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存在就是被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问题探究:同学们认为这块石头在你碰到之前,你产生痛之前存不存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引导:
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你对石头的感觉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中学生方芮曾经很相信星座占卜。
有一段时间,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即使十分努力也没有什么效果,为此她非常郁闷。
后来偶然进了一个占星网站,在那儿,她知道了“原因”,那就是当年她的“考试运”不好。
从那以后,她便很相信占星,只要遇到什么事,都会去算一算。
妈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及时开导她,让她明白了大部分预言其实都比较笼统,偶尔碰上几件很正常。
而且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预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当然“越算越准”。
现在她明白了,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遇到问题,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可被虚无的占星所迷惑。
教师引导:
你们也相信“星座占卜”吗?为什么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好多人都相信这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所以会相信这些迷信活动,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来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推进新课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哲学基本问题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板书: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
使学生明确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不同的。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
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注意:关于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内容学生只要了解,因为以后会具体学习,在这里进行区别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两对关系是不同的,注意不要混淆。
)
板书: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问题情境形神关系的论战(多媒体课件展示)
我国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肖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
肖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
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
问题探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是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略。
教师总结:所谓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所谓精神指的是思维(意识)现象。
范缜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因此,应该是先有“形”,后有“神”。
所谓形神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
所以说,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
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问题探究: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马上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可以做U盘的一个东西。
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说的意识。
再换个情况,如果我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和一个非常贫困落后的农村的农民说手机、MP3,他们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
学生:肯定不会。
教师进一步设问:通过这些分析,大家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学生:应该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可以使学生明确在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是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从而更加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问题探究:你们觉得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同学有三种看法,其中,认为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种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拓展探究:大家看看自己是属于可知论者还是属于不可知论者呢?
通过这一师生互动环节,要让学生明白世界是可知的。
因为,就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人类社会目前还存在未解之谜,是由于就某个人而言,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总是会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关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
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问题探究:你是否同意惠施的看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惠施的观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认为两者不存在同一性,因此陷入了不可知论。
在生活中,我们应坚持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表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尚书·洪范》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
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人们做事情为什么要先有计划后有行动?为什么有的计划和愿望能够实现,有的却不能够实现?我们为什么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虚拟的?人和外部世界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关,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知识拓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首先要承认自己活动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即承认物质第一性,离开这个基本前提,任何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
就像人饿了需要吃饭一样,观念中的饼不能解饿,现实中的饼才能充饥。
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不管自觉与否,首先遇到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总会这样或那样地解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要做好工作,就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同我们的生活实际也有密切的联系。
相信世界可知与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样的,这两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会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的进取精神,相信前人没有认识的事物,一定会被今人和后人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会多一些。
反之亦然。
教师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每个人实际生活中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我们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的实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的哲学提升。
板书: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还要了解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4.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非选择题
5.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1.A 2.C 3.D 4.D
5.(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
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
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题目中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