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出处:出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击之第四十二》
綴:中途停止;中断。怠:懈怠;懒惰。
做事中断的人不会成功,就像种地偷懒的人不会收获一样。指事业的成就,在于持久不懈的努力。这句话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击之》:“功业有绪,恶劳而不卒,犹耕者倦休而困止也。夫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盐铁论·击之第四十二:抗击匈奴
贤良、文学既拜,咸取列大夫,辞丞相、御史。
大夫曰:“前议公事,贤良、文学称引往古,颇乖世务。论者不必相反,期于可行。往者,县官未事胡、越之时,边城四面受敌,北边尤被其苦。先帝绝三方之难,抚从方国,以为蕃蔽,穷极郡国,以讨匈奴。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辽远不遂,使得复喘息,休养士马,负绐西域。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内解,必为巨患。是以主上欲扫除,烦仓廪之费也。终日逐禽,罢而释之,则非计也。盖舜绍绪,禹成功。今欲以军兴击之,何如?”
贤良、文学拜过汉昭帝,均获大夫官职,一同向丞相田
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告辞。
大夫:前面我们讨论国事,你们总是称颂古代,不符合
现实。争论不必针锋相对,意见务必切实可行。从前,战端未起,四周边境屡受侵扰,北方民众尤受其苦。武帝平定了东、南、西三边战乱,安抚了周边国家,使它们成为大汉屏障,然后以举国之力讨伐匈奴。匈奴四面被围,如野兽被困,孤立无援,困难重重,即将灭亡。如不趁机消灭,他们就会得到喘息,重整兵马,再犯西域。西域离匈奴很近,受其离间,人心涣散,内部瓦解,必成大祸。因此,皇上计划将匈奴彻底消灭。这就得动用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整天追鸟逐兽,不可因疲劳而放弃;舜继承尧的功业,直到禹才成功。现在朝廷准备兴师讨伐匈奴,你们认为怎么样?
文学曰:“异时,县官修轻赋,公用饶,人富给。其后,保胡、越,通四夷,费用不足。于是兴利害,算车舡(chuán),以訾助边,赎罪告缗(mín),与人以患矣。甲士死于军旅,中士罢于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征发极矣。夫劳而息之,极而反本,古之道也,虽舜、禹兴,不能易也。”
文学:过去,朝廷轻徭薄赋,国家财政充实,百姓生活富足。后来,由于守卫胡、越,开凿道路,造成国家财政困难。于是实行盐铁官营,加倍征收车船税,以补充边防费用,还发布了用钱赎罪的条文和征收财产的律令,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前方士兵死在战场,后方士兵疲于运输,后又征发七种人入伍,征兵和运输到了极点。劳累了就要休息,物极必返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就是舜、禹再生,也不能改变。
大夫曰:“昔夏后底洪水之灾,百姓孔勤,罢于笼臿(chā),及至其后,咸享其功。先帝之时,郡国颇烦于戎事,然亦宽三陲之役。语曰:‘见机不遂者陨功。’一日违敌,累世为患。休劳用供,因弊乘时。帝王之道,圣贤之所不能失也。功业有绪,恶劳而不卒,犹耕者倦休而困止也。夫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大夫:夏禹治水,百姓劳苦,疲于抬筐挖土,而后代享受到成果;武帝时,地方苦于战争,但后来减轻了东、南、西三边徭役。俗话说:“不抓住机遇,就不会成功。”一日纵敌,世代为患。休养、劳役、消耗、供给,要合理安排;敌方的疲弊,我方的战机,要适时利用。这是帝王之道,圣贤也不能丢的。功业要不断继承,害怕劳苦而不完成,就像种地的人,因为困乏而停止耕种。半途而废的人不会成功,种地偷懒的人没有收获。
文学曰:“地广而不德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虎兕相据,而蝼蚁得志。两敌相抗,而匹夫乘闲。是以圣王见利虑害,见远存近。方今为县官计者,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修文德而已。若不恤人之急,不计其难,弊所恃以穷无用之地,亡十获一,非文学之所知也。”
文学:国土辽阔,不行德政就有危险;武力强大,欺凌敌国就会灭亡。猛虎和犀牛相斗,蚂蚁就会乘机获益;两国相争,百姓就会乘机作乱。圣君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虑
有害的一面;看到远方,也要考虑近处。朝廷最好休兵讲和,厚礼和亲,施行礼乐教化。如果不关心百姓疾苦,不考虑后方灾难,消耗人力物力争夺不毛之地,那就是丢掉十个而得一个。这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的一本政论性散文集。由西汉桓宽所著。西汉后期政论文集。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后一篇是后序。《盐铁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由于《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盐铁论》因有桑弘羊的对话,可补此不足。《盐铁论》的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另外《盐铁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在古代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盐铁论》作者桓宽偏向儒家思想,并不能保持客观立场。桓宽於此次会议记录中对诸“贤良文学”有明显偏颇的立场,书中多次描述官府官员们的窘态,或默然不
对、或勃然作色、或怃然内惭……。多有贬抑之辞。郭沫
若称它是一部“对话体的历史小说”。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
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