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高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说明

一、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

[识记]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名词、概念、原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包括必要的记忆,即能回答“是什么”。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为全面的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即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单一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问题,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

[综合应用]在“领会”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多项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较复杂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即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

二、本课程学习教材: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合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本课程命题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应根据大纲的规定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的难易程度合理。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40%,较难占25%,难占15%。注意:试题的难易和能力层次要求不是同一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四、本课程重点内容结构

1.重点内容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

2.不考内容

第二部分各章的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识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3.学与教是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领会: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A.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

B.教师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C.教训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D.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E.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A.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C.评价/反思过程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作用

●领会:

教育心理学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识记: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2.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领会: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识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4.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5.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领会:

1.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青年初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