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机解(伤寒直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病机解(伤寒直入)

岐伯有道

太阳病病机

太阳主肤表而统营卫,"为一身之藩篱"外斜由肤表而八,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邪热盛于表位,故称之为太阳病。《伤寒论》第4条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太阳病又含有疾病初期的意义。

太阳病的基本病机是:风寒外袭,营卫受邪,失其调和。心主血属营,腑主气属卫,皆藏于胸中。清,柯韵伯《伤寒论翼?太阳病解第一》云:"营卫行于表,而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营卫病则心肺病矣。"认为"心肺为太阳之里"。所以,太阳病虽是风寒外袭肤表所致,实际上是心营、肺卫受邪而引起,故其病机变化多涉及胸中。从经络的联系来说,尽管小肠、膀胱属太阳,且常有经邪入腑的病机变化,但这都是心营、肺卫之邪不解而传变的结果。

一、营卫不调

营为阴,卫为阳,阴性沉降而静,阳性升散而动,二者充斥于一身之表,一升一降,一动一静,保持正常的固外开阖的生理功能。所谓营卫受邪,失其调和,就是营或卫的一方因外加因素,使其力量增强,造成人体肤表阴阳升降失调的状况。风伤卫、寒伤营。风性属阳,寒性属阴。感受阳性(风)外邪,自然使阳(卫)的升散动性增强而跃居优势,形成卫强营弱的病机。感受阴性(寒)外邪,则使阴(营)的沉降静性增强而跃居优势,产生营强卫弱的病机。风来两感,便形成营卫俱实的病机。这就是成无己所谓"风并于卫"、"寒并于营"的道理(《注解伤寒论》)。

当卫强营弱时,卫阳的升散动性占优势,浮盛于外故发热;弱势的营阴其沉凝静性不足,不能内守故自汗出,脉浮缓;自汗出后,卫阳部分散失,肌肤略失温煦,故恶风,这便是所谓太阳表虚证。在营强卫弱之时,营阴的沉凝静性大于卫阳的升散动性,卫阳被郁于肌表之内,不得发散于外以温煦肤表,故恶寒;郁遏于内的阳气因不得外散而升高

则发热。优势的营阴的沉凝静性引起无汗,脉浮紧,并使躯体血行不畅,而产生头身骨节疼痛,这就是所谓太阳表实证。如风寒两感,寒并于营,营阴的沉凝静性增强,则恶寒甚而无汗;风并于卫,卫阳的升散动性增强,但因无汗阳热不得外泄而内郁,故发热高而烦躁,形成表里俱实证,亦称表寒里热证。这些都称为太阳经证。

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表实证用麻黄汤,表里俱实证用大青龙汤。

二、表寒里饮

多为素有水饮内停,复遭寒邪外袭,束于肤表,外寒里饮,相互搏击,壅阻肺卫,使肺失宣降而为病。肺气不宣,故表实而无汗;肺失肃降,故咳嗽而喘逆。且水气流散无定,上阻气道,则喘咳:中阻胃腕,则干呕;停于下而不去,则小便不利、少腹满;如水结不化,则津液不布而口渴。如水气郁结过久,又多有化热倾向,一旦饮与热结,热居饮中,饮为热灼,最难剥离,而病情反复不愈。

表寒里饮与前述表寒里热,虽然皆为表里同病,皆为寒邪外束,但此则内为有形之水饮停聚,即使郁久化热,亦必兼饮;彼则内为无形之热邪郁滞,热势高亢,二者病机性质迥然不同。表寒里饮用小青龙汤,饮邪化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三、邪入经输

足太阳之经脉,起于目内毗,上额,交颠,络脑下项,挟脊抵腰。太阳表邪随经入输,使经气不利,筋脉失养,引起项背强几几等病候,即是邪入经输的病机变化。如风邪入于经输,则表虚而自汗出;寒邪入于经输,则表实而无汗。邪入经愉,表虚自汗者,如桂枝加葛根汤证;表实无汗者,如葛根汤证。

四、邪陷胸中

柯韵伯云:"太阳以胸中为里……阳明以胸中为表"(《伤寒论翼》),而胸中实为心肺所居。故太阳病不解,邪气内传,多是首先涉及胸中,而见心肺症状。邪陷胸中的病机变化,常因其人脏腑盛衰、受邪性质与有无宿疾而不同。一般说,表邪内陷,波及肺脏,以引起肺失宣降为基本病机变化,表现为气喘、咳嗽、吐痰等症状,但其中又有寒化、热化、挟饮挟痰之不同。表邪入里,引起"汗出而喘",或"不汗出而烦

