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李雪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李雪峰
发布时间:2021-07-05T14:03:50.72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作者:李雪峰
[导读]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中心任务,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言传身教进行德育教育。
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重视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力求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李雪峰 400036
摘要: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中心任务,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言传身教进行德育教育。
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重视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力求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德育要面向全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实现全员德育目标。
改变单一的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资源,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中职德育;社会需求;创新探索
1中职德育教育面向社会需求的内涵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中职院校可为社会培养更多急需人才。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社会急需的岗位互相符合,从而做到一毕业就上岗,能更好应对未来的生活,这就是中职学院面向社会并满足其需求的具体方式。
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改革愈发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中职院校应该做到对市面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对岗位上的人才需求进行汇总整理,根据整理结果,并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修改,确保人才知识储备能跟上岗位更新。
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活动来讲,不仅要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还要加强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企业要求紧密贴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在选择企业时有更多的机会,方便找到工作,为今后的生活形成保障。
2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
社会在不断进步,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就会和学生的思维脱节,达成的教育效果有限。
目前,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还是十几年前的内容,同时不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这样就会和学生思维无法同步,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恶心理,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极为不利。
2.2德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在家长和学校的传统观念中,学生进入学校就是为了来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就业和找工作提供帮助,对德育教育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在缺乏德育教育引领之下价值观发生扭曲,部分学生品德不良,即使拥有专业技能和能力,对社会贡献也不大。
如今,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教学环节,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2.3德育教育偏离学生就业的目标
中职教育以向社会输送人才为己任,但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忽视了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使得中职教育脱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影响其就业的进程。
3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3.1构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教育体系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应能够结合学科特征、教学目标,构建一体化德育教学体系。
通过科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令中职德育教育具备一定的探索性。
而所谓的探索性,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内涵、个体思想、社会文化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教师围绕目前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对个人、他人、社会文化等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基于现实社会背景,教师对传统课堂进行延伸与扩张。
从整个大的环境出发,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建立正确的认知。
基于自主的探索,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帮助自己与他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教师在实际展开德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在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两方面科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德育教材内容进行融合。
教师通过深挖德育教材内涵,探寻更加准确的可与心理健康教学进行连接的知识点。
由此,确保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然、生动地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学课程。
当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教师需引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际展现自我、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基于道德修养、个性品质等方面,对学生展开生动的德育实践教学。
且能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得积极的影响与熏陶,令他们成为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
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过程,更是观察他们行为方式、道德品质、心理问题的过程。
中职教师需明确意识形态导向行为,学生参加活动所展现出的具体表现,正是他们思想与心理品质的外化体现。
因此,教师要着重在实践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
当学生对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维度现象形成更加深刻认识后,更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
基于更加成熟的思想体系,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坚毅的品格,从而避免学生遭受困难与挫折后产生心理疾病。
教师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3.2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是学科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
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做出全面性的合理评价,如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字写得是否漂亮,作业是否认真等等。
教师不能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有了提高,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防止重智轻德、抓好放差的现象出现。
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等方面却有很好的表现;在日常教学中,只要学生身上有闪光点,教师都要在对其评价中给予充分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不断上进,逐步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互评或小组集体评价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在各类活动中自由发挥和大胆评价。
学生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
不管是什么样的评价,都应该是长期的、连续的,俗话说“一百次一分的赞美,远比一次一百分的赞扬”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在多次连续的刺激下,才能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受到很好的教
育,才会有很大的提高,才会有一个自我的肯定与认同。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细心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真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用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重新认识自我。
3.3加强和企业的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违背中职教育的初衷,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他们就业提供保障,帮助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因此,中职学院要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将促进学生就业作为第一要务,完成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让高素质专业人才走向岗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4结语
中职院校要给予德育教育工作一定程度的重视,及时更新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对心理出现缺陷的同学给予关照并加以心理辅导,和企业用人单位及时联系沟通,让学生达成结束学业就走向职场的目的,只有全员都参与德育教育的建设,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且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使之能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跃茂.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
[2]唐三运.结合职业要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湖北农机化,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