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文化亏损--以《文心雕龙183;神思》篇“神思”一词英译为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3
第35卷 第1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5 No.11 2014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4
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文化亏损
——以《文心雕龙·神思》篇“神思”一词英译为例
邹清华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历来是各国进行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难点。
在跨文化翻译中,过分注重字面信息的等值,往往会造成文化内涵亏损,甚至会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
“神思”一词,看似简单,但从所分析的译文来看,很难找到真正对等的译文,特别是在文化层面,各种译文均存在一定亏损。
关键词:翻译;文化专有项;文化亏损;神思
中图分类号:H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4)11-0173-03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主要的文论作品,是古典文论的杰作。
诸多学者重视对其研究,其英译本也不少,如宇文所安、施友忠、黄兆杰、杨国斌等均译过该作。
本文拟从《文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交流,由于人类语言及思维模式有其共性,各种文化在交流过程当中能找到对应成分。
然而,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在翻译过程中,并非所有词都能找到完全对应的译语。
郭爱先心雕龙•神思》的核心术语“神思”入手,在参阅研究者对该术语的诠释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译者对该词解读的异同点,以期探讨出在没有完全对等的文化词的情况下较为合适的译语及翻译策略。
一 文化专有项与文化亏损
[1]总结道:“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 (lexical gap),也有人称之为空缺矛盾,还有人称这些词为文化负载词”。
总的说来,这一类词在国内暂无统一叫法,类似叫法还有“文化内涵词”,“文化特色词”等。
西班牙的艾克西拉[2]
称其为文化专有项,即“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凡是目标文化中的一般读者或者任何当权者觉得在意识形态或者文化上不可理解或接受的,就是文化专有项。
”本文将结合各译者对“神思”一词的不同解读来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亏损。
收稿日期:2014-03-09 作者简介:邹清华(1986-),女,湖南娄底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 “神思”一词内涵探析
理解“神思”一词,是理解整个《神思》篇的关键。
由于中文词汇具有简练但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深刻理解该词并非易事。
就算是国内龙学专家,对“神思”一词的解读也各有千秋,下文将从这些专家对“神思”一词诠释的基础上来探讨英译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汇。
(一)国内研究者对“神思”的解读
“神思”一词并非刘勰首次提出。
易中天[3]P61根据《神思》第一段,祖保泉指出,孙吴华核《乞赦楼玄疏》即有“宜得闲静,以展神思”;曹植称,工匠“据神思而造象”;南梁萧子显“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
在《神思》中,刘勰将其定义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虽说刘勰明确地给出了定义,并在后文详细论述了“神思”这一创作活动,但要真正领略其所指含义,却并非易事。
这可从今人对“神思”的不同解读中看出。
[4]P155推出:“(一)‘神思’的一般含义即‘想象’,特殊含义则指创作构思时的‘艺术想象’;(二)‘神思’不受身观限制;(三)‘神思’的根本特征在于用形象来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杨明[5]P95认为神思即“作家的思维活动”。
张长青[6]P300(二)“神思”一词英译语分析
则认为“把‘神思’理解为创作中的精神思维活动和艺术构思活动,比较符合刘勰的原意”。
从以上几位研究者的诠释即可得出:“神思”蕴含了好几层意思。
那“神思”在英文世界里的解读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选取了施友忠、宇文所安以及杨国斌的译本。
施友忠版本是《文心雕龙》第一个完整的全译本,在他翻译之前,
174 连现代汉语全译本都没有,但评论家认为其译本基本符合《文心雕龙》原意;宇文所安的译本是在给学生讲解中国文论的基础上编著出来的,他采用精读文本的方法,每一段文本分析基本上“都包含‘中文原文——英文译文——重点字词解析——文本思想评价’这四个步骤”[7]。
杨国斌版本则是在其对《文心雕龙》做了理论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文心雕龙〉英文新译(30篇)与理论探讨》后经增订修补完成的,胡作友[8]在这三个译本中,施友忠将“神思”译为“spiritual thought or imagination (shen-ssu )”认为杨译本“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流畅,体现了译者对原著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英文的熟练驾驭能力”。
