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50句(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二)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赏析:朽木不可雕也,意为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或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解释: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赏析:此句劝勉人们警惕“巧言令色”,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解释: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赏析: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知识和才能,应该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向别人学习。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
解释:智慧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赏析:在儒家哲学里,“仁”不仅是一种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伦理化的道德理想,而且是人所获得的一种可以与物同体、共构、通情、会意的精神境界,“仁”是儒家道德本体的最高境界。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篇》
解释:不担忧人少而担忧不平均,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人人均等便没有贫穷,和平安定便不觉得人少,国家平定便没有倾危。
赏析:此句说明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治理国家的关键首先在于要能够平均地分配财富,使百姓都能够衣食无忧,使人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赏析:此句是孔子对卫国的大夫孔文子的评价,体现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
也篇》
解释: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赏析:此句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准则,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篇》
解释: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
赏析:“不怨天,不尤人”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理想人格宽厚的一面,一个人要有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态度,使人性得到全面发展。
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篇》
解释: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
赏析:“不怨天,不尤人”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理想人格宽厚的一面,一个人要有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态度,使人性得到全面发展。
10、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篇》
解释: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赏析:此句体现出一种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篇》
解释: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赏析:此句语出《论语》,孔子表示只要自己做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就不用担心和恐惧。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篇》
解释: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
赏析:此句通过写贫富两种状态的表现,“无谄”指不奉承、阿谀,表现出处于贫困境地时的坚强和自尊;“无骄”指不狂妄、自大,表现出处于富裕境地时的谦虚和清醒。
1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
解释: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赏析:此句言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知天命、懂礼义、明是非。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
解释: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赏析:此句强调“义”的正义性,有智慧的人,在短暂的人生里,视荣华富贵如同浮云。
1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解释: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赏析:此句是孔子人生哲学的精要概括,“道”为总领,“德”为内核,“仁”为纽带,“艺”为肱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赏析:此句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信”是一种态度,守天道是天经地义的,应该信守,所谓“无信不立”。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解释: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
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赏析: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
18、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解释: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赏析:此句叙述了七十岁时人应当达到的修养,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解释: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赏析:只有坚持学习,善于积累知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此句是孔子治学读书的经验之谈,充满辩证关系,千百年来成为了人们读书学习的格言名句。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篇》
解释: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
赏析:此句强调了人们在追求自己财富的时候,要坚守正道,不要用不正当手段,以保持君子的尊严。
21、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篇》
解释:多听别人说话,不要说你觉得可疑的,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失。
多看别人行事,不要做你觉得不安的,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赏析:此句警醒人们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避免错误和过失。
2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篇》
解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赏析: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
解释: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赏析:此句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教育态度,强调学习和教育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2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解释:不参加农业生产活动,分不清稻、麦等谷物。
赏析: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2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学而篇》
解释: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赏析:指君子不自重就不令人敬畏。
2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篇》
解释:(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
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赏析:此句强调了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解释: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的呢?
赏析:此句讲述了三个学习、育人的原则,既是孔子教育他人的准则,也是孔子自身行为的写照,反映了孔子爱好学习、无私育人的品德。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篇》
解释:有志之士、仁义之人,决不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只会因勇于牺牲来保全仁义。
赏析:孔子认为,“仁”的纯洁性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充分反映出孔子对“仁”这种精神价值的崇高追求,“杀身以成仁”这一伦理原则,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
维护正义、战胜邪恶。
2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解释: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
赏析:孔子认为,人的品格和言行不一定相一致,所以不能以人废言,表现出对人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3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篇》
解释: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赏析:指人们面对错误时,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
3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
解释: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赏析:此句提出了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3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
解释: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赏析:此句说明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
3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篇》
解释: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赏析:此句体现了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个人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应联系在一起,这是为官的基点。
3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篇》
解释: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赏析:此句阐明了孔子的从政立场,即一切按照道义来行事。
3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篇》
解释:上层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就好比是风,平民百姓的道德品质就好比是草,当风吹到草上面的时候,草就会跟着风的方向倒。
赏析:此句强调了领导做好垂范表率的重要性。
36、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
仁篇》
解释: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失要婉言劝阻;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心意,仍然要恭敬父母不要违背他们,虽然忧愁但不能有怨气。
赏析:此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孝道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当父母有了过错,作为孝子就一定要加以劝阻,但要注意态度恭敬、语言委婉,不能心生怨恨。
3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
解释:服事君主太频繁,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过频繁琐碎,反而会被疏远。
赏析:此句强调事君、交友的中庸之德。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赏析:此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谨慎、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实践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基本道德规范。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篇》
解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赏析:“欲罢不能”的科学原理就是当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感觉到了“奖励”,就会持续的做下去,此典故给予人们一个关于学习的启示:学习不一定是要刻板教条的强按牛喝水,而可以通过循序诱导使学生渐入佳境。
4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篇》
解释: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赏析: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41、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做事要再三思考后再行动。
赏析:此句强调了决策和行动之前的重要性,不要盲目做事,提醒我们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应该深入思考,并仔细权衡利弊。
4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
解释: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赏析: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43、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篇》
解释:你应该努力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使自己流俗为小人式的市侩。
赏析:此句劝勉人们塑造高尚的人格,君子博爱众生,大公无私,在学业上一心修德,不求
功名不为利禄。
4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篇》
解释:贤明的君主任事臣下以礼待之,则臣下敬事君国事务必然忠心耿耿,竭尽其忠诚心智。
赏析:礼贤下士,必得栋梁之忠臣。
古来国家兴衰,无不基于礼,重礼则国治政平,无礼粗暴,必致暴政苛敛,大则亡国灭族,小则殃及其身。
45、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篇》
解释:使境内的人民高兴而无怨恨,使境外的人民心向往之,愿意投奔。
赏析:此句阐明了为政者的治国之道,只有清明廉洁而又一心为民的治理者,才能赢得民众的敬仰。
4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
解释:仁距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诚心为仁,仁就到来了。
赏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此句强调了修养靠的是自觉,“仁”是内在的品德,如果一个人真想成为仁者,只要其内在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
47、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篇》
解释:国家兴盛,如果不能为国尽力而生存在贫贱之中,这是读书人的耻辱;国家政治黑暗、混乱腐败,却以不正当的手段独享富裕奢侈的生活,这更是可耻的。
赏析:对于一个有大德茂才,高远志向的君子来说,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高于一切,所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猥琐偷生是可耻的。
4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
解释: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赏析:古人对于父母,除听从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在古人看来,继承先人未完成的功业,这是“顺”的行动。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篇》
解释: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赏析:此句说明为政者在选拔官吏时,官吏的清廉会影响到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得失存亡,所以必须要选用贤能之人,为民谋福、为国效力。
5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论语·为政篇》
解释: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
却没有廉耻之心。
赏析:此句提出了治国的方法——法德兼行,用道德教化百姓的同时,也要用法律威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