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季节》,(2008江苏《好奇心》),(2009山东)《见证》,(2009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江苏)《品味时尚》,(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辽宁)《我能》,(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09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2009湖北)《站在的门口》。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如(2007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

2.文体自眩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
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如:(2009湖北)23.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
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北京)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十个外,题材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8江苏)《好奇心》,(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湖
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6江苏)《人与路》,(2007福建)《季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二、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江苏)《品味时尚》等。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9山东)《见证》,(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

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

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

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

如(2009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

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09湖北)《站在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
如考尝商尝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

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
又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矗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

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
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

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

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

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三、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斜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

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
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 (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

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又如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结合,化实为虚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
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比如:
①依靠。

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

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

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再如(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装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

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
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

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

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又如(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

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再如(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

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

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四)把握内涵,化繁为简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
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

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虚拟想象是抓装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化隐为显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

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

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

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

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

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

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
“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四、例文分析
(命题作文一)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

”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

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这是主观、客观的条件使然,是内因、外因的影响使然。

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请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文题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成功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春天”则可以指通常意义上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人生处境等。

“不只”,告诉我们春天是花开的美好时节,但不是唯一时节。

错过了春天开放我们还有夏秋冬。

[立意] 从生命阶段上看:有人早慧,少年得志。

如少年宰相甘罗、雄姿英发的周郎。

少年心事当拿云,他们心怀凌云之志,年轻的生命如春花般绚烂;而有人则大器晚成,如八十拜相的姜尚、六十创业的肯德基。

他们是老当益壮,用生命的云翳,来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春兰秋菊,各有千秋。

少年得志,固当堪羡。

大器晚成,亦实可嘉。

从这个意义上看“花开不只在春天”这个含蓄的话题就可以转化成“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


从人生处境上看:有人身处顺境,青云平步;有人经受人生的严冬,却越挫越勇。

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
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懦弱者选择的是痛苦、绝望、逃避;而坚强者则能在生命的盐碱地里开出美丽的花。

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

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环境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含蓄的话题又可以转化为“环境与成材”。

[优秀范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
怎样才能精忠报国?
是先诈降、后逃回,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还是心怀大汉、巍然兀立?
苏武一言不发,擎着旌节,转身默默地走向了北海。


他本来是可以逃走的,因为那起动乱的参与者是副使张胜,同他没有任何关系。

可他没有逃跑,他是大汉的使节,手中的旌节是万千子民的重托,是大汉民族的“气节”。

单于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做“气节”,也永远无法读懂“气节”在苏武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的劝降与威逼苏武,直至咆哮出那句:“放逐北海,直至公羊生出小羊,我才会放你回长安!”
单于可能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个文弱的书生竟抱紧了那根旌节,头也不回地去了北海。

或许,当他听到单于的那声咆哮时,他就已经为自己的一生设定了结局:怀忠握义,待得冰融雪化时;即使终老于此,也要在这里为大汉树起一座丰碑。

苏武本以为自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殊不知,他却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北海是什么地方?
那里,大漠孤烟,浩瀚无边;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没有人烟,没有音讯,每日作伴的只有落日的余辉与不解人意的羊群。

可就在这样的`绝境中,朝廷给他的那根旌节,他却从不离身。

当他的气节之花盛开于苍凉的北海时,那里,不是春天。

是啊,那里从来就没有春天;有的只是饥寒,只是凄凉,只是归国无期的怅惘。

就这样,他在那里耗费了十九年。

十九年,风华早逝,英雄垂暮。


苍天终究还是不忍心了,他把苏武接回了长安。

我们不敢想象,也不忍想象,当苏武白发飘拂、步履蹒跚地行走于长安的大街上时,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十九年,岁月染白了他的黑发,时间压弯了他的脊梁,惟一不变的,只有他的心,还有他手中那根早已磨光了穗子的旌节。

当英雄少年、中国古代的头号战神霍去病金戈铁马,北击匈奴,所向披靡,封狼居胥山之时,他的精忠之花盛开于赫赫战功中,盛开于春风得意里。

但千载余情,揭开岁月的尘封,最璀璨夺目的,还是苏武那朵绽放在北海风雪中的民族气节之花,盛开在人类精神苑地中的笃信坚守之花。

但那里,没有春天。

【评析】本文的特色凝结于烘托,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一是景物烘托。

作者以画家的点染技法,对北海的荒凉和凄寒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深味苏武牧羊十九年的苦寒和孤寂,从而有力地烘托出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心境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

这是一种“反拨”,环境和心境愈是恶劣,苏武身上的民族气节就愈难能可贵、光彩照人。

二是人物烘托。

作者以霍去病来衬托苏武:以英雄少年衬英雄垂暮,以所向披靡衬默默坚守,以春风得意衬苦寒孤寂。

而这“三衬”的目的是“反拨”后面的“一衬”——苏武在人生严冬绽放的民族气节之花比霍去病在人生春天绽放的战地之花更给人以精神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