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
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本单元旨在教授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互化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投影、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和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回顾之前研究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立体物体,如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和台灯罩等,来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在探究新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并出示例1来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纸盒。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纸盒,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棱长)的含义,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练一的第1-5题,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请看例4.
出示例4的图片。

这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为$a$、$b$、$c$。

我们可以把长方体分成6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ABCD$、$EFGH$、$ABFE$、$CDHG$、$ADHE$和$BCGF$。

那么长
方体的表面积就等于6个面的面积之和,即$S=2ab+2ac+2bc$。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正方体模型。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请看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这是一个正方体,它的边长为$a$。

我们同样可以把正方体分成6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

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就等于6个面的面积之和,即$S=6a^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下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3、练巩固。

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些练,巩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练一练和练二的题目。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下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做了一些练巩固。

你们觉得今天研究的内容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并计算它的表面积。

同时,完成练二的6-10题。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分别计算
每个面的面积和利用长宽高计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问学生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二、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
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
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
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三、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
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四、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五、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地(2)题。

4.做练二第5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七、作业
完成练二第3、4题。

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便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是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包括教学光盘和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例5:给出一个鱼缸的制作需求,让学生思考制作这
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方法计算,然后在集体订正中订正答案。

2、练一练第1题:给出一个商标纸的图案,让学生思考
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哪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是求侧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订正中订正答案。

三、巩固练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在集体
交流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

2、练二第6题:让学生读题后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明确需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以及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练二第9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明确需要刷哪些面
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4、练二第10题:引导学生观察火柴盒的外盒和内盒,明确它们分别有几个面。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四第10题和思考题。

六、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内容包括第10-11页的例6和例7,旨在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研究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包括大小不同的水果和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参与小实验,考验他们的眼力和观察力。

二、操作探究
1、研究例6: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容积的意义。

2、研究例7: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水果,让学生将它们放入一个盆子中,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盆子的容积是多少,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

三、巩固练
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
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学准备包括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复引入
首先进行复引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并指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接着,引入新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体积大小,并观察它们的比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应该用什么样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包括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让学生观察相应的模型,认识它们的形状、大小和棱长。

同时,让学生想象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这些
单位。

最后,教师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三、巩固练
在巩固练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包括同桌互相或一起交流、集体交流和独立完成等不同形式的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全课小结
在全课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三第9题思考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
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复体积和体积单位,
并通过手势让学生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给学生一个小正方体,让他们探究如何计算一个长
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发现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数量有关。

3.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长方体的体积,并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二、操作实验,探索新知
1.让学生任意拿出一些小方块,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在
桌面上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相关数据和发现,填写实验报告单。

2.让学生汇报、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3.比较分析不同摆法的长方体体积,发现它们共同的规律
是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4.归纳概括长方体体积公式为V=abh。

5.让学生自主完成练,计算一个长7cm、宽4cm、高3cm
的长方体的体积。

6.探究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三、小结归纳,拓展应用
1.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计
算物体的体积。

3.拓展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
加复杂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首先,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其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也介绍了正方体的概念和体积计算公式。

接着,学生们自主完成了一些练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提出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们去思考和实验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

需要改写的部分:
1.将“a3”改为“a的立方”,并加上解释说明,使其更容易
理解。

改写后:教师强调:“a的立方”表示将a乘以自己3次,即a×a×a。

2.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删除后:无需修改其他内容。

3.将问题中的单位统一,使其更加规范。

改写后:一个长方体儿童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水高1.2米。

如果每立方米水约重1000千克,这个游泳池有水多少吨?(答案:游泳池的体积为720立方米,水的重量为千克或720吨。


4.将表格中的单位统一,并将表格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物体 | 长/米 | 宽/米 | 高/米 | 体积/立方米 |
长方体 | 6 | 2 | 2 | 24 |
直棱柱体 | 5 | 3 | 8 | 120 |
5.将拓展题的问题更加具体化,使其更加实际和有趣。

改写后:你手头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水果,你能用一个装有水的正方体和一把直尺来计算它的体积吗?请尝试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找到最简单、最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史料引入新课
1.古代数学家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课件展示: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

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

”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2.提出探究性问题。

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
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
3)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它与我们今天掌握的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4)怎样将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1.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上面4个问题,然后讨论(或同桌或小组),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1)第一个问题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会是多角度的。

例如,有的会从数学本身的角度出发,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悠久的文化;有的会感受到数学
是有的会仰慕祖先的睿智,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寻探数学宝库的信心等等。

2)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

告诉学生,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

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

3)推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掌握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再问:“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学生回答后在上面计算公式的下方对着写: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本次课程中,学生们分为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推导过程,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展示出来,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在探究新知阶段,
学生们进行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推导,要求每个小
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学生们展示
了他们的推导过程和模型。

全班进行了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
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
厘米。

在探究新知的第二个阶段,学生们进行了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通过将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分割
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在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阶段,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让学生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在书上填空。

最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巩固相关知识。

2、整理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场景。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回顾本单元的有关概念。

二、整理归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1)确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边长。

2)根据计算公式计算表面积或体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箱子、房屋、书桌等。

三、练应用
1、完成练一的第7、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练应用巩固相关知识。

五、作业
练一的第12、13、14、1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