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学的灵魂——托尔斯泰
今天是8月24日,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38年前的今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遭受非人的凌辱后在太平湖投水自尽。
然而他的名字却没有随同他那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
相反,许多年以后,热爱他的人们一次次将不朽的光环献给他。
为什么这样一个创作了无数鲜活生命,又给无数生命带来愉悦的老人,会孤独地采取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对于老舍之死这样一个悲剧,我们不能忘记。
不是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忘记过去就会重蹈覆辙,我们不允许这种悲剧重演。
下面转入今日的话题,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他的《托尔斯泰传》里,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
对于我们这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精纯的光彩。
在19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
”“他是我们的良知”。
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王增荣老师,他讲的题目是《俄罗斯文学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
俄罗斯在文学史上有三位姓托尔斯泰的作家,我们介绍的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他出身名门望族,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逝世于1910年,享年82岁。
有90卷文集出版,前后用了30年才出齐,只目录就是厚厚的一本。
我国现存二套《托尔斯泰全集》,南京一套,上海一套。
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自己而终了。
他出生在离莫斯创的地主庄园里。
该庄园有400多公顷,属于家族的作从写自己开始,到写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有1700公顷,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等,只苹果园就有40公顷。
托尔斯泰2岁时丧母,9岁逝父。
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资丰厚,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从生活到读书都照管。
他童年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后来他读了法国卢梭的著作,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开始思考俄罗斯社会问题,逐步观察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愚昧和不公正。
青年时代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一年后又转学法律,他通过自学攻读博士学位。
早慧的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1854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童年》,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俄国家庭教师的管教下的生活,写小孩子的心理变化;写家庭教师的愁眉苦脸,无可奈何被父亲辞退;写父亲对人的不尊重等。
后来又发表了《少年》、《青年》,成为他自传题材的三部曲。
1847年他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想了一个改革庄园的计划,他到了庄园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村子,给贫苦的农民送茅草、修房子,农奴表示不理解,更重要的是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使得这位年轻伯爵的幻想成为泡影。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参加了1854~1855年的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其间他写了多篇战地通讯,完成了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
他写了贵族军官们的腐败,冒领战功,写了贫苦
出身的士兵克尽职守、保卫国家。
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进一步看清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反动,而且为他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生动真实地描写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
同时他开创了对战争场面中军官与战士辩证发展心理过程描写的先河,后被西方作家所采用。
为了寻求俄国社会的出路,1857年、1860年他曾两度出国考察。
先到法国,看到法国发明了用于杀人的机器,他不敢恭维这种杀人文明。
他又离开法国到了瑞士,看到一些有钱的人如何虐待一位流浪艺人,后来托尔斯泰以同情心请这位艺人去饭馆吃饭,因为这位艺人落破而受到冷落,他回到家在夜里写小说,破口大骂这个西欧社会。
他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谛,他从小所感受到的,一直在思考的,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他们的隔阂与矛盾,农民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这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映。
作家从根本上讲:一个是民主思想,一个是民族思想,这也是解开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两把钥匙。
俄罗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只有1100多年的历史,相当于我国的唐代,而十九世纪为民主、民族而奋斗的历史使其大放异采,作家始终站在时代思想的前列。
托尔斯泰在他的庄园办起了学校,对农民的儿子进行普及教育,担任地主与农民的和平调节人与陪审员,以期维护农民利益。
同时他对哲学、宗教、思想道德进了广泛的研究。
他的前半生追求民主、民族,对西方社会大失所望,后来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斗士。
他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上层社会享受的,而广大的农民享受不到,他保留着一种农村的纯朴思想。
托尔斯泰晚年追求生活平民化,宣布放弃遗产,遭到家人的反对。
1910年10月28日,他弃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夙愿,结果得了肺炎,11月7日死于阿斯塔堡火车站。
他一生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
他以1812年抗击拿破仑侵略,由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打败拿破仑为历史背景,1863年历经6年,创作了宏篇巨作《战争与和平》;1874年至1876
年创作《安娜·卡列宁娜》;1898年至1899年创作《复活》。
三部巨著反映了俄罗斯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社会历史面貌。
这些著作也是从历史和现实来探索俄罗斯的前途在哪里。
下面简要地介绍这三部巨著: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的史书,共创造了559个人物,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生活为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