躁"等症状,是邪气热化,肺失清肃的病机变化。如本为喘家,或平素心下有水气者,为表邪内陷所引动,形成寒气挟饮、肺气不利的病机变化,表现为咳喘等症状。

如表邪误下,或发汗过多,或误用火攻等,损伤心阳,使心阳不振,则出现脉促、胸满、烦躁、心下悸、逆满、狂谵等症状。如心阳受损,引动下焦寒气上逆,则发奔啄;或水液停聚而脐下悸,欲作奔啄之证。

五、实邪结胸

胸膈素有宿痰水饮结聚,表邪内陷胸膈,与有形之痰水实邪相结,盘踞胸膈,便形成所谓结胸的病机变化。若是表热内陷,热居水中,水居热外,阻滞气机升降而为病,则为热实结胸。若是寒痰绪聚,则为寒实结胸。凡结胸多表现为胸中痞鞭、心下痛,甚至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等症状。

六、邪陷心下

表邪内陷心下,多因误下引起,其病机变化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是形成痞证,表现为心下痞满、按之不痛,或噫气不除等症状。如是热邪壅滞心下,使气机不畅,则形成热痞。如是胃虚气滞成痞者,是为虚痞或气痞。

如表证误行吐下,损伤脾阳,致使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津液,则引起心下水饮停聚的病机变化。水饮停于心下,主要表现为心下逆满,但因水饮变动不居,也有不同的病机演变与临床表现。如水气上泛,则形成气上冲胸;蒙蔽清阳,阳气不升,则头眩;上凌心胸,则心悸;阻塞胃腕,胃失和降,则呕吐清水痰涎;上涉于肺,则咳喘。水气之成,源于阳虚,阳气不足,又可引起筋脉失于温煦,而表现身为振振动摇。

七、邪热下利

太阳表证而误攻下,使表热内陷肠道引起下利,称为邪热下利,其中有几种病机变化。一是表热内陷,表邪全解,纯属里热下利,症见"利遂不止……喘而汗出",且脉无促象,当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若"脉促者,表未解也",则应继续解表,表解而里自和。二是表邪内传阳明,而里热未实,形成"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其表未解,

仍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兼阳明之下利,是太阳邪盛,波及阳明,阳明里证实是表证引起。治宜解表,用葛根汤,表解里自和。三是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治之,是邪热下迫肠道引起,纯清里热,下利自止。四是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所渭"协"作"挟"解。因一再误下,虚其脾胃,形成外有表热,而内则虚寒,虚寒挟表热而下利,称为"协热而利"。实际上此协热利是太阳波及太阴,可称为太阳太阴并病,即桂枝人参汤证。五是表邪内陷心下之痞证,又一再误下,"利不止",引起下焦滑脱的病机变化,如赤石脂禹余粮丸证。

八、经邪入腑

指太阳经邪不解,循经内传太阳之腑的病机变化。一是邪入膀胱气分,与水相结,水气不化,致小便不利而形成蓄水证。二是邪热入于膀胱血分,与瘀血相结,形成少腹急结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的蓄血证。少腹为膀胱之室,所谓膀胱蓄血证,实指少腹血瘀,有的可见大便下血症状。

九、脏腑阳伤

多由太阳病汗下失当引起。五脏均有阳气,所伤不同,其病机变化亦各异。如过汗损伤肺卫之阳,症见畏寒汗出而不发热。如汗下伤心阳,其病机变化,有表现为上焦心神不安者,出现胸满、烦躁、狂谵;有中焦水饮停聚者,出现逆满、心下悸;有下焦寒气上逆,作奔臃,或饮停脐下而悸动者,已如前述。如吐下防脾阳,也多停饮、气滞、下利的病变,亦见前述。如过汗伤肾阳,病由太阳向少阴传变,出现"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曲伸"等症,即桂枝加附子汤证。如阳虚太甚,则可完金转变变成少阴病。

十、脏腑阴伤

人阳病伤阴的病机变化,主要表现在亡津液,病势向阳明转化。所谓"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说明则病变多从阳明热化。

阳明病病机

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的领域。阳者,热也,明者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