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讲 大学生人际交往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引入: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每人都是过长的筷子,地狱的人只喂自己所以喂不进嘴里;天堂的人相互喂,大家都吃的很开心)。
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1>2。
事业成功、生活幸福是所有人的奋斗目标和终极梦想。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于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取得成功、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呢?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及重要性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沟通与物质交换的范围;从静态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候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可以说,人际交往构成了人生的主要内容,个人是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也是以人际交往的成功为前提的。
人际交往的成败对人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这个比例数在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报告的研究中更高,他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4000名在一个中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人际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对一个人来说,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呢?这里有必要先看看哪些因素影响人际交往。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表层因素
空间距离(远亲不如近邻)
交往频率(来往密切关系更近,如麻友们、恋人们)
仪表风度(得体的仪表使人更具魅力)
2.深层因素
个性品质: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等。
最重要的是人品
特点相似: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
特点互补:更能彼此倾慕,关系稳定长久。
如夫妻、同伴等。
除此之外,还有注意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见下一个问题: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与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
(理解:“一见钟情”)
在人际交往中,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称为最近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近因效应。
(二)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是指人对他人的多数判断最初是根据好坏得出来的,一个人被除数认为是好的,他就被除数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它好的特质。
(三)刻板印象(stereotypes)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叫社会刻板印象。
如科学工作者严谨但缺乏情调,从事体育运动者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西方人开朗而东方人含蓄等。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意义
大学生由于年龄、性格、气质、阅历等不同,人际交往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大致有:一是积极型。
这类学生大都性格开朗,行动积极,对交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大都热心参与集体活动。
二是被动型。
这类学生在观念上比较开放,主张积极交往,但在行为上不主动,怕耽误业务学习,多是被动卷入交往。
三是沉静型。
这类
学生多数性格内向、孤僻、少言寡语、不善交往,只保持和少数人交往和接触。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喜欢与人交往、渴求友谊。
交往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
健康正常的交往如能得到满足,就会形成一种向心力,对工作、学习起促进作用;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空虚感和烦恼,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很多大学生远离故土和亲人、老朋友,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渴求得到周围同学的关心体贴、爱护、信任和理解。
特别是那些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学生尤其渴望结交朋友。
2、重视与异性的交往。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性心理成熟时期,希望了解异性,得到异性的理解、尊重和爱慕。
正确引导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就会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加深对异性的理解和尊重,使自己更加自尊、自爱、自重,增强用理智控制情绪、情感欲望的能力。
3、交往具有社会性。
随着社会开放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学生渴望走出校园,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这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的原动力之一。
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对校园的组织纪律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会有一定的影响。
4、强化了交际的平等、民主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青年大学生不但要求政治上平等、民主,而且要求交际中平等、民主。
大学生交际的平等、民主观念,使交际双方冲破等级观念的羁绊和心理障碍,使交际方式的单向“辐射”转变为双向“交流”,那种“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说话你得听”的交际方式正逐渐为人们所摒弃。
5、交往过程注重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效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行为准则。
这种时效观反映到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必然要求提高交际时间的利用率和高效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网上交流、电子信件、电话、明信片等沟通形式明显增多,改变了事无巨细非见面在谈的传统习惯;预约、践约的风气逐渐形成,避免了因对方不在或无暇顾及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注意长话短说,开门见山,
尽量避免东拉西扯,没完没了的空谈,等等。
6、交往目的具有价值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用价值的观点来衡量、审视一切社会活动,也强化了大学生交际的价值观念。
过去,大学生交际的主要对象是体现“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亲属、同乡、同事以及好友,并以情感上的交流、心理上的共容为满足,较少考虑交际的价值。
现在,从交际的对象、内容、范围以及样式上,出现了注意价值的趋向,追求实惠。
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路子”。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观念必然要影响青年学生。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案例分析:
伦敦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一家大学里的学生,租住在一家公寓。
他租住后不久,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
那姑娘长得很美,有着天使一般的容颜,深深地打动了小伙子的心。