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谴责了拿破仑的非正义的侵略,颂扬了俄国统帅亚历山大·库图佐夫英勇机智打败了拿破仑和他率领的十万侵略军,表现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
小说中主要人物是虚构的,全书把贵族分为二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在国难当头仍然争权逐利,沉缅于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别竺豪夫、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等明智的爱国的庄园贵族,俄罗斯依靠他们领导人民打败了侵略者。
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为史诗巨著。
史诗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开创,几千年来成其为史诗的著作在世界上并不多,而《战争与和平》是当之无愧的一部。
称为史诗的,必须有下列条件:1,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件;2,蕴涵着深刻的哲理;3,宏大的规模。
《战争与和平》所以称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登上了俄罗斯文学时代的高峰。
写战争从司令部如何运作指挥到战场上怎么打,从前线的战争到后方的生活交叉进行描写,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其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写作技巧上也堪称是一部世界名著。
《安娜·卡列宁娜》通过青年贵族妇女安娜惨痛的爱情悲剧和年轻的贵族地主列文农事改革的失败,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道德论丧和种种罪恶。
在内容中尽管有许多感情描写,但它是一部社会小说,而不是言情小说。
小说取材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社会生活,这时俄国的贵族分崩离析,资本主义的“文明”逐步渗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社会在激烈的动荡之中。
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年轻漂亮的女性安娜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位比她大20岁,有钱有势的丈夫卡列宁。
好一个“郎财女貌”。
对于这种畸形的婚姻,追求自由的安娜并不安忍,与追求她的年轻军官渥仑斯基相爱,而卡列宁力图保住与安娜的婚姻关系,甚至向安娜说出:你不能把我折磨得那么痛苦。
正是以卡列宁为首的上层社会的罪恶、虚伪、冷酷,造成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安娜最后卧轨自杀。
而另一条线写青年贵族地主列文,也是作者的化身,一边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农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边从事经济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列宁曾经引用小说中一位主人公的话:“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开始刚刚安排。
”一切都翻了身是指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后,旧秩序迅速瓦解,而刚刚开始安排是指资本主义势力迅猛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小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这部长篇巨著在写作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故事写得非常真实,使人读后有一种可触摸感,可读性强,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看这部小说,作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写于十九世纪末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描述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和国家。
是托尔斯泰与当时社会彻底决裂、对其完全否定的宣言。
小说男主人公贵族出身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审员,在审理一件杀人案时,在法庭上见到一位被指控为“杀人犯”的女子,而这个女子正是过去曾被他污辱、践踏过,后又遭他抛弃并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
他内心受到谴责,开始忏悔自己,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去。
由于玛丝洛娃是被陷害的,聂赫留朵夫替她申冤,奔走上诉,甚至在判决后,聂赫留朵夫放弃了家庭、财产,跟随她一同去西伯利亚。
另一方面通过妓院老鸨在法庭作证时对坐在法官、院长、律师席位上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回忆(他们都是她妓院的常客)说明这些大人物才是逼良为娼的罪人。
同时,这个冤案虽然因证据不足一直上诉到皇上,但一一被驳回仍判玛丝洛娃有罪被流放西伯利亚,当聂赫留朵夫表示愿意与玛丝洛娃结婚时,被她拒绝了,原因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前程,后来玛丝洛娃在流放中与一位革命者
建立了爱情。
小说也揭露了“忏悔”是骗人的把戏,人得到永生是不可能的。
当时俄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会神职人员是披着袈裟的政府官吏,他告诫民众想依靠教会主持社会公道是不可能的。
托尔斯泰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产了广泛的影响,不但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敬仰。
他也受到了沙皇当局的迫害,1910年俄国教会最高当局宣布托尔斯泰为“邪教徒和叛教者”并开除他的教籍,他并不屈服仍然为正义而斗争。
托尔斯泰揭露沙俄统治阶级的罪恶,但他不允许以暴抗恶,主张人人自尊,道德自我完善,提倡基督教博爱。
列宁对他这一点很不赞成,可是列宁给予托尔斯泰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认为他的创作标志着“全人类的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托尔斯泰以文学家的天才,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景。
罗曼·罗兰认为《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它再现了整整一个时代,历史的事实与艺术的虚构融合得是那么完美。
他善于洞察、挖掘人的内心奥秘,寻求以最大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复活》更是写出了精神的人的复活,人性的复活!而我感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做体现出的这种精神救赎的人性复活,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所普遍缺乏的。
托尔斯泰说:“艺术家越是从心灵深处汲取感情,感情越是恳切、真挚,那么它就越是独特”。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作家们是何等的重要。
托尔斯泰还说过一句很重的话,“哗众取宠,玩弄小聪明取悦读者的作家,是文学罪犯。
”我们今天很多读者已经不怎么读名著了,而更愿意接受被媒体炒做起来的这种“哗众取宠,玩弄小聪明取悦读者的作家”所写的作品。
若从托尔斯泰说的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这样的作家的作品,无宁是纵容犯罪。
最后还是套用托尔斯泰的话说,我们只有返回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精神本性,才能够足够强大,不容易被其他人和环境做熏染、裹挟,接受错误的生命观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