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张旭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张旭红

摘要: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风景园林可以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生态

系统的重要元素,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可以从道

路规划、水景规划、绿地规划三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风景园林规划质量,使风景园林成为城市中的“绿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引言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这个过程中,城

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海绵城市理论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规划策略,可对城市环境优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也可以充分

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促进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自我调节。

1海绵城市的概念

这种城市的概念比较形象,主要就是让水资源在城市中流动的更加自然。在

城市中建立起完整的“海绵体”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的排水压力以及水资源

的利用。在解决以上问题后,海绵城市的建立同时还能改善城市气候以及美化城

市环境,在解决问题上和美化环境上达到一石二鸟[1]。最终在城市发展以及社会

进步上形成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规则分析

2.1坚持优化规划原则

城市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包含城市雨水和雨水灌渠以

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共同

为海绵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

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其协调性与统一性。在进行具体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仅

要从源头上减少地面雨水的径流量,还要在设计末端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认真规划其中的各个

内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大力支持海绵城市理论

的应用,从而优化城市的内部结构,推动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

2.2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提高城

市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施更加贴

近自然的工程,有效管理城市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海绵城市理

论推进绿色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维护生态

平衡,保证生态效益。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中的老城区建设时间比较长,管理水

平不高,很多雨水设施都比较落后,在下雨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雨水径流问题。

因此,城市建设要在坚持生态性原则的同时,建设雨水设施和相关保护系统,为

城市水资源的有效解决发挥真正的功效,从而促进城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坚持安全最重要原则

从目前来看,无论何种工程都要以完全为主,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也不例外。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需要把城市居民的安全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还要从城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城市的

降水规律,并严格实施和遵守相关水资源的保护制度法规以及城市处理内部洪涝

问题的制度,打造科学有效、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3.1道路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体现在园林道路规划设

计当中。对于风景园林而言,园林道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地面积

极大,既往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更加注重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满足城市

居民的休闲娱乐需要,大多从美观性及舒适性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并不注重园林

道路的生态保护功能。海绵城市理论下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其生

态环境保护作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可改变以往

的直线型道路规划,采用环型及曲线道路规划模式,减少道路对于绿地的占用,

起到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传统的园林道路大多采用密集铺路法,道路的雨

水吸收能力不佳,在海绵城市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采用疏散铺路法,增加行道

砖之间的距离,为绿化面积的增加及园林雨水的下渗提供空间。

传统的园林道路规划,通常喜欢在道路两侧,栽植高度一致的灌木或高大乔木,形成绿叶环绕的走廊,营销园林设计氛围,这种道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

可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但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并不理想。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尽量在其两侧栽植低矮植被,提高植被的连贯性及整体性,起到

良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高雨水渗透能力。另外,园林道

路的铺设可尽量选用渗水材料,比如透水砖及透水地坪等[1]。

3.2水景规划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中,水景规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凭借水

体起到保湿、降温等作用,也是城市绿肺及园林生态结构的重要组成。以往的园

林规划中,水景除了喷泉或流水之外,大多都是“死水”,是园林规划中,出于方

便换水及园林管理的考量,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打造水塘,水体难以下渗,也难以

起到与生态系统的物质置换效果,这种情况下,许多园林水景不仅无法起到改善

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长期的不流动与不循环情况下,滋生大量病菌及蚊虫,反而对给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造成困扰。雨量丰富的地区,这种“水景”可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蓄水的作用,但在雨量稀少的地区,这种“水景”反而会影响对于

大气降水的接收与存储。

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水景的规划与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规划理念,尽量利用园林地势,在地势低洼的位置引导雨水的汇聚与蓄积,利用低洼地带修建引水渠及蓄水池等。通过雨水收集技术,对大气降水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水景补充,减少对于地下水的消耗。另外,在

水景规划中,需要预留一定开放口,使之成为水景与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置换

的途径。

3.3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规划中,绿地规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需要在充分掌握并尊重

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自然规律及人工措施的充分融合,尊重自然的同时,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理念,绿地规划应当尽量减少对于环境及地形的影

响及破坏,以该风景园林的地形地势为依托,对绿化植被按照高度、颜色、种类、喜好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在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基于绿植的实际情况,有效控

制蓄水池位置。海绵城市理论下,可以引进人工湿地的概念,在风景园林中打造

人工湿地的综合生态系统,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通过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等

元素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人工打造湿地系统,从生态、环境及生物等多种角度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