他每次上楼下楼都能遇见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那姑娘,可他一直找不到借口与她相识,因而他觉得很痛苦,郁郁寡欢。
圣诞节到了,小伙子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举目无亲,寂寞难挨。
忽然,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咯吱咯吱的声和阵阵喘息声,连续很长时间。
那姑娘欢快的呻吟声响和床架咯吱咯吱声一直没有停止。
小伙子想到自己正在孤独悲伤,而那姑娘却在男欢女爱,这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沉浸在沮丧之中的心,使他感到人生彻底地绝望了。
最后,他找了一根绳索,自悬于梁上,告别了人世。
第二天,人们发现,就在那个圣诞节之夜,不仅那个小伙子,那个姑娘也自杀了,是吃砒霜死的。
小伙子听到的那些响声,是砒霜毒性发作姑娘挣扎时发出的,他完全误解了那些声响的性质。
姑娘的桌子上有一份遗书,遗书上说,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她,尤其是在那个美丽的圣诞节之夜。
从内心讲,人人都渴望交往,人与人交往具有很多意义。
人际交往意义:
1、事业上的成功
1)机会增加
2)能力被发现
2、影响身心健康
1)心理健康
2)身体健康
3、家庭幸福
4、对社会的认识
对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之间的群体凝聚力和学习效率。
人际关系是群体内聚力的基础,而内聚力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温暖、安全、愉快,从而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冷漠、排斥、敌意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压抑、焦虑、烦恼的情绪体会,从而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
有人统计,不良的情绪使脑力工作者的学习效率降低70%。
第二、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个体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人际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具有以下益处:给个体以稳定感和归属感,使个体提高宽容和理解的能力;给个体以学习社交技巧的机会,使个体获得社交的经验;给个体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心。
第三、人际关系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和溃疡病等等。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让人喜欢的技巧
有人用以下戏语形容人缘好、人气旺的人:“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鸟见鸟摔。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好人缘,不指望一定人见人爱,但至少也要比较受欢迎。
而这一点,并非强求可得。
有权势者能够强迫别人服从他,但不能强
迫别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他;权贵身边少不了百般讨好他的人,但这些人未必是真正喜欢他本人。
真正受人欢迎的人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人的。
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也正是他人真诚的喜爱和亲近,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曲意奉迎,因为前者是自已人格魅力所致,而后者是他人利益使然。
生活当中的确也有很多人缘好的人,他们与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很好相处,非常讨人喜欢。
但也有少数人,老看人家不顺眼,别人也不喜欢他,处处讨人嫌。
那什么样的人不受欢迎,受欢迎的人又有什么秘诀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结合自己与人相处过程中的体会就会发现,我们与谁呆在一起比较愉快,就会喜欢这个人,愿意与他交往。
也就是说,受人欢迎的人其实就是能在交往中令人感到愉快的人。
你可以强迫别人服从你,但永远不能强迫别人喜欢你。
(一)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
说起个性与交往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性格外向者其个性利于交往,而内向则于交往无益。
一些个性文静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腼腆少语,不如别人洒脱自如,侃侃而谈,因此确信自己难有好人缘。
其实,对于人际交往而言,良好的个性不在于内向还是外向,活泼还是沉静,这些于交往仅仅是特点而非优缺点。
在人际交往中有积极影响的个性特点主要有两个:积极、自信
1、积极。
不在于内向外向,而在于积极消极。
性格积极乐观者富于感染力。
是否受人欢迎的个性,不在于内向外向,而在于积极消极。
个性积极者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与之相处,如沐阳光,自然令人感到愉悦畅快;个性消极者悲观阴沉,多疑狭隘,与之相处,如顶乌云,必定令人感到忐忑压抑。
乐观积极的人,如果是一外向者,就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笑声,其乐观的情绪极富感染力,能让人心境豁然开朗,郁闷的人也会愁云一扫而光;如果是一内向的人,其温和宽厚的态度,也能给人
一种可信可托的安全感,其温柔宁静的劝慰,可以使忿忿不平的人心境平和,前者如眩目的夏日,以热情令人倾倒;后者似和煦的冬阳,以温暖令人心仪,都会有不错的人缘。
2、自信。
自信的人宽容大度,容易相处。
自大者令人反感,自卑者易受伤害的脆弱自尊令人无所适从,且容易导致摩擦。
只有自信的人宽容大度,平易随和,容易相处。
有的女大学生容貌出众或家境优裕,因此滋生优越感,为人傲慢自大,必令人生厌;而有的女生因自卑太过敏感,如林黛玉般常耍“小性子”,与之相处动辄得咎,也会令人敬而远之。
这都是应该避免的。
(二)遵循“三A”原则
1、接受(accept)“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欢迎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
”认可他人。
挑剔会让人失去朋友。
2、赞同(agree)对别人引起你共鸣的观点表示赞同,给人知已感。
反驳则会树敌。
对别人引起你共鸣的观点坦率而真诚地表示赞同,会给人知己之感。
处处抬杠和反驳则会给自己树敌。
但即使表示赞同,也要注意语气。
一句简单的“是呀,我也这样想”“我和你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足够让对方倍感知音,认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从而更主动地与你交往;若是回答“废话,那还用说吗”或“本来就是,你才知道呀”,那就等于告诉对方,他是弱智,他的观点你早想到了。
这么一来,明明你是同
意对方观点的,但却是以伤害对方自尊的方式告诉他的,这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赞美(admire)真诚的赞美会引起别人行为发生自己所期待的改变。
指责和批评则让他人表现更坏。
(三)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
1、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
美国当代著名演讲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发现,人对自己的名字看得惊人地重要,所以他曾说:“记住人们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予别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
”反过来,如果你把别人的名字忘掉或者记错,在交往中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谈话是否能够起到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的作用,就要看谈话过程是否令人愉快了。
如果想掌控谈话过程,让谈话有令人满意的氛围,就要抛开自己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
许多人会有意无意地将谈话作为表现自己的舞台,如果你想要取悦对方的话,就不要与他争着表现,而是要让对方成为舞台的主角。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积极参与到这个话题里面去。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并有了解,也没关系,你可以直接就你不懂的地方请教对方,这一定能让你的聊天对象谈得眉飞色舞,感觉与你很投机,而你也不吃亏,因为你从谈话中获得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知识。
女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切忌不要为了展示自己的才气,就照自己的专长自说自话;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时,这样的女孩会给对方很大压力,同时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从而情绪低落,谈话会冷场。
