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
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
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
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
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学会提问的意义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
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提问对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
向学生提问。
二、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
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
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知识性的问题。
(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
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
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
2.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
的恰当、到位。
(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
(2)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
的本质规律。
(3)对比区别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
征的认识理解。
(4)深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
(5)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
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6)联系现实法。抗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作了这样一
段开场白:“目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军国主义势力复活,他们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历史,文部省甚至通过了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亚洲人民的感情。请同学们运用史实,谈谈自己的感想。”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的控诉之中,但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中国已不是当时的中国,国际形势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当今中日关系,你能为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发表高见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
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7)学生质疑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探索解疑的方法,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在人性化的课堂中生成的。为此,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师生多元互动
来实现教学目标。
如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课本中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学生能不能表达自己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呢?比如,“禁止弃农经商”这一方面显然利弊并存。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阶级性来划分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全面评价
的基础上,分出主流与支流。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以上提问方法都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是开放性问题,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
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
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
会与理解,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性问题有价值,更应该引进教师的重视。
三、课堂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应该符合以下要素:(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
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
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
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
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等等。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