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饮酒(其五)》课件(共30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①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 ②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 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 兰花——幽清高洁、洁身自好坚 贞不屈、不媚俗 竹子——谦逊坚韧,虚怀若谷、 坚毅顽强 菊花——耐寒坚贞,不畏强暴、 傲然不屈,淡薄名利、孤傲
成果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 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居 所也自然会显得偏僻安静。
车马 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 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心远 心志高远,淡泊名利,体现了诗 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 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 了功名利禄。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傍晚的时候,彩霞满 天,倦鸟纷纷飞回自→己 在山林的巢,多美的夕 阳归鸟图呀!就像厌倦 了官场生活的作者一样, 回归了田园。(家 返璞归真)
成果展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隐 居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飞鸟 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 的象征。
飞鸟 陶渊明
山林 田园
偶句全押ɑn韵。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又字渊明,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 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代表作品:
散文: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
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 彷徨挣扎之中。
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 直至病故。
资料链接
《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 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成果展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答:①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菊花,正在专心致志 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 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 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 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 ②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 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你怎能这样呢?内心远离 尘俗,自然就会觉得地处偏僻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釆摘菊花, 在闲适淡泊中无意间看见南山。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愈发美好, 一群群飞鸟结伴而还。
成果展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 是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悠然 体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物我两 忘的心境。 见 指在漫不经心中偶见南山,写出 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闲适淡泊
个 性 解 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远离官 场,回
4.思考:看到飞鸟作者会想到什么? 归田园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3.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不同体裁的诗歌, 韵律、节奏也不同。
古体诗
饮酒(其五)
律诗
春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体诗
雁门太守行
绝句
赤壁

渔家傲
饮酒(其五)
3.如果把 “见”字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 是在采菊之时不经意看到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 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苏轼
4、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 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资料链接
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 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
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 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 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以他的 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 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陶 渊 明
诗文朗读 自由朗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韵脚
结 庐/在/人 境 , 而 无/车 马/喧 。
问 君/何 能/尔 ? 心 远/地/自 偏 。
采 菊/东 篱/下 , 悠 然/见/南 山 。
山 气/日 夕/佳 , 飞 鸟/相 与/还 。
此 中/有/真 意 , 欲 辨/已/忘 言 。
古体诗
为近体诗形成以前, 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 称。每句字数不拘,有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 仄用韵也较自由。
成果展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 是指陶渊明领会到了返璞归真 的自然意趣。
品悠然之真意
6.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什么又说“欲辨已忘言”呢?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悠然自得, 体味到生活的真谛,无法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 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 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躬耕自乐
品悠然之真意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是指什么呢?诗人 体会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
“此”指作者目前闲适的生活,具体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从悠然闲适的归隐生活中领略到的自 然之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真”:找回了自己的本真,遵照本性去生活,便获得了真正的 幸福和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