3、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
有人认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会让人佩服,从而获得别人的好感,其实正好相反。
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
”耐心而专注地听对方说话,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获得自尊的极大满足。
而对于给予他这种满足的倾听者也会报以特别的好感。
一个善于倾听的女孩会给人善解人意的印象,而想以伶牙俐齿让人青睐的人则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从而让人敬而远之。
(四)密切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1、给对方“特殊对待”
受到“惯例对待”会让人认为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受到了贬低,从而也将对方的好意贬值;而受到“特殊对待”则让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于是对对方也会抱有特殊的好感和态度。
给对方特殊对待,让你所欲深交的人感觉到他在你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是密切关系的很好的技巧。
2、适度的自我暴露
除了少数城府极深的人出于防范不易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有较强的倾诉欲。
女性好合群、不喜孤独、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其更是心里难以盛下事。
但是我们心中总有一隅,只向极少数知己敞开。
女大学生们常常会与同性密友说说悄悄话,彼此袒露自己的小秘密,这便是自我暴露。
这种极私密的交流往往会巩固友谊,使双方关系更“铁”。
当我们想让人际关系升温时,适度的自我暴露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女性而言。
倾诉一点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吐露一点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能让对方感到深受信任,出于感动和交往中的对等原则,也会向你倾吐心声。
一旦有过一次这样的交流,双方都会视彼此为心腹之人。
(“推心置腹”)
当然,这一技巧的关键主要在于“适度”。
对关系尚处一般的人吐露自己的秘密,在一定程度上要冒点风险,所以,说什么,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就得把握好,否则弄巧成拙,秘密在不当的时间地点外泄,会使自己很被动。
同时,逢人便说自己的“隐私”,搞得自己没隐私,不但不会获得朋友,还会被人看作“二百五”。
3、请对方帮小忙
按人际关系的公平理论,一方过分受损或过度受益都会破坏人际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如此看来,麻烦别人为自己做事应该于人际关系无益。
但是如果请对方帮的忙并不大,而帮这个忙对方又是最合适的人选,且对他来讲是举手之劳,并且在小忙帮到后以合适的方式表示感谢的话,这个忙就会将人际关系推向深入。
请人帮这样的忙,对别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压力,还能给对方一种成就感,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长处得到了承认,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受人之托的一方往往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但不会厌烦,还会很满足。
在这种心理氛围中,两人关系容易很快亲密起来。
(五)注意交谈艺术
交谈是人类语言表达活动中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
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以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交谈对话的主要方式有:
1、商讨式交谈。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主体常常通过与交往对象的相互讨论,共同协商,以求得在某些问题的一致意见,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议。
这种交谈对话具有统一性、建设性和合作性特点。
交谈对话双方既严肃认真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又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求同存异,达到交谈对话的目的。
2、说服式交谈。
人际交往中的说服式交谈对话,是交往的一方完成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对另一方进行劝导与说服。
这种交谈对话,发话者是交谈的主体,是交谈对话方向和内容的控制者,有时它发生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有时也发生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
在进行这种交谈对话时,要细心观察另一方的表情和表现,在说而不服时,要及时转移话题,向其它交谈对话方式转移。
3、静听式交谈。
这类交谈对话有时是在上级对下级征求意见时发生,目的是倾听下级对某些问题的反应。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在对话的一方把握不住对方的思路,通过静听争取时间,理清头绪,变被动交谈为主动交谈。
完成这类交谈对话,要注意倾听,情绪要和对方的情绪保持和谐,特别要注意不要曲解人意。
4、闲谈式交谈。
这是交往中常见的交谈对话方式。
它没有什么明确的宗旨和专一的目的。
如散步中的交谈对话,探亲访友中的交谈对话和邻里聊天等等。
这类交谈对话具有随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起着联络感情的作用。
在进行这种交谈对话时,应当平等相待以诚相见,交谈对话要健康,不可违反原则的乱谈。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应当引以为戒:一是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思路;二是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三是不要连珠炮般地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
四是不要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
五是不要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六是不要当别人对某话题感兴趣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上去等等。
(六)树立恰当的自我意识
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行为趋向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他如果把自己视为有能力的人,就去干自己能力所胜任的事情;相反地,他如果把自己视成能力低下(虽然这种人不多),他就不敢承担重任,萎萎缩缩。
因此,自我意识可以是自身行为的调控器,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将社会自我称为“镜中我”,它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
我国古代唐太宗曾经说过要以他人为镜子观察自己,以防止自己的过失。
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
”三是精神自我,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又叫心理的自我。
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首先应是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横向意识。
其次,从纵的方面来看,自我意识应包括意识到的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或理想的)的自我。
自我评价在自我意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不是真实、客观、准确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之一。
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往往不是过低估价自己,就是过高估价自己,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过低评价自己往往产生自卑感,社会交往中缺乏勇气、主动,自己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关注,而这又助长自卑感。
如此形成的恶性怪圈,越发减退社交的欲望,最终陷于社交萎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