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答案
【篇一: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middot(福建卷a)上】
ss=txt>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圣人之举事,不加忧①焉,察其所以而已矣。
今万人调钟②,不能
比之律;诚得知者,一人而足矣;说者之论,亦犹此也。
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
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③。
夫
劝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
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
说者冠盖相望,而弗
能止。
鲁君闻之,撤钟鼓之县,缟素而朝。
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而卫君)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而卫君)以大夫为党。
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
孰意
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
欲免之,则请子贡行。
”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子贡辞曰:
“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敛躬④而行。
至于吴,见太宰嚭。
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
子贡曰:“子不能
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
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
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
’其半曰:‘不若
朝于吴。
’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
今子受卫君
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
且卫君
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⑤兆。
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
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
太宰嚭入,复之于王。
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
具者,死!”
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流之于海流:流放。
b.说者冠盖相望冠盖:冠服和车乘,代官吏。
c.缟素而朝缟素:穿上素衣。
d.君胡为有忧色色:色彩。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子贡善于说话的一组是(3分)( )
①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②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③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④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
⑤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⑥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调钟为喻,指出话不在于说得很多,抓住关键几句话就足以解决问题。
b.卫国国君为人仁义却将要被流放,鲁哀公为此感到不平,于是派子贡前往游说吴王。
c.子贡见到太宰嚭后指出其并非吴王的亲信,说话不管用,这让太宰嚭很是生气。
d.吴王听了太宰嚭的汇报后,马上改变了对卫国国君的态度,说明子贡的话效果显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3分)
译:
(2)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北风行
[明]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1)请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吕布出战,八路诸侯迎敌,公孙瓒迎战吕布,败下阵来。
吕布拍
马追赶公孙瓒,张飞手持丈八蛇矛枪来战吕布,连斗五十回合,不
分胜负。
关羽见了,拍马来夹攻吕布,双方又战了三十回合,仍战
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阵助战,吕布招架不住,逃进虎牢关。
(《三国
演义》)
b.“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
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去做一个基督徒。
人家打你的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觉慧怒责大哥觉新,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
因为觉慧参加请愿活动,遭爷爷斥责,觉新却是“无抵抗主义”。
(《家》)
c.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争夺使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
为解决
资金困境,他联合孙吉人、王和甫抵押厂房,凑齐六十万,还把林
佩瑶陪嫁的金银首饰也典当出去。
(《子夜》)
d.卡西莫多在受刑时口渴想喝水,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倒水给他喝,使他深受感动。
后来,爱斯梅拉达因人嫁祸被判死刑,卡西莫多冒
险救下她,并把她藏在圣母院之中。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关公曰:“我若捉你,须带军马来。
”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
马来也!”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
风吹旗号,正
是曹军。
(《三国演义》)
关云长前来古城和三弟张飞相见,但张飞为什么认为是带曹军来捉
他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③学道则
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名偃,孔子弟子)是武城宰。
②弦歌:以琴瑟伴奏歌唱。
弦,指琴瑟。
③小人:这里泛指平
民百姓。
(1)选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到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心理。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
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
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标准性,但更重要的还
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相结合。
如果片面
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山水也缺
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会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表面上虽然关于“人”一句话
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朋友惜别的惆怅,使
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
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
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
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和想象,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
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历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
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全面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
识全面了,做到“全牛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
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
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
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
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
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总之,艺术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艰难的创造性工作,杜甫赞美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境界的到达首先有赖于掌握山
水画的灵魂——“意境”。
(节选自《论中国山水画丰厚的传统》)
10.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但它还是很讲究自然
地理的标准性。
b.山水画不能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否则,山水就会了无生趣,没有画意,缺乏感动。
c.古诗中,描写的是自然的景色,然而作者所写的景物中却充分表
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d.对画家来说,意境直接产生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所以要深
入全面认识对象。
11.文中第3自然段,作者用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
答:
12.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请根据文本作简要概括。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
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神秘旅客
雨瑞在大别山腹地,有一个小山镇,叫作枫树镇。
镇上有一家新开
的小旅馆,叫作“远客来客栈”。
客栈的老板是个女的,姓林,大伙
都称她“林嫂”。
这一天晌午,客栈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
这人蓬头垢面肮脏邋遢,且一脸的倦容,打老远就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汗酸味。
林嫂皱了
一下眉,本想把他打发出去了事。
可这人将身份证和一张百元的钞
票往柜台上一推,说:“开间房,我要睡一会。
”
做生意是要讲个信誉的。
顾客就是上帝。
不管这个“上帝”是美是丑,是阔还是穷。
林嫂将来人登了记,将楼上的一个房间钥匙交给了他,特别叮嘱道:“房里有淋浴,你冲一下再睡吧。
” 那人含糊地应了一声,独自上楼
去了。
自这人上楼之后,就再没了动静。
晚上没下来吃晚饭,第二天早上
还是没下来吃早饭。
直至过了晌午,那个房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林嫂觉得不对劲了。
便上去敲门。
可敲了老半天,里边一点反
应也没有。
这一下林嫂慌了神,心想这人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便
连忙给镇上派出所打电话。
不一会,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
林嫂便将店里这个奇怪的旅客的情
况作了汇报。
两民警上楼去先是敲了敲门。
果如林嫂所说,里面没
有反应。
于是,他们便让林嫂拿出了备用的钥匙,打开了房门。
进去一看,那个年轻人横叉四五地躺在床上,也不知是死是活。
大
家叫了几声,这人一点反应也没有。
林嫂不由得紧张起来。
这时,
一位民警很有经验地用手拭了拭鼻息,说:“还有口气。
快,打‘120’,送市医院抢救!”
