵既可以采用电驱动形式,也可以采用蒸汽驱动形式,两种形式原理类似,只是驱动能源不同,电驱动机组占地面积较小,其能效比也比蒸汽驱动热泵高。

1.3.1 电驱动压缩式热泵供热
电厂内设置电驱动压缩式热泵,采用电能作为压缩式热泵的驱动力,凝汽器
出口的循环水作为低位热源进入电驱动压缩式热泵,经该热泵吸热降温后,返回
凝汽器吸收凝汽潜热[1]。

70℃供暖回水经电驱动压缩式热泵加热升温至80~85℃后,再经汽水换热器加热至130℃,作为供暖供水送入城市热网。

由于供暖回水
温度较高,造成电驱动压缩式热泵能效比较低,同时也增加了电厂自用电比例。

1.3.2 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供热
电厂内设置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采用汽轮机抽汽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力。

与电驱动压缩式热泵回收余热原理相似,70℃供暖回水经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和
汽水换热器加热后作为供暖供水送入城市供热管网,只是热泵的驱动力由电能变
为蒸汽能,同时也存在热泵能效比低的缺点[2]。

2 热电厂余热利用工程实例
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市区供热工程,以古交兴能热电厂为供热热源,工程综
合采用了热源乏汽余热利用、大高差和大温差供热、多级中继循环泵联动、特长
供热隧道、超长距离输送、高压板式换热器阵列等多项技术,实现供热面积
7600×104m2。

工程设计规模为4根DN1400mm供热管道,3个中继泵站,一个
事故补水站,末端设置中继能源站。

管道输送距离为37.8km,其中直埋敷设约20km,架空敷设约17.8km。

电厂与中继能源站之间的管道设计供水温度为130~125℃,设计回水温度为30℃,设计压力2.5MPa,中继能源站向市区供热的管道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20℃、25℃,设计压力1.6MPa。

古交兴能热电厂
规划容量3000MW,其中一期2×300MW机组和二期2×600MW机组已投产;三
期2×600MW机组正在建设。

电厂总供热能力3484MW,其中回收余热1830MW,占总供热能力的53%。

该工程已成功运行两个供暖期,已实现供热面积
4600×104m2。

工程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2.1 大温差输送技术
本工程大温差供热实现是通过热力站内设置吸收式换热机组,在保证原有二
级管网供热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一级管网回水温度达到25℃,将原有供、
回水温度为130℃、70℃,温差60℃,拉大到供、回水温度为130℃、25℃,温
差105℃,输送效率提高了66.67%,显著降低了管网建设的投资,同时也为回
收热电厂凝汽余热创造了条件。

2.2 余热供热技术
电厂首站内安装余热回收机组,以蒸汽驱动回收汽轮机凝汽余热,能够实现105℃的升温能力,大幅提升电厂内余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性[3]。

电厂余热利用的
实现是通过在电厂换热首站内加装余热回收机组,利用电厂凝汽余热,使25℃的
回水温度提升60℃,达到85℃,只有在尖峰负荷时,才利用汽轮机抽汽加热热
网回水,实现了余热供热负荷率50%以上,达到了电厂余热利用最大化。

2.3 多级中继泵联动
结合水力计算结果,在供热管道沿程适当位置设置了3座中继泵站,其中1
座泵站为供、回水加压泵形式,其余2座泵站为回水加压泵形式。

整个供热管网,包含电厂首站循环水泵、各级中继泵、中继能源站内高压侧回水加压泵,多级水
泵联动,克服了180m大高差的不利因素,使整个管网压力等级保持在2.5MPa
以下。

2.4 减少管道散热损失措施
本工程为长距离输送供热管道,管道输送温降不仅影响电厂内的余热回收效果,影响经济性,还会影响系统输送能力,从而影响供热面积,因此设计中架空
管道采用工厂预制保温管代替传统的现场保温模式。

全部支座采取预制绝热支座,减小热桥。

设计最大温降为5℃。

根据2017年供暖期运行工况数据,在供水温度
为100℃的情况下,最大温降未超过1.8℃。

2.5 特长距离供热
隧道全长15.36km,隧道断面10m×7m。

其中3号隧道长度11km,属于特
长隧道。

隧道内实现无人值守,自动监控,既节省了人力又保障了生产运行的安
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2.6 特大中继能源站设计
中继能源站换热量3484MW,共设计了90组板式隔压换热器,换热器换热参数为:高压侧供、回水温度分别为125℃、30℃;低压侧供、回水温度分别为120℃、25℃,换热温度端差小,仅为5℃,换热器的传热单元数(以下简称NTU 值)达到了19,大大超过了普通换热器设计NTU值(仅为5以下),换热难度很大。

因此设计中采用三级串联板式换热器换热,降低单台换热器的NTU值,三台换热器平均NTU值不低于7,以达到理想换热效果。

2017年供暖期实测中继能源站换热器温度端差为4.3℃,未超过设计允许最大温度端差5℃,换热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结束语
该工程也是目前我国热电厂余热利用规模最大的工程,通过上述系列技术措施,该工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古交电厂的余热,既提高了电厂综合能源利用率,也为当地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飞,于洪浩,许国春,安捷,陈霞. 热电厂余热利用条件下热网调节方式优选[J]. 煤气与热力,2017,37(12):12-16+32.
[2]薛岑,由世俊,张欢,杨筱静,李聪聪. 利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热电厂余热的研究[J]. 暖通空调,2014,44(01):101-104+87.
[3]刘秀花,赵培卿. 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余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23):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