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题文】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谈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肯定要高度重视,应娴熟把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心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懊悔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触景生情
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其次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备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哀痛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协作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受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状况下,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5种写法。
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比较常见,这里重点介绍后三种。
(1)乐景衬哀情:
例:
谢亭送别
唐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2)哀景衬乐情:
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布满着辛酸和哀痛。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3)以景结情
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谈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
会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突然消灭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宏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让人产生诸多情思:或是无限的乡愁或是立功边塞的雄心或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予、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颜色。
例: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直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消灭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矗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憧憬的,他那种坚决的意志、坚韧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5、借叙抒情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布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大事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
如:
怨词二首(其一)
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凉怨情。
6、借议抒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谈论来抒发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谈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生疏感受后的情感推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谈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如: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谈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照旧绿遍十里长堤。
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7、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抱负。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诗人将今昔对比,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责怪。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猛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8、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夜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
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力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高考抒情技巧设问模式
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如何(明确手法)来抒情的?
四、高考抒情技巧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
其次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
五、赏析范例
(2020·朝阳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③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逐:循、沿。
②趣:通“趋”。
③澹:安静。
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对青溪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①借景抒情。
②直抒胸臆。
其次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①借景抒情。
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美丽。
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亮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②直抒胸臆。
最终四句直接抒情。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宠爱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
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美丽。
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亮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宠爱赞美之情。
②直抒胸臆。
最终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始终到生命终点。
【学以致用】
1.(2020高考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际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方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际”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2020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问题: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接受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3.(2020·九江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②阳月:农历十月。
问题: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5.(2014高考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际。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问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①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③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
【注】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杜审言,初唐有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已迁居洛阳巩县。
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
③淑气,春天暖和气候。
④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问题:诗的首联为抒情埋下了伏笔,颔颈、颈联两联与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问题: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参考答案】
1.(1)D
(2)D
(3)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
首联融情于景,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
中间两联触景生情,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直接抒情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2. 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安静得令人孤独,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漫。
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动一层。
4.在艺术手法上,三、四两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赐予客观景物以深厚的主观颜色,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5.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际”的豪迈和潇洒;诗的其次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冲突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衬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6.颔联、颈联承“物候新”开放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这是借景抒情;尾联则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
7.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描写渲染苍茫迷离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本诗接受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学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