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去年5月份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又会迎来新一轮改革。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不仅失去国家信誉的保障和政府的兜底保障,同时还要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对大小银行的竞争格局带来了很大影响,也为储户选择银行办理业务方面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竞争格局
存款保险是一种金融保障,存款保险制度其实就是各家符合条件或规定的金融机构集体构建的一个保险机构。
各个机构按其投保比例缴纳保费,作为存款保证金。
这些保证金在其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者面临破产倒闭时可以申请利用,从而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存款人的利益,避免出现挤兑风潮,影响市场稳定。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种类差异
存款保险制度可分为隐性与显性两种。
前者是指对存款人及其它非存款债权人所提供的保障的存款保障计划并没有相关条文的保护;后者指借助相关法律规定,将相关事宜加以明确规定,使存款人或其它相关人士得以保障的制度。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作为指导,造成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基本都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的局面。
由政府一方根据其自身的理解而为,而非所提倡的依法办事。
隐性制度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常会出现类似事由多种处理结果的现象。
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大而不能倒”现象,展现出在面临相同危境情况下,大型银行与其他银行的不同。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有违所谓的市场公平也极易挫伤中小银行的竞争积极性,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反,显性存保制度则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存款保险制度运作的相关规则、流程、最高保障额度、保险基金的来源及金融机构停业时保险人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处理相关问题时有所依据,不失公平,实现真正的依法办事。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存款吸收稳定性
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来源主要是存贷款的利差收入,这一因素使得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就是银行的存贷款多少,也成为反映银行规模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因其自身规模、经营能力和资产结构等方面在面临经营困难时破产的可能性更大,存款人存款的不到保障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存款人的损失在有存款额度保护上限的存款保险制度环境下会进一步被放大。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存款有向国有大中型银行涌入的倾向,导致各中小型银行的揽储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不利于整个国内市场的存款稳定性。
(二)储户风险偏好
在存款保护限额内,无论银行是否面临危机也好,被破产清算也好,存款人存款均可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自央行取消存款利率限制后,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都对存款利率进行相应上浮。
储户在选择银行时,对利率的敏感度将超过存款的安全性,从而使其成为选择银行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相比较之下,在其他条件相似时,储户会偏向选择较高利率的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即存款人的风险偏好上升。
(三)成本
显性成本即金融机构需要缴纳的保费。
无论按照固定费率或是差异费率收取保费,金融机构都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以确保在日后经营困难时渡过难关。
存在存款保险机构?o保费只有极低的收益率,由此带来的收入损失将直接计入成本,直接导致经营成本上升。
揽储压力的加大会迫使中小银行向储户提供较高的利率,无论是单一保费定价模式还是不合理的风险区别定价模式都会促使一浮到顶的银行为此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利差收入的再度缩减,而且存款数额也难以和国有大行相比。
由此形成的隐性成本也会间接压缩银行
的利润,促使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
三、存款保险制度对利率市场化的思考
借助利率市场化的金融背景,利率由资本市场决定。
此时的利率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波动性增大,可控性减少,对存款机构极其不利。
除此之外,由于利率市场化放开了利率管制,会很容易造成银行同业间的利率竞争,银行利润空间会被缩减,使银行更容易受到运营环境的影响,使得中小型银行更加艰难。
还有在利率受到金融当局的严格管制时,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受到限制,让银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不敢去从事于高风险的投资。
但是随着利率限制的解除,银行就有可能为了获得高额回报弥补损失而选择高风险的投资组合。
此时若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四、存款保险制度对竞争格局的改变
(一)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
截至2014年底,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累计达到199.3万亿元。
尽管我国银行业发展迅猛,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股权结构简单,国内银行多为国有性质,民营银行的发展十分艰难;二是数量少,截至2014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有4091家。
因此在利率受到较为严格管制的背景下,金融供给和需求搭配不合理十分严重,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此时建立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就十分有必要,而存款保险制度就为推进股权多元化进程提供一个相对稳妥的运营环境,保障了该体系的平稳建立。
(二)提高银行体系效率
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作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摆在银行经营者的面前,五大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占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比重自2008年的51%下降到2014年的41%。
从理论上来讲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会促使同业间的竞争越发充分。
但现实是,我国中小银行偏好与大中型银行进行竞争导致资源不合理运用,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该制度为民营银行提供机会和平台,提供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金融产品,加快同业间的竞争,进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效率。
(三)推动银行业创新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强势冲击,银行将会迎来更加严格的考验,必须位储户提供更优质新颖的服务来留住招徕客户。
一是表内创新,转移目标至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寻求新的市场;二是表外创新,增加非利息收入,以缓和利率上浮带来的经营成本增加利差收入降低的困境;三是与时俱进,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oto 模式经营。
存款保险制度可为银行分散在此过程中遇到的系统性风险,减少银行不必要成本费用的增加。
五、存款保险制度的不足及改善
(一)诱发道德风险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为会存款者带来的保障会使得其风险偏好上升,可能不顾银行的综合能力,将钱存到将利率一浮到顶的银行;另一方面,成本上升导致银行可能为追求利润不顾资金安全性而选择一些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
(二)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多重职能
除了提供救助的职能外,还应赋予其监督的职能以预防金融机构和银行道德风险带来的金融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及制度,制定有关存款保险的法律法规,去年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就是很好的开头,清晰标明了保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升透明度
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在评价银行经营能力时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
金融机构应就其经营报表等相关信息定期向公众进行准确的披露,使公众对其经营能力有相应了解,并能
够依此独立选择合适的银行。
公开带来的透明度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道德风险带来的金融风险,减少因风险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