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一、总则
1. 为加强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管理工作。

3. 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公用经费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财务制度要求;
(2)效益原则:公用经费使用应注重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预算管理原则:公用经费使用应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成本支出;
(4)公开透明原则: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应接受审计、监督,确保公开透明。

二、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与审批
1. 事业单位应按照业务活动需要,编制年度公用经费预算。

2. 公用经费预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经费:工资、福利、培训等;
(2)日常公用经费: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3)项目支出: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3. 公用经费预算应报主管部门审核,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三、公用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经费使用范围、标准和程
序。

2. 公用经费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
(1)合理安排,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2)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3)严禁挪用、侵占、私分公用经费;
(4)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公用经费使用合规、合理。

3. 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公用经费的监督与考核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公用经费监督与考核制度,确保公用经费使用安全、合规。

2. 监督与考核内容包括:
(1)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2)公用经费使用合规性;
(3)公用经费使用效益。

3. 事业单位应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与审计。

五、责任追究
1.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公用经费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财务制度;
(2)挪用、侵占、私分公用经费;
(3)滥用职权,造成公用经费损失;
(4)其他违反公用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

2. 追究责任的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行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等。

六、附则
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 本办法解释权归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七、公用经费的报销与审批
1.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支出需报销的,应按照预算科目和经费使用规定,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报销凭证。

2. 报销审批流程:
(1)报销人提交报销申请,附上相关票据和证明材料;
(2)部门负责人审核报销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
(3)财务部门对报销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予以报销;
(4)对于重大支出项目,需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3. 报销时限:工作人员应在费用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完成报销手续。

八、公用经费的采购管理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规范公用经费的采购行为。

2. 采购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
(2)竞争性原则;
(3)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4)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 采购流程:
(1)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项目、数量、质量、预算等;(2)进行市场调查,获取供应商信息;
(3)组织招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
(4)确定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5)验收采购物品,办理付款手续。

九、公用经费的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
1. 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公用经费内部审计,评估经费使用风险。

2. 审计内容:
(1)公用经费使用合规性;
(2)预算执行情况;
(3)采购活动规范性和效益;
(4)财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

3. 风险评估:
(1)分析公用经费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2)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十、公用经费的信息公开与民主监督
1. 事业单位应主动公开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 公开内容:
(1)公用经费预算、决算;
(2)公用经费使用政策、管理制度;
(4)审计、检查结果。

3. 民主监督:
(1)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群众举报;
(2)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3)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一、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与激励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制度,对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2. 评价内容:
(1)预算执行效果;
(2)经费使用合规性;
(3)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4)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举措。

3. 激励措施:
(1)对公用经费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2)将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十二、公用经费的调整与追加
1.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工作需要确需调整或追加公用经费的,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提出调整或追加公用经费的申请,详细说明理由和依据;
(2)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
(4)经批准的调整或追加公用经费,应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执行。

2. 调整或追加公用经费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工作需要,严控非必要支出;
(2)公平、公正、公开;
(3)充分考虑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十三、公用经费的绩效评价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公用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公用经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2. 绩效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
(1)经费使用目标达成情况;
(2)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3)经费使用对工作成效的促进作用;
(4)经费使用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和改进管理措施。

十四、公用经费的监督检查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公用经费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公用经费使用安全、合规。

2.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1)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预算和规定用途;
(2)经费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浪费、滥用等情况;
(3)采购活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4)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3. 监督检查方式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审计等。

十五、公用经费管理培训与宣传
1. 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公用经费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2. 培训内容应包括: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3)公用经费使用中的风险防控;
(4)案例分析,经验交流。

3. 加强公用经费管理宣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和节约意识。

十六、公用经费的会计核算与报告
1.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准则,对公用经费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

(1)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2)及时反映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
(3)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财务报告包括:
(1)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2)公用经费使用效益分析;
(3)重大支出项目的财务分析;
(4)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十七、公用经费的电子化管理
1. 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公用经费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 电子化管理措施:
(1)建立公用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的信息化;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公用经费使用过程的监控;
(3)实现财务数据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十八、公用经费管理的持续改进
1. 事业单位应不断总结公用经费管理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管理措施。

2. 持续改进措施:
(1)定期评估公用经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修订完善;
(2)鼓励工作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公用经费使用;
(3)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公用经费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进。

十九、公用经费管理的法律责任
1.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公用经费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法律责任包括:
(1)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
任;
(2)对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二十、公用经费管理的实施保障
1. 事业单位应加强公用经费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 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公用经费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加强公用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3)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公用经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4)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一、公用经费管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
1. 事业单位应建立公用经费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定期对公用经费管理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

(1)考核公用经费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评价公用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
(3)分析公用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将评价结果作为单位工作考核和人员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十二、公用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
1. 事业单位应加强公用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公用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内部培训、会议等形式,普及公用经费管理知识;
(2)利用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媒介,宣传公用经费管理政策;
(3)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公用经费管理经验;
(4)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用经费管理风气。

二十三、公用经费管理的总结与展望
1. 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公用经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

(1)总结公用经费管理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
(3)展望未来公用经费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规划。

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公用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国家财产安全。

通过明确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审批、使用、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公用经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事业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不断完善公用经费管理机制,提升公用经费管理水平,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