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库(网络整理,命中率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题库(网络整理,命中率高)1
2009年
自然辨证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辨证法:
2、自然观、:
3、科学定律:
4、科学假说:
二、填空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为()、()、()。

2、()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3、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

4、科学的本质属性是()、()、()、()。

5、人类最基本的两种思维形态是()、()。

6、收敛思维与发散死亡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2、技术的特征?
3、什么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形式?
4、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其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技术的社会价值
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3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内涵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正统一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
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的本质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二、简答(4选2)20′
1科学精神是什么?包含什么内容?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是历史地演变的,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有关科学精神的界定。

(中国人)主要包括: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逻辑上自恰)、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美国人)主要包括: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2确证、否证?
如果检验蕴涵与经验命题一致,我们就说由之推出那个检验蕴涵的全称命题得到了一次确证;如果二者不一致,我们就说那个全称命题被否证了,但是我们不能由此简单地得出结论说某个理论被证实或者推翻了。

确证实际上就是新观察到的证据对理论的支持。

一般说来,证据支持理论包括四个方面,这就是证据的数量、种类、精确和创造性。

否证检验是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假说,使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逐步接近于真实情况的有效途径。

否证是从反面检验科学理论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从反面论证和表达某些理论命题的方式。

3收敛、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的特点是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开阔思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的途径进行探索,甚至标新立异,不受传统思想观点的约束,不受已有理论和方法的束缚。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渐进方式与非渐进方式的差异。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当采取逐步展开的程序在头脑中综合运用时,表现为渐进的收敛思维,这也是人们通常习惯的思维形式;当采取跳跃式、发散式地运用时,就表现为非渐进的发散思维。

4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纲要,未来15年科学发展规划(16字方针)
200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今后十五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
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主创新说明的是主体,重点跨越说明的是领域,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说明的是中重点的内容以及自主创新的目的。

必须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度。

三、案例分析(20′,34′)
1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4讲)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是与“生态失衡”相联系的,“生态失衡”是指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自然资源(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的消耗与短缺、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克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基本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
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2科学是什么?
(涵义)科学既是一种特别的认识过程及其成果(从认识的角度考察科学认识的方法);也是在一种特别的社会建制(从科学社会学视角);还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从人类文明史视角)。

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内涵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地本质。

(特征)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6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科学的诸多特征,归根结底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做“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的观点,是对科学本质的更一般的、更抽象、更深刻的哲学概括。

(性质)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本质属性)其最核心的内涵在于,它是具有如下属性的认识过程和成果:客观真理性(科学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结论,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和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

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即所谓的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观演化到现代阶段的积极成果,并在不断的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来丰富自己。

10.可持续发展原则(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包括下列的三条:
1。

公平性原则:需求的满足不能只限于一部分人,而是整代人和下几代人的需求
2。

持续性原则: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原理。

核心是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力,其利用要符合生态学的原则
3.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到独的个性与共性的相互关系。

各国国情不
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但作为全球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
12.科学精神(名词解释)
科学精神包括下列的四种:1。

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

这个来自于人类天然的好奇心的" 学者"传统。

2。

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

能否勇于捍卫科学真理,能否在具体的工作中尊重和服从规律,一丝不苟,从严求实。

3。

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

求知,求是,求真:是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交互作用。

批判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强调科学命题的批判性检验和可否证性。

4。

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

当代竞争和协同共
同推动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13.科学活动(名词解释)
科学是以科学精神去探索知识的认识和加工活动。

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14.科学共同体(名词解释)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发展的某一阶段该学科中持有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的集团。

这个共同体由一类共同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的的阅读文献,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交流语言,组织和自己的培养接班人的方式。

这种科学共同体就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者和确认者的单位。

15.科学假说(名词解释)
科学假说是通向理论的必要环节: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桥梁,使人们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假定性解释,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

假说和理论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是理论建立的前期。

16.马赫的基本哲学观点(简答)
马赫是第二代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贝克莱的经验论和孔德的实证主义。

主张一种彻底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

他的思想主要有:1。

思维经济原理2。

对牛顿力学的批判。

3。

在哲学上要素一元论或感觉经验论
17.现代科学实验的特点(简答)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是自然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露他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无法暴露的特性,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获取科学事实,探索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方法。

现代科学实验的特点:1。

实验规模扩大化2。

实验条件复杂化3。

实验手段更加完善,实验仪器更加精密4。

实验操作自动化
18.说明数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简答)
数学理论和方法表现为获得演绎推论的现成手段,知识发展的形
式,解决具体课题的公式。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他能够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数学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1。

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抽象思维的工具
2.理以有知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手段
3.定量分析和理论计算的手段
4.构造数学模型的手段
19.如何认识科学认识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科学实验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有区别于生产实践的一项独立的,发展迅速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生产实践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变革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科学理论是在科学实验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和概括的理论结果.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相互促进,继承和创新辩证统一.科学试验是形成科学理论的直接基础.只有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对这些原始材料通过思维加工,才能为科学理论的概括提供有效可靠的客观依据.科学实验又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直接标准..反过来,被科学实验所证实的理论又成为科学实验的指导思想.只是因为,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指明方向;为试验进程的构思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指导.因此.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统一的.但这种统一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变动的.但新的科学实验所获得的事实发现和原有理论框架发生矛盾时,便预示着要有新的突破.当旧的理论不能解释新的事实时,便会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和事实又会保持和谐一致.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由理论和事实的统一到不统一,又由不统一到新的统一,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无限
发展 s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的说科学发展哪个更重要.
20.系统科学方法为何在实际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理论根据?(简答)
答: A.系统科学方法是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总称。

B.系统科学方法
运作要点为:
1. 1。

选择适当的问题系统;
2.2。

建立系统模型(如网络,结构,状态空间,系统动力学,线性规划,计划评审,投入-产生,经济计量等);3.3。

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

C.系统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模式。

他突破了传统的只测重分析的机械方
法的栏栅,指导人们从整体上进行思维,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促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帮助人们打破两种科学、两种文化的限界,建立统一的世界图景和文化图景,建立起系统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和系统的人类社会图景。

D.理论依据--现代系统科学方法把对象看成系统。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
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由论文、札记等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1篇论文,若干札记。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并论述了自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2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1篇札记。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研究
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

1篇论文《辩证法》,1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组成的。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

1篇论文《物质的运动形式》,1篇札记《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4篇论文,5篇札记。

重点探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1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

实现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天体论(宇宙论)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

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将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统一起来。

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的机制,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古代自然观还有下述三个特性:
1、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将普遍性的物质范畴等同于具体物质形态。

2、猜测性:用想象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甚至用主观臆
想去填补空白。

3、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o
4、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根本观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1、特性:
(1)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看作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
2、产生原因:
(1)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
(2)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之,上升为哲学高度,孤立片面的观点得以产生。

(3)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必须寻找哲学依据。

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3、评价:
(1)贡献:第一,对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在使得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近代前期自然科学获得发展并取得很
多成果,形而上学自然观也有其推动作用
o
(2)缺陷:第一,对科学间的交叉渗透起到了不良影响,对近代
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第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阻碍了社会发展。

5、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贡献。

1、发现过程: 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了该定律。

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

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2、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总结了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

“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放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

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3、意义:
(1)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2)更深刻,全面的论证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处于动态联系中。

(3)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的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是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6、简述影响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在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探索活动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需要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从而把科技推向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