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5.卢沟桥烽火【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峻,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三声疾呼也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的忧国忧民之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号召力。 4.卢沟桥事变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事变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从此, 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局势和地位 日寇蚕食 欲占咽喉要道
卢 沟
深夜来袭 蓄谋已久 面对挑衅 严词拒绝 事变经过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寡不敌众 退守宛平
呐喊 呼喊
都有大声喊的意思。 “呐喊”多指一群人大声喊叫,目的是为了壮 大声势、助威;“呼喊”指喊、叫。 1.冲锋号响了,战士们跃出战壕,呐喊着向山
下冲去。 2.人们在树林里边跑边大声呼喊着英雄的名字。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中国军队英勇卫国的 抗争精神的?
大家听说要分开,有的哭了起来,有的坚决地说:“要死也 要死在一块儿,我们要和司令员在一起!”
“同志们,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 命力量!”杨靖宇坚定地说。
大家都服从了。杨靖宇和战士们分手前,又严肃地叮嘱: “大家要记住,宁死不投降敌人,不泄露党的秘密!”他和战士 们约定了联络地点,然后带着两个警卫员向一片密林走去。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 火,企图侵占宛平城, 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 结抗战,以及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支援。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 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 久的挑衅(xìn)行为。
【关于卢沟桥的对联】 上联:强寇罪滔天,同胞血染卢沟月 下联:醒狮声振地,磐(pán)石桥萦华夏魂 【中国十大名桥】 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程阳风 雨桥、泸定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十字桥。
略。
(1)“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 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
几十里没有人烟。他们把仅有的一点苞米面饼子做成稀饭吃,砍 了些树枝铺在雪地上就睡下了。
第二天大家醒来,突然发现机枪排长不见了。原来他带着枪 和钱投降了敌人。 杨靖宇马上命令大家转移。刚走了半里路,就发现了日本兵,他 们像一群饿狼,在林子里紧紧追赶。杨靖宇带着战士边走边打, 几天之后,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几个人。
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中国军队英勇卫国的抗 争精神的?
课文通过对“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早有防备的 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 翻”“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 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等中国军队举动的描述,表现 了中国军队英勇卫国的抗争精神。
1.“九一八”事变后,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 (1)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 (2)日本侵略者逐步蚕食华北,妄图侵占整个中国。 (3)日本侵略者侵占了北平地区。
5 卢沟桥烽火
课题解读: 北京西郊的卢沟桥,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 的伟大战争。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 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重点)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 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 雄行为的崇敬之情。(难点)
(2)“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 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 省,后逐步蚕食华北地区,接着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偷偷向卢沟桥进发。日军诈 称他们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 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
2.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定日军是蓄意挑衅,而不是真的搜查失 踪的士兵? 假如日军真的丢失了士兵,他们应该通过正常的渠道与中国 沟通,可是他们没有,而是自己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且他们全 副武装,直到守桥的中国官兵发现喝问时才说明理由,显然是在 撒谎,可见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
3.三个“危急”表明了什么? 从三个“危急”可以看出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形势十分严
第二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中国守军发 起进攻。中国守军奋勇抗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 不甘心失败,便以大炮作掩护,从宛平县城的东、西门炸开 道路,向县城扑来。敌人的疯狂并没有吓倒中国守军,他们 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县城,与日寇
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日寇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杨靖宇和警卫员,在密林里跟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2月18日, 两个警卫员在濛江城南火车站附近购买食物,遭到敌人袭击,英 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杨靖宇的图章,断定他就在附近, 于是加紧搜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 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三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这三句话能不能颠倒? 为什么?