[9],宇文所安[10]P207译为“spirit thought ,Shen-ssu 神思”,而杨国斌[11]P3751.“神”与“spirit ”。
通观三个译本,译者们都将“神”字译为“spirit ”,究竟西方语境中的“spirit ”与中文里的“神”意义是否吻合呢?刘艳青则将其译为“Shensi , or imagination ”。
[7]根据字典中“spirit ”的不同含义推断出“‘spirit ’与神思之‘神’并不吻合,只有部分相通之处”,本文将不再赘述。
不过本文想补充的一点是,“神”在古文中“除了指有人格的神灵外,常用来指微妙的变化”[12]P515。
而后人对“神思”一词的理解一般可分两种:“一是主谓结构,指‘精神思维活动’,说明神思实质上是主体的精神活动;二是偏正结构,指‘神妙的思维活动’,说明它有神奇、奇妙之思维特点”[13]根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thinking ”做名词时有两层主要含义:①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sth ;②ideas or opinions about sth 。
“thought ”在英文中既可作单数名词,也可作复数名词。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释义为:“①(that ...) something that you think of or remember;②[pl.] a person's mind and all the ideas that they have in it when they are thinking ;③[U] the power or process of thinking ”。
从英文释义来看,“thinking ”与“thought ”都有“思维过程”“思想”等意思。
《说文解字》里,“思”被诠释为“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
思为睿智,睿智之士于思,‘思’已经具有了超越仅限于印象的追忆”。
而《神思》中的“思”,也并非单纯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过程,宇文所安。
从这可看出,“spirit ”确实只能概括出“神”字的部分含义。
2.“思”与“thought ”、“thinking ”。
至于“思”字,施友忠将其分别译为“thought ”、“thinking ”或“spiritual thinking ”,将“思理”译为“imagination ”,“思虑”译为“intellectual labors ”;宇文所安除将“思虑”以及“覃思”译为“brood ”外,其余均译为“thought ”;杨国斌对“思”字的处理方式较为灵活,除用“thinking ”、“thought ”之外,他还用了“mind ”、“imagination ”,有时甚至直接略去不译;或将分开的“神”、“思”合译成“神思”。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三位译者大都倾向于选择“thinking ”或“thought ”来翻译“思”,下面我们将解读一下“thinking ”以及“thought ”在西方语境中的含义。
[10]P212认为“思”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活动”,本文觉得这一点比较切合“思”在中文中的含义,但单用“thinking ”与“thought ”只是译出了“思”的部分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与刘勰的本义还是有所差别。
3.“神思”与“spirit thought ”、“spiritual thought ”、“imagination ”。
从英语构词法来看,“spirit thought ”以及“spiritual thought ”均是合成词,分别由“名词+名词”以及“形容词+名词”构成。
根据陈晓菊、王文斌[14]首先,从文本细读来看,“神思”是一种细微的心理变化活动,“寂然凝虑”就可“思接千载”,“悄焉动容”就可“视通万里”。
其次,“神思”是一种极为美妙的思维活动,一有灵感,一吟哦,就可“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就可“卷舒风云之色”,而这些都是通过“神思”得来的。
再者,“神思”强调“神与物游”,“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注重内外结合,情、神与物、象融合汇通。
此外,“神思”还注重胸无杂念,即“贵在虚静”。
而西方美学中的“想象”却没有这么多的束缚条件,所能达到的境界也远没“神思”高。
“imagination ”常指“the ability that you have to form pictures or ideas in your mind of things that are new and
对复合名词内在语法关系的分类可知,“名词+名词”有四种语法关系:主宾、主表、同位及所属关系,“spirit thought ”的内在关系应为所属关系,即“the thought of spirit ”,中文则可理解为神灵/幽灵的思考”。
而“形容词+名词”的内在关系较直观,通常认为“第一成分的形容词就是第二成分的名词的修饰语,起限定或修饰名词的作用”,这类词常包含着主表关系,可理解为“the thought is spiritual ”,用中文可诠释为“神奇的/崇高纯洁的/超自然的思考”,但决不能理解为“精神上的思考”,因为“thought ”本来就是属于精神层面、心灵层面的东西,二者放一块有重复、累赘之嫌。
从上可知,“神思”有“主谓、偏正”两种关系的可能性来看,“spirit thought ”与“spiritual thought ”都只概括了“神思”的一部分。
再加上以上对“神”、“思”与“spirit ”、“thought 、thinking ”等词的分析,已经得出“神”与“spirit ”只是部分对应,而“思”与“thought ”或“thinking ”也只是部分对应,故本文认为“spirit thought ”与“spiritual thought ”只部分概括了“神思”的本意,均不能成为“神思”一词合适的替身。
既然两者都不能成为“神思”的合适译语,那“imagination ”呢?
