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有良好的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尽管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发挥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过度依赖技术的运用,约束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是想方设法的运用课件。有时有些内容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动画、音乐,教师往往会寻找一些只起装饰作用的的多媒体元素代替,这些内容除了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收过去,对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毫无用处。教师的这种偏差往往会体现在很多学科中,比如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固然多媒体能把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但是,这个优势也包含了很大的局限性。图像把人和景观直观化、固定化,会遏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阅读文章,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直观图像,至少在外形上,一千个读者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无形的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文章需要给阅读者留想象的余地。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字虽不能直观的给学生图像的冲击和声音的感受,却给学生留下了想象,所以运用
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适用程度,以使使用的效果最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
2、信息技术只是流于形式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评价一节课往往只是看教师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而且,评价者往往特别关注的只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量,而非质量,因而也就有了部分教师把整合当作公开课、参赛课取胜的"法宝"。课堂上,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每个组派两三个学生代表用powerpoint演示作汇报,这个组上去,那个组下去,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真正引起学生思考的没有多少、没有什么。孰知最后的结果:整堂课的powerpoint连番轰炸和学生的表演只能让整合流于形式。
3、对融合的内涵和目标不理解不清楚。
部分老师将整合的内涵简单化,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就是整合。实际上不然,何为整合?从理论的高度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此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靠信息技术就能够达到的,这是包括了课程设置、教学结构、
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的目标。
4、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
平时教学中,如果每位老师每堂课都制作大课件,时间和精力都远超于备课所消耗的;如果资源共享,找现成课件,只能依葫芦画瓢,课件的改进,对符合的知识点的分析,表现的局限性很大。老师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制作课件的能力也有限,而且不可能让每位教师都精通课件的制作,如何才能快速地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课件存在一定的难度。
老师如何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一步步地实现整合的目标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整合中应切实把握的"精、准、巧"三个原则。
1、"精"的原则
所谓"精",指的是信息资源的选取要科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素材丰富而精彩,老师们往往舍不得放弃,结果却适得其反。冗长而枯燥的信息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准"的原则
所谓"准",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设计要有实效。这里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且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能调动起学生
的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方可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实现不科学目标。
例如,在设计《诚信伴我行》时,我了解到学生身边与诚信相违背的事例大有存在,学生随便也能例举几句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课堂上如果再用司空见惯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导出生活需要诚信的重要性,则显得苍白乏力,学生接受起来心理上也容易抵触。于是我改编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神雕侠侣》的一个片断来烘托,故事的大意:杨过到商场买了一把假冒伪劣的"绝世好剑"到绝情谷营救小龙女,打斗中结果剑断,营救失败。杨过很气愤,拨通了12315消费者热线电话。且把故事制作成flash,讲授时并请同学上台配音。整堂课从内容到表现方式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需要诚信"、"社会呼唤诚信",当然教学目标也顺利地实现了。
3、"巧"的原则
所谓"巧",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要恰当。信息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录音到录像,从图片到动画......各有不同特点,未必最复杂的就是最好的,一味追求高层次可能是一个误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准备《珍爱生命》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让我着实为难了好几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感悟"。"悟"是学生自身的体验。任何的说教在此都显得那么的无力,怎样的情境能让学生去悟?考虑再三,我设置了一个空难模拟情景。模拟情景中,首先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
幅飞机的图片,接着请同学们闭上眼。这时,这幅图片就映在了同学的脑中,"机舱"里传来乘务员柔和的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享受着这一切......突然,音乐声止住,"机长"宣布"由于机械故障,飞机无法回避空难,将于4分钟后坠落,现在您的手边有一张纸和一支笔,您可以写下生命的留言"。紧接着,"嘀嗒"的时钟声就在耳畔响起,学生们睁开眼睛,紧张的相互看一眼,就埋头奋笔书......整个情境只用了一幅图片和三段录音,却让学生亲临其境,似乎真到了生命的最后"4分钟",同学们百感受交集:父母的爱、亲友的情、未完的学业,一桩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学生课后告诉我,他们十分庆幸,空难没有真正的发生,这次"经历"让他们难以忘记,他们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在他们看来,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可爱......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它不仅能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极大的帮助,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必将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学习新时空。这一切都将会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