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相关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卫生部组织的职业病危害调查结果显示,83% 的乡镇工业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34%的 乡镇企业劳动者接触尘、毒等有害作业,职业病患 病率4.37%,可疑职业病患病率达11.41%。全国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村人口总人数就超过2亿。其中,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约1亿,还有留在乡镇企业从事工 业劳动的1亿多农村劳动力。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 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1)、防毒与防治职业中毒
1979-1982年,在29个省区市和9个工交部门 企业中,对接触铅、苯、汞、有机磷农药和三硝 基甲苯等5种毒物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和车间空 气中毒物浓度测定。检查职工987900多人,受检 率为95.75%。普查结果显示:5种毒物浓度平均合 格率分别为:铅40.40%,苯64.6%,汞53.65%,有 机磷农药50.22%,三硝基甲苯43.45%。初步诊断 为慢性中毒者达12860人,总患病率为1.3%。

2)、防治环境下作 业的职工都分别采取了机械化、自动化等综 合措施,改善了工作条件。

对噪声和振动危害的防治,1979-1981年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噪声普查。卫生部、 国家劳动总局联合颁发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 标准。研制颁布了职业性局部振动疾病诊断 标准、防治办法及处理原则。

其三,境外职业危害转移,部分私营企业 野蛮作业,不重视改善劳动用工条件,以牺牲 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得经济效益; 其四,职业病防治机构受到冲击,有的为自 谋生路而转为综合医院,人员流失情况十分严 重。

4、有法可依,逐渐规范阶段

始于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国家先后出台了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10多个,卫生 标准规范近100余个,对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做 到了有法可依,五年后的今天,正向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方面过度。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 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 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的定义


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 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截至2006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万余例, 其中仅尘肺病已累计死亡14万多例;1991年至 2006年累计发生中毒38412例,其他职业病21708 例。仅2006年一年,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 达8000亿元。

企业的主要分布:乡镇、三资、民营个体 企业; 行业分布:职业危害分布于30余个行业, 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为主。
(二)、主要特点: 1)、职业危害不断从境外向境内转移, 2)、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3)、由在职职工向散在农民工转移 4)、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

(三)、 职业病患病现状

1、涉及企业广,接触人员多。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行业包括汽车制造与维修、 化工医药、橡胶制品、制鞋与皮革加工、建筑与建材、 农药生产、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机械与仪表、船舶制 造与维修等行业。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达230多 万人,占全市产业工人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业工人占27.9%、集体企业18.4%、乡镇企业52.4%、 三资企业1.3%。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例:(1)在焊接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锰烟、锰 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等化学因素。 (2)在锅炉生产车间,煤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煤尘等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 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职业病的特点

(一)职业病健康损害严重。患职业病后可造 成多脏器损害,不少的职业病一旦患上就不可 治愈,有的职业病危害还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职业病不但影响健康,丧失劳动能力,还 可导致死亡。由于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 致残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
近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高度 重视,多次对社会影响大的职业病事件做出了 批示,有: 1)、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箱包加工企 业发生农民工苯中毒事件,5人死亡、12人患 病。“白沟事件”震惊全国,时任国务院总理 的朱镕基批示彻查。 2)、2003年,在福建仙游东湖村打工的 数十名贵州农民工,被发现患有严重矽肺病。 “东湖事件”被温家宝总理批示公开通报。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 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 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 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 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二)职业病具有群发性

据卫生部组织的职业病危害调查结 果显示,83%的乡镇工业企业存在不同 程度的职业病危害,34%的乡镇企业劳 动者接触尘、毒等有害作业,职业病患 病率4.37%,可疑职业病患病率达 11.41%。全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 村人口总人数就超过2亿。其中,农村 进城务工人员约1亿,还有留在乡镇企 业从事工业劳动的1亿多农村劳动力。

据1985年统计,在4495年名潜水员中,有 960人患过急性减压病。交通部于1984年颁 布民用作业潜水员体格选拔标准。按标准挑 选潜水员,正确选择减压方案,是预防减压 病发生的关键。