根据国内研究者对“神思”一词的诠释,可以将“神思”理解为“艺术想象”、“想象”、“形象思维”、“创作中的精神思维活动和艺术构思活动”等。
诚然,“想象”或“艺术想象”确实是刘勰篇谈论的一个主要方面,这也是不少译者将“神思”译为“imagination ”的缘故。
但通过细读全文,本文认为“神思”与“imagination ”一词有交集,但二者所包含的内容却并不完全相同。
175
exciting, or things that you have not experienced ”,即对新奇、令人兴奋的东西或从未体验过的事情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概念的能力。
从该定义可看出,“imagination ”与“神思”强调了主体对外在事物的反映,都属于人的心理活动。
但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神思”所包含的内容远比“imagination ”丰富。
刘勰所指的“神思”不仅仅是一个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过程,“还包含了诸如谋篇布局、精神状态、情感理想、灵感激发等等多方面的内容”[7]综合以上分析,三位译者的译语都只是“神思”一词的部分对等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文化亏损。
在综合考虑三位译者的翻译策略及其用词上,本文认为施友忠的译文“spiritual thought or imagination (shen-ssu )”是三位译者中比较接近刘勰原意的,他分别用了直译、意译、音译的策略来处理。
从其译语可以看出他的谨慎,本文认为他之所以用三个不同的词或词组来诠释“神思”,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神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宇文所安的译语“spirit thought ,Shen-ssu 神思”,有人认为他所采取的“拼音音译并加以解释的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理想的途径”。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imagination ”来代替“神思”。
三 结 语
[7],但本文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虽说他提供的“音译加注”的方法确实不错,但从他在《中国文论:英译语评论》一书中对“神思”的诠释来看,他似乎并没有真正参透原文,如从他对“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这一句的理解就能证明这一点。
宇文 [10]P207认为刘勰“选择这个怪例子来给‘神思’下定义,让读者不知所从”,“《神思》篇一开首就用了一个极不协调的典故”。
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指“身在草莽而心向往荣禄。
刘勰引用它是取‘形在此’而‘心存彼’之意,说明人的精神活动可以不受形体、地域等的限制而展开”[15]P131。
杨国斌的译语仅取“imagination ”来诠释,意义有点单薄。
虽说他在《文心雕龙》英译本“前言”中解释了之所以选“imagination ”来译的原因,但他自己也承认“‘imagination ’是对刘勰‘神思’一词的粗略翻译”[11]P25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并非易事,有时看似极为简单的词就有可能难倒一大批有志于传递中华文化的学者。
王佐良。
[16]P34
曾说,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而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传递中华文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虽说出现文化亏损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何尽量将文化亏损降到最低却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认为,译者只有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认真对比中西文化,真正参透中西文化词内涵,才能减少文化亏损。
参考文献:
[1]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5):42-44.
[2]张南峰.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J].中国翻译,2004,(1):18−23.
[3]易中天.《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祖保泉.文心雕龙选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5]杨明.文心雕龙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张长青.文心雕龙新释[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7]刘艳青.《文心雕龙》文论术语英译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8]胡作友.《文心雕龙》英译述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9-133.
[9]杨国斌.《文心雕龙·神思》英译三种之比较[J].中国翻译,1991,(4):43-48.
[10]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1]杨国斌.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文心雕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2]杨金鼎.中国文化史词典[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13]吴建民.“神思”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99-102.
[14]陈晓菊,王文斌.英语复合名词和复合形容词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语法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1): 63-71.
[15]冯春田.文心雕龙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6]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责任编校:王晚霞)
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文化亏损--以《文心雕龙·神思》篇“神思
”一词英译为例
作者:邹清华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425199
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11)
引用本文格式:邹清华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文化亏损--以《文心雕龙·神思》篇“神思”一词英译为例[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