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浅谈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中西方的地域、历史背景不同,带来了人们思想、行为等各种差异。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认知中西方的差异,才可以更好融入这个大千世界,繁荣昌盛。
下面简单地谈谈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一、婚礼中体现中西方风俗差异
中国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者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
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
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新郎,而新郎在外面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
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
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而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子),他们的婚礼是以浪漫为主题的,传统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参加的对象有新娘、新郎及双方的亲朋好友,还有主婚的牧师。
婚礼上新郎身着黑礼服,新娘则穿着长白色结婚礼服,它象征着新娘的纯洁无暇。
新娘还带着面纱,因为在古时候,面纱被认为是可以避邪的。
在婚礼进行曲的音乐中,新娘挽着她父亲的右臂沿着过道,踩着猩红的地毯,缓缓走向圣坛(新郎已在圣坛边),后面跟着女傧相、花童及其他陪伴人员。
这时,新娘把手从父亲的手上拿开,牧师开始问新娘的父亲;“Who gives this woman to the man ?”新娘的父亲答话后,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手递给新郎,然后新娘的父亲退下。
牧师问过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宣布他们为夫妻。
这对新人在牧师的引导下,双双宣读婚誓。
随着中国对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的婚礼习惯也受到了西方影响,例如:男女结婚的衣着服饰有了改变,现在女方不只是红色旗袍了,还会穿上洁白的婚纱。
在结婚当天,女方不在只是静静待这
婚房,也会和男方一起迎接客人、敬酒等等。
二、日常交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习惯差异
中国人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
谦虚不但表明一个人有涵养、有水平,而且能够给对方留下亲切,随和,易于接近与交往的良好印象。
中国人在听到别人的赞美,夸奖或赞扬时,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有时还使用自贬的方式,如用“哪里,哪里”,“差得远”,“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过奖了”等词来回答别人的恭维,表示自己受之有愧。
这样的谦虚回答在中国被认为是合适的,是一种美德。
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而西方人在与人交际时,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他们会大大方方地接受,习惯用“Thank you”或“Thanks”来表示接受对方的赞扬,并表明对方对你的赞扬
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
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在恭维语的回答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人现在都用“谢谢”来回答别人的恭维。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因为过分的客气或谦虚,在西方人的眼里不是彬彬有礼,而是虚伪,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说一声“Thank you”或“Thanks”更得体。
三、饮食上体现的中西方习俗差异
中国人有好客的传统,即使家境贫寒、手头并不宽裕也决不愿怠慢客人。
俗话说:“持家要俭,待客要丰。
”中国人请客,喜爱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酒菜丰盛且非常考究。
否则,很难称得上是请客吃饭。
而西方人请客,是只重气氛不重吃,饭菜一般比中国简便,如果请多人吃饭,还可主动让客人自带一份拿手好菜(potluck)让大家共享。
可以说,除酒类较多外,他们的宴席远没有中国丰盛,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种类也不多:先是开胃菜或汤,然后一道(偶尔两道)正菜,接着便是甜食、咖啡。
西方人请客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把请客看作结交新人、重温旧谊、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机会。
所以,请客菜肴虽然简单,但不会造成浪费,主人不太劳累,可
以多举办几次,增加社交接触面。
中国人请客,让客人吃好吃饱是主要目的,即便是家宴,菜品也十分丰富,主人需耗费较多财力、精力,不宜常办。
另外,中国人请客,不论是在餐馆还是在家中,都提倡劝酒劝菜,敬食周到。
席间,不管客人是否喜欢,主人不停地给客人添酒夹菜,中国人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客人的热情和周到,而西方人对此感到有点强加于人。
因为在西方,主人不必请客人吃这个菜或那个菜,在正式宴席上,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
主人如请客人吃某菜或献上某菜,客人不论喜欢与否,都以接受为礼貌,并将其吃完,对不喜欢的菜可以少要或找个理由委婉地谢绝。
主人见客人谢绝,也就不再坚持,一般是各取所需。
就是席间偶尔听到主人说的劝食用语都是“Help yourself t o some fish.”或“Help yourself to some salad.”对西方人不太劝食这一点也令中国人费解,觉得西方人请客不够热情。
综上可以知道,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上会截然不同,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
但是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
就例如前文所述的婚礼服饰的改变。
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风俗习惯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