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
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A.心理发展特征
B.身体发展特征
C.性格特征
D.最近发展区
【答案】 D
2、“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答案】 A
3、()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答案】 C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答案】 C
5、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 )。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答案】 D
6、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
B.保育员
C.家长
D.社区人士
【答案】 C
7、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答案】 D
8、保育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
A.合作精神
B.爱心
C.专业素质
D.丰富的知识
【答案】 C
9、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
A.无意记忆占优势
B.比较精确
C.意义的理解记忆
D.有意记忆为主
【答案】 A
10、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主要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11、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从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答案】 D
12、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答案】 C
13、(2022上半年真题)4岁的瑞瑞不小心把碗里的葡萄干撒在桌子上后,很惊奇地说:"哦,我的葡萄干变多了!”这说明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段
【答案】 B
14、幼儿在5岁以后,白天或者夜晚仍不能主动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称( )。
A.遗尿症
B.尿床
C.大小便失禁
D.失调症
【答案】 A
15、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 D
16、医疗用毒性药品及其制剂的生产记录
A.保存1年备查
B.保存2年备查
C.保存3年备查
D.保存5年备查
【答案】 D
17、()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好坏。
A.幼儿家长
B.幼儿园环境
C.幼儿教师
D.幼儿园领导
【答案】 C
1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可以分为4个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
A.早期阅读
B.早期识字
C.双语教育
D.语言障碍矫治
【答案】 A
19、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
A.情感表达
B.自我反思
C.自我调节
D.信息交流
【答案】 A
20、观察者作为一个旁观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观察研究对象,不干预其活动的发展与变化,是()。
A.参与性观察
B.个体观察
C.非参与性观察
D.群体观察
【答案】 C
21、下列属于焦虑症幼儿的表现特征的是()
A.过分担心、紧张、害怕
B.口干、出汗、心悸
C.头痛、轻微震颤、坐卧不安
D.不安、焦急、忧虑
【答案】 D
22、《爱弥儿》是()的著作,他在《爱弥儿》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答案】 B
23、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D
24、(2022上半年真题)关于自发性游戏的正确观点是()。
A.幼儿园游戏不包括自发性游戏
B.自发性游戏不需要教师指导
C.教师组织的游戏比自发性游戏有价值
D.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答案】 D
25、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读写算问题
【答案】 A
26、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答案】 D
27、()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 C
28、在目前条件下,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答案】 A
29、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统称为客观因素,下列关于客观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社会环境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B.对儿童心理影响程度而言,自然环境要远远大于社会环境
C.如果机体生理期尚未成熟,及时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D.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答案】 B
30、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个人活动形式
D.集体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式
【答案】 A
31、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
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答案】 B
32、幼儿时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学习
D.识字学习
【答案】 C
33、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答案】 B
34、()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A.实践
B.游戏
C.上课
D.学习
【答案】 B
35、下列几项中符合正确游戏教育观的是( )
A.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B.游戏是学习的对立面
C.教师应决定游戏的情节
D.教师应决定游戏的方向
【答案】 A
36、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答案】 D
37、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既要考虑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又要()。
A.考虑幼儿的兴趣
B.达到预定教育要求
C.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D.注意教育方法
【答案】 C
38、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答案】 B
39、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答案】 D
40、幼儿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答案】 B
41、教师和幼儿是否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
A.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D.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答案】 A
42、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 B
43、儿童在玩沙、玩泥巴时,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这是()特点的体现。
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愉快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答案】 D
44、游戏是幼儿的()。
A.自发学习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C.自我学习
D.有目的性的学习
【答案】 A
45、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
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答案】 B
大题(共12题)
一、最近,大三班许多小朋友用大大小小的纸盒制作小汽车等物品,马老师发现,制作的汽车装饰不太一样,但结构差不多,往往只有车厢、车轮、车灯等。
马老师认为可以根据这种情况生成一个“汽车”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请帮助马老师设计“汽车”主题活动。
要求:(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日标。
(8
分)(2)围绕主题设计三个子活动。
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
(14分)(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
【答案】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小汽车》
【活动总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汽车,萌发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
2.技能目标: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不同造型的小汽车。
3.认知目标:知道生活中有不同种类的汽车,并了解各种各样小汽车的特征。
子活动一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我的小汽车》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进行美术绘画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设计的小汽车造型。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造型。
3.认知目标:了解汽车有各式各样的造型,知道不同汽车的造型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小汽车,并知道各种汽车的造型特点。
2.活动难点: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大胆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汽车造型,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三、活动准备
二、材料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
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
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
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了一点就离开了。
过一会儿,她又哭了。
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一起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
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
老师带她去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
"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
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晔"的一声冲水,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
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好吗?"老师将水箱龙头关小,把小雅报到离冲水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
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知道她观察、了解水箱装满水会自动冲水情节厕所。
小雅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回到了脸上。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0分)
