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鉴赏的课堂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兰芝人物形象鉴赏的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组张娅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人物形象鉴赏
二、导入
1、请大家欣赏四位同学精心准备的课本剧—双双殉情,由一位
同学在《梁祝化蝶》的背景音乐中用低缓、沉抑的语调来朗
诵,另外三位同学表演刘、焦二人的殉情。

四位同学表演完
后请两个同学分别从台词的熟练程度、动作、神态等方面进
行评价。

2、两位学生评论后,教师作结,从而导入新课——刘兰芝人物
形象鉴赏。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刻画刘兰芝形象的段落和语句,再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形成书面的文字材料。

2、抽同学回答,分析刘兰芝性格较全面的就不用再细细讲解,若是学生回答不够全面的,可再分析引导。

3、明确刘兰芝性格(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概括)
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知书达礼、重情重义、坚贞执着、不慕荣华富贵。

四、解题方法一得
1、人物形象类题的解题思路
筛选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有关词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2、人物形象类题的规范答题模式
主人公是一个()的形象
人物形象:身份+人物外在特点+内在特点(性格等)+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五、以刘兰芝形象概括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1、答题模式:刘兰芝是一个()的妇女形象。

2、将我们刚才概括的性格特点填入括号内
明确:美丽勤劳善良知书达理有教养坚强稳重忠于爱情不慕荣华富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在温柔善良中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虽处于被压迫的弱者地位,但具有光辉人格六、拓展延伸:王熙凤形象鉴赏
从以下这段文字中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
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分析: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

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势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

明确:王熙凤是一个秉性聪明、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八面玲珑、圆滑世故、个性张扬、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逢场作戏的管家形象。

课堂反思
课后,静心沉思,系统地回顾、梳理我这节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发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之处
从教学目标来看,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堂课的设计来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人物形象的鉴赏,掌握形象类题的答题方法,举一反三。

经过教学,学生基本达到了我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了鉴赏人物
形象类题的答题方法。

同时符合“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从教学方法来看,我们请四位同学将剧情还原,灵活、恰当的利用情境教学法将《孔雀东南飞》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将学生带入了特定情境,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刘兰芝人物形象分析。

从教学环节来看,我的这堂课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如:我们在分析刘兰芝性格时,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到刻画兰芝性格的相关段落和语句,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材料,最后全班一起讨论,整合刘兰芝的性格特点。

这就形成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

(2)不足之处
从问题的设计来看,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太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响亮作答。

如:我们这篇叙事诗的抒情女主人公是谁?而且以全班同学一起回答代替单个作答,看似互动频繁,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时,学生回答王熙凤的性格(热情好客,善良),这就完全偏离了教学预设。

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另抽了一个同学回答后,直接给出答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消化吸收。

在分析刘兰芝性格时,四位学生讲得很全面,但是我仍然花很多的时间做详细讲解,如:分析第九段刘兰芝离开焦家之前严妆,概括
刘兰芝性格特点,这就耽搁了后面方法论的指导时间和拓展延伸的时间。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在设计拓展延伸部分,选择了《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出场的片段分析王熙凤的性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差异,因人施教。

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根本就抓不到重点甚至偏离答案。

从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来看,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只是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抛出一个问题:刘兰芝人物形象鉴赏,四个学生便围成小组讨论,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几分钟后,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就不得而知。

这就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

总之,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的这堂课存在着许多问题,清醒地意识到以后的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我将慎重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