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抗战形势非常严峻,中华民 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不能。因为卢沟桥事件首先危及的是平津地区, 然后平津地区的危急造成了华北地区的危急,华北地 区的危急又引申到中华民族的危急,这是一个范围由 小到大的顺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
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 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 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 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串珠问题: 1.“九一八”事变后,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什么? 2.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定日军是蓄意挑衅,而不是真
的搜查失踪的士兵? 3.三个“危急”表明了什么? 4.卢沟桥事变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 沟桥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文中指铁路工人不分昼夜地为军队修筑工事。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侵占:①用侵略手段占有(别国的领土)。本文义。②非法占有(别
人的财产)。 妄图:狂妄地谋划。本课指日本帝国主义狂妄地谋划侵占全中 伪军:本课指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汉奸伪政府组织的军队。 咽喉:①咽和喉。②比喻形势险峻的交通孔道。
英坚 勇贞 善不

城外血战 短兵相接 桥上激战 全歼日军 战 屈
烽 军民团结 大声疾呼 一呼百应 慰劳支援 火 团结一致 共救危难 同仇敌忾
历史意义 拉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 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 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 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 强精神。
上下结构:妄、聋、爹 左右结构:烽、伪、喉、凌、歼
挑衅( xìn ) 烽( fēng )火 咽( yān )喉 寡( ɡuǎ )不敌众 狼狈( bèi )
yān(咽喉) 咽 yàn(吞咽 狼吞虎咽)
yè(哽咽 呜咽)
tiǎo(挑衅 挑拨) 挑
tiāo(挑选 挑剔)
蚕食: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本课指 日本帝国主义一点一点占领我国的华北地区。
蓄谋:早就有这种计谋(指坏的)。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本课指日本帝国主义故
意找借口,想挑起战争。 万籁俱寂: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众寡悬殊:形容双方人力相差很大。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 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本课形容抗日战争激烈。
风雪重围 1939年冬,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活动在临江一带。部队 冒着风雪,转战了一个冬季,先后歼灭了数千日伪军,年底,退 向东部山区。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后方,调动了数十万 兵力“讨伐”抗日联军。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把部队化分成一 支支小分队,零散潜伏在各山林地带,跟敌人进行“麻雀战”。 日军围剿了两个多月,也没有找到杨靖宇的队伍。 1940年2月的一天,杨靖宇带着十几个人,来到濛江以东的山 林。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地上铺着三尺多深的积雪,周围
阅读方法解密: 理解场面描写
概念: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 体情况的描写。 作用: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 看刀!”
大刀队员们的呐喊,表现出中国守军誓死卫国 的抗争精神。
阅读方法解密: 理解语言描写
概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 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 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 世界。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 敌人疯狂,我军英勇;敌人的吼叫歇斯底里,我军的 喊杀声响彻天地!“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等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 守军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同样是写战斗失利,作者使用的词语有哪些不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样是写战斗失利,“暂时退守”是我军在“众 寡悬殊”的情况下作出的正确决策,有赞扬之意;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是对敌人被打惨状的痛快 描述,表达了对日军的鄙视。
一天下午,敌人发现了他们,又追赶上来。傍晚,杨靖宇带 着五个人,来到了一个靠近林中小路的地方,他们不敢生火,在 雪地里蹲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传令兵出去探听情况,遇上一个伐木工人,他 想到司令员衣服单薄,就说服这个工人,花钱买下了他的旧皮袄。 杨靖宇见传令兵手里拿着一件旧皮袄,马上严肃地问:“哪里弄 来的?是不是违犯了纪律?”传令兵说明是买来的之后,杨靖宇 的态度才缓和下来,便把那件皮袄给一个伤员披上了。 中午时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他们采取“拉网”战术, 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情况十分危急,杨靖宇便要大家分散突围。
从日军“全副武装”可以看出他们早有准备;行 迹败露,偷袭不成,却又以士兵失踪为由,要到中国 驻军的领地去“搜查”,这一切都在日本侵略者的计 划之中,可谓“蓄谋已久”。当日军行动被中国官兵 发现后,他们的回答却气势汹汹、蛮横无理,可见这 是一种“挑衅”行为。
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guǎ)悬殊, 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 城……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 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 杀得哭爹(diē)喊娘,狼狈(bèi)而逃。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以拉开“序幕”作比,形象地揭示了卢沟桥事变 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仿写: 请你也试着写一句比喻句。 _示__例__:__幸__福__是__染__色__的__画__笔__,_能__染__红__鲜__花__,_也__能__染__绿__树__叶__;___ _能__给__清__澈__的__湖__水__染__上__透__明__的__质__感__,_也__能__给__纯__洁__的__心__灵__涂____ _抹__一__层__辉__煌__。__暂__时__的__,__曙__光__就__在__眼__前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