3)、防治职业肿瘤
1982-1983年有关部门与全国总工会联合组 织现场调研了460个厂矿企业,共调查近16万余人, 在所调查的8种有毒物质中有石棉、氯甲醚、联苯 胺、苯、砷、焦炉逸散物等6种致癌物所引起的特 定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1957至1958年卫生部组织了13个省、市、 区的10万余名粉尘作业工作中工人的肺病普 查,国务院1956年曾颁布《关于防止厂矿、 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 我国总结出了经典的防尘降尘“八字方 针”,即“水、风、密、革、护、宣、管、 查”,高温中暑等职业病也基本得到控制。”



防止有毒物质危害:1952年,政务院批发了关于 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1956年卫生部发布职业中毒和 职业病报告试行办法。在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 中,规定了作业地带空气中有毒气体,蒸气及粉尘共 51种的最高容许浓度。经过积极防治,严重的急性中 毒事故得到控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 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深圳捷霸电池厂镍镉电池生产线女工们
第二部分

我国职业病防治进展
一、全国职业病发展历程 (一)、全国职业病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起步很早,新中国成立 后就开展起来了。在放射卫生、食品卫生、环 境卫生、学校卫生和劳动卫生这“五大卫生” 里,劳动卫生最受重视、发展最快。

(三)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 害往往被忽视; 职业病的发病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 不同的职业病潜伏期也不一样,一般为5-10 年。


(四)职业病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社 会的构建

职业病患者多为壮年劳动者。2006年新增 的700余例尘肺病患者中,80%多为家庭主要 劳动力的农民,一旦患病,家庭失去主要经 济支柱,治疗费用昂贵,劳动能力丧失,甚 至死亡,造成家庭解体、老人无人赡养、孩 子失学、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例 也屡见不鲜,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2004年,广东惠州两家电池生产企 业接受检测的1021名职工中,177人镉超标, 2人镉中毒,被确诊为职业病。广东“镉增 高”事件受到舆论关注。 4)、2006年,重庆某车间4名职工患肺 癌死亡。“致癌车间”的报道不胫而走。

幽灵般的职业病:我们不得不防的灾难

它像一个幽灵,从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 向计算机、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蔓延; 仅2006年一年,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000 亿元——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和1954年颁布的《宪法》及其有关部门陆续公布各 种规章制度中,都有“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 健康”的规定。全国工业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积极 领导,稳步前进,面向生产,依靠工人,预防为主" 的工业卫生工作方针。

防暑降温:五十年代初期,为防止工人中 署,采取综合性防暑降温措施,基本控制了重 症中暑现象发生。卫生部、劳动部、总工会于 1960年联合发布关于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推动了这项工作深入发展。

广东惠州电池生产企业女工付洪琴的遗言: 真不该进这家电池厂

女儿浑身皮肤乌黑,女工周华琼担心女儿的未来
第三部分、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

(一)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据不完全统 计,在全国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有1600余万个, 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 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因此,职业病 危害突出反映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私 营企业。

农业劳动卫生:劳动卫生的重点在预防田 间中暑,控制农药中毒,农药污染土壤、粮 食等方面。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加强 农药安全使用管理和操作规程等规定。
2、稳定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在上世纪70-80年代以前的,卫生部组织进行了5 种毒物普查、8种职业性肿瘤调查、尘肺流行病学调 查、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等全国性大规模 的职业卫生调查研究。“这些大规模的调查,为正确 评价和控制我国的职业危害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
4)、农业和乡镇企业劳动卫生

1982-1984年间,卫生、农牧渔业、公 安等部门先后发布农药安全使用规定、通知 和农药中毒卫生管理办法(草案)。国务院 决定停止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生产,以控 制高残留农药的危害。
3、陡然逆转阶段
职业病防治形势在上世纪90年代陡然逆转,出现 震荡,归纳了四个原因: 其一,经济体制转型,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 业病防治难以独善其身; 其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乡镇企业,或 进城务工,绝大多数只能从事脏、乱、差的工种, 职业病危害难以避免;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危害的防治,1978年卫 生部、第四机械工业部联合颁布微波辐射暂 行卫生标准。

高山病(高原病)与减压病(潜涵病)的 防治,在高海拔地区人的劳动能力较在平原 地区降低30-50%。因此,劳动定额要相应 地减少,在注意防寒保暖、保证膳食供应和 合理营养,控制劳动期限的条件下,控制劳 动时限。作体力劳动是可以的。
职业病相关介绍

美年大健康

第一部分 职业病基础知识
一、职业病的定义

(一)广义职业病:职业病是劳动者在 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二)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政 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具有一定范围的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 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 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 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 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 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 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