【答案】
【答案要点】
《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贯彻了《纲要》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及时关注到幼儿的特殊需要。
材料中,以观察为依据,当发现小雅的异常行为时?老师亲切的与她沟通,帮助她舒缓情绪,从而发现了小雅"要大便"的需求。
在小雅"大便〃后,教师仍持续关注其行为和情感的反应,体现了教师对幼的关爱。
(2)重视家庭的作用,与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材料中,王老师在离园时,主动与小雅的妈妈约谈,将小雅在园的表现明确告知,从而得知了小雅存在的困难。
体现出王老师主动沟通,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疏导。
材料中小雅对"自动冲厕水箱的冲水声"产生了恐惧了情绪,老师在觉察到这种情绪后,用轻柔的语气与小雅交流的同时,将其抱到远离冲水箱的位置蹲下,缓解了小雅的恐惧情绪t之后的一段时间,轮流陪伴小雅上厕所,并帮助其了解水箱的冲水原理,最终帮助小雅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
这体现出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幼儿细致入微的照顾。
总体而言,材料中的老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需要,并为其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到了温暖与包容,进一步促进了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材料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
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
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了一点就离开了。
过一会儿,她又哭了。
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一起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
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
老师带她去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
"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
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的一声冲水,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
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好吗?"老师将水箱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
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指导她观察、了解水箱装满水会自动冲水清洁厕所。
小雅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回到了脸上。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0分)
【答案】《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贯彻了《纲要》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及时关注到幼儿的特殊需要。
材料中,以观察为依据,当发现小雅的异常行为时,老师亲切地与她沟通,帮助她舒缓情绪,从而发现了小雅"要大便"的需求。
在小雅"大便"后,教
师仍持续关注其行为和情感的反应,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爱。
(2)重视家庭的作用,与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材料中,王老师在离园时主动与小雅的妈妈约谈,将小雅在园的表现明确告知,从而得知了小雅存在的困难。
体现出王老师主动沟通,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疏导。
材料中小雅对"自动冲厕水箱的冲水声"产生了恐惧情绪,老师在觉察到这种情绪后,用轻柔的语气与小雅交流的同时,将其抱到远离冲水箱的位置蹲下,缓解了小雅的恐惧情绪,之后的一段时间,轮流陪伴小雅上厕所,并帮助她了解水箱的冲水原理,最终帮助小雅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
这体现出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幼儿细致入微的照顾。
总体而言,材料中的老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需要,并为其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到了温暖与包容,进一步促进了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
四、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问题1][简答题]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
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
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
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
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
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五、在小班建构区凡凡用纸箱进行垒高游戏,“哗”的一声,还没垒好的“高楼”倒了,凡凡没有沮丧,反而很高兴,再倒、再建,乐此不疲。
老师走过来说:“楼没建好就倒了,真可惜。
”凡凡开始注意到楼倒的原因,他用手扶着“高楼”,可楼还是一倒再倒。
教师再次介入,“想想办法,楼还要倒是怎么回事”。
这时,凡凡看了看纸箱,他发现纸箱有的大、有的小,于是他再次尝试将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垒齐,这下“高楼”稳住不倒了。
分析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行为。
【答案】(1)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与感知获得有关经验。
材料中的凡凡最初是通过“一垒一倒”的操作来获得游戏的愉悦体验;在后期通过教师的适时介入,凡凡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自己寻求办法使得“高楼”不再倒塌。
(2)教师的指导行为分析:一方面,游戏中教师能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情感等,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游戏技巧出现困难时介入,引导幼儿探索;另一方面,老师采用外部干预的方式,不直接参与幼儿的游戏,以一个外在角色给幼儿的游戏提出建议,让儿童控制游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同时在儿童解决问题后能够及时退出。
六、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问题:试分析材料中的感知觉规律。
【答案】(1)幼儿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
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材料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2)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
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所以,正如材料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
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3)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4)这位教师实际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
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七、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即精神紧张、不安。
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
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
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
请回答:(1)该儿童患了什么病?(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法给予矫治。
【答案】(1)该儿童患了“学校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
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患者明知恐惧的对象对自己并没有真正严重的威胁,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
但仍不能自我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
当再次面对相同的客体或进入相同场合时.恐惧仍会反复出现。
为了避免恐惧发作,患者往往回避所害怕和畏惧去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
①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②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③以上各步骤中,只要该儿童未出现不良情绪,即给予表扬、鼓励,待情绪稳定不再惧怕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
八、小班张老师观察发现,小明和甘甘上楼时都没有借助扶手,而是双脚交替上楼梯;下楼时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
问题:(1)请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
(10分)(2)分析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10分)
【答案】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动作发展中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中指出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为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2.从材料中不难发现小明和甘甘在上楼梯的能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且基本上能达到《指南》中对于小班末期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期望。
但是在下楼梯方面,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性。
其中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
说明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更好,而甘甘的平衡能力则更好些。
原因如下:生物因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生理成熟是指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婴幼儿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尤其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使小明和甘甘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导致他们动作发展差异的生理基础。
环境因素:幼儿身体动作发展除了收到生理发育影响之外还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营养、体育锻炼和劳动、疾病、生活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制度家庭状况,季节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