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认知和体验的重要途径。
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阅读法”都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谈一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低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些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对直观的动画、游戏、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提不起兴致,于是我利用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积极创设一些情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求被减数的应用题》:苹果树上采了25个苹果,还剩3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我这样设计的,我用有趣的故事情景导入:熊二采苹果,熊大来考熊二的故事情景,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一下子理清了该题的条件和信息:条件是摘了25个,还剩3个,问题是要求原来有多少个?那求原来有多少个怎么办呢?要求学生为熊二帮忙解决问题,因为有了动画的铺垫,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把那摘下的25个还到树上,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就能知道原来有多少个了,他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获得了成就感。
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抽象的条件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求原来有多少的题目。
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做小老师提出了如:草地上跑了5只鸡,还有6只鸡,你猜猜,原来有几只鸡等问题,让其他学生来回答。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读懂了生活中的数学。
二、激活内驱,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指的是小学生在不依靠任何外来协助及引导的状况下,根据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独立地探索及思考问题,最后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师主导逐渐变成学生主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比学到一点知识更为重要。
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材料,来主动获取知识,来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理清脉络,通过梳理和整合,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苏教版第二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和思考在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你想知道的问题?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后来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中,让我感叹,学生真不可小觑,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非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善于倾听老师讲解,或者不认真倾听同学的不同意见,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不仅仅不助于知识的交融与整合,也是没有礼貌的一个表现。
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指向性注意比较短,他们很难做到以高度的注意力去倾听。
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多媒体或者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有意思的游戏过程,把主题图变静态为动态,让生动的情境激发起孩子主动倾听的愿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听的氛围,孩子有了主动倾听的愿望,心情就舒畅了,思维就活跃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学习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开小差讲话了。
当然,也要跟学生讲,在别人回答的时候,善于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或者理解,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的一种美德。
再次,要培养乐于表达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一)让学生敢说。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集体中敢说,敢于、乐于、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
老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认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老师的评语切忌单一,要有针对性,要有指向性,要有激励性。
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快乐地成长。
(二)让学生会说。
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条理性。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是学生想说敢说,而且要会说,能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他们的见解。
低年级孩子,老师首先要注意关注孩子表达的完整性,比如说在图中,苏教版第一册《分一分》中,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等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图意,在感性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培养学生有选择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去听课,经常听到很多孩子表达上不够完整,不会有条理地表述数学信息,这也是孩子缺乏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
总之,开展数学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