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声音的特性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其核心是音调和响度。

学生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课的内容声音的特性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

由于它在本章中是重要和核心知识,所以在本学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体会各个概念的不同及找出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目标解析:
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就是指通过“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探究”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通过辨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来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不易区分。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和区分概念,其中
关键是通过实验来探究。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准备使用直尺、音叉、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因为使用这些实验仪器,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
让学生安静下来感知周围有哪些声音?你们是如何区分开这些声音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引出声音的特性。

(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有更深的感知。

)
(二)进入新课:
问题一:什么是音调?它由什么因素决定?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对音调有个认识,再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音调的决定因素。

师生活动:
小问题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的低音部分与最后高音部分;同样是歌,有的调高有的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实验探究: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记录实验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较,音调。

可见发声体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小问题2: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他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小问题3:频率和音调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小问题4:蝴蝶翅膀在振动,蚊子翅膀在振动,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听得到蚊子翅膀振动的声音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3页内容,并总结: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 Hz到20000Hz;高于20000 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 Hz 的声叫次声波。

提示:人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例: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变式练习:弦乐队在演奏前,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问题二:问题二:我们听到的声音有强有弱,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对于我们很熟悉的响度,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师生活动:
(1)将钢尺伸出一定的长度,然后用手轻轻的按一下刻度尺,让学生观察钢尺弯曲的幅度,并让学生听声音。

(2)将钢尺伸出相同的长度,然后用手重重的按一下刻度尺,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弯曲的幅度,并让学生听声音。

小问题1:两次钢尺的弯曲程度有什么区别?两种情状下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哪一次要响亮些?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

老师引导总结:物理学讲钢尺弯曲的幅度叫做振幅,比较两次实
验可以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说明声音的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小问题2:既然声音的响度是有物体的振幅有关,我到操场上讲课,我的声带振幅没变,你们在教室还能听到我的声音吗?这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声音的响度有物体的振幅有关说的是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还与我们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问题三:听同一首乐曲,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分辨出来什么是二胡,什么是小提琴,什么是古筝……这表明在声音的特性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什么呢?有什么决定因素呢?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出音色及音色的决定因素。

师生活动:
物理学中,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老师可以用教室的不同物体发声让学生体会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五月的苍山,鸟语花香,流水潺潺。

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能分辨出鸟叫声和流水声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变式练习:梁代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我们能分辨是蝉鸣声和鸟鸣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平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六、目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小
2、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否是熟人,这是因为 ( )
A.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大小不同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答案:BBA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

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区别。

所以在《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展开。

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

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尺子、梳子等进行实验。

然后,让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

最后,引导学生对“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和“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区别,共同得出“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的结论。

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建立巩固音调、响度的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先从身边的实例来引入,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下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的结论。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三个特性,培养了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1948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