没过太久,市医院的救护车开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将这人抬了上去。
林嫂怕有什么闪失,便随车跟上过去。
到了市医院,医生护士们立
即将这人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输氧,输液,测血压,量体温,还做
了心电图、脑电图和ct??可什么都做过了,却什么都正常。
值班医
生糊涂了:这个人患的是什么怪病呢?
这时候科主任过来了。
科主任是留法的博士,也是享受国务院津贴
的老专家。
他看了看病人的各项检查报告单,用听诊器重新给病人
听了又听,翻开病人的眼皮仔细看了看病人的瞳孔,又掐着病人的
手腕数了数脉搏。
半晌,主任舒了口气,站了起来。
林嫂急了,问:“大夫,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呀?”
主任笑了笑,道:“他没有病,他只是睡得太熟了!”
“睡着了?”众人面面相觑,无不愕然。
随车来的民警摇摇头,道:“他已经睡了快三十个小时了,怎么会还
不醒?再说,这人一身脏兮兮的,又是赤手空拳,形迹太可疑了!
他会不会是逃犯?”
这一说,大家更紧张了。
林嫂掏出这人登记时用的身份证,递给民警,说:“这人名叫朱大军,你们给查查,到底是什么人!”
这位民警立马与市公安局刑警队的一个熟人取得了联系,让他上公
安网上查一查有没有一个名叫朱大军的逃犯,并把此人的身份证号
报了过去。
过了一会,对方打来电话,说网上通缉嫌犯名单上没有
此人。
不过,他倒是有个朋友也叫“朱大军”,是市消防支队的一个
班长。
“该不会是这位老兄吧?”民警那位熟人半开玩笑地说。
“能不能找到你那朋友的身份证号?”
“行,我到消防支队问一下吧。
”
没大一会,这位民警的手机响了:“你好。
我是市消防支队的支队长
王中海。
听说你们那儿留住了一个名叫朱大军的人,是么?”
“是的。
”
“他的身份证号是不是342401************?”
“是啊!他是?”
“哈哈,他是我们的人,我也正在找他呢!他在你身边吗?让他听电话!”
“他已经睡了30个小时了,到现在还没醒呢!”
对方沉吟了一会,说:“那就继续让他睡吧。
为了扑灭三道沟的森林大火,他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合过眼了!昨天中午,大火扑灭后,他跟我请了一天的假,说是要到附近看一位亲戚,想不到跑你们那儿睡大觉去了!这小子,挺会享福哇!”
听到这个消息,大伙儿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林嫂朝护士要了条毛巾,帮朱大军擦去了脸上的汗渍,又从兜里掏出昨天朱大军开房的一百元钞票,将钞票和那张身份证一起,悄悄地塞进了病床的枕头下面。
然后,她伸手抹了一下眼泪,转身离开了病房。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特别点明是在大别山腹地,暗含这里在战争年代曾是革命根据地,这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对来客身份的反复查证,动用了民警、“120”甚至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专家,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人物显得更加神秘。
c.支队长王中海的一番话,既使朱大军这一人物的真实身份得到了确认,揭示了谜团,又反映了朱大军平时就是一个会享福的人。
d.小说中的林嫂是一个朴实、真诚的客栈的老板,她对于这位来客开始时虽然不太欢迎,但最后当她得知来客的情况时却被感动了。
e.小说把朱大军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置于一个普通的环境中作正面描写,赋予他普通旅客的身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14.“这人蓬头垢面肮脏邋遢,且一脸的倦容,打老远就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汗酸味”,作者这样描写来客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其表达效果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篇二: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middot(福建卷a)上】ss=txt>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圣人之举事,不加忧①焉,察其所以而已矣。
今万人调钟②,不能
比之律;诚得知者,一人而足矣;说者之论,亦犹此也。
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
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③。
夫
劝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
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
说者冠盖相望,而弗
能止。
鲁君闻之,撤钟鼓之县,缟素而朝。
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而卫君)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而卫君)以大夫为党。
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
孰意
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
欲免之,则请子贡行。
”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子贡辞曰:
“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敛躬④而行。
至于吴,见太宰嚭。
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
子贡曰:“子不能
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
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
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
’其半曰:‘不若
朝于吴。
’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
今子受卫君
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
且卫君
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⑤兆。
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
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
太宰嚭入,复之于王。
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
具者,死!”
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流之于海流:流放。
b.说者冠盖相望冠盖:冠服和车乘,代官吏。
c.缟素而朝缟素:穿上素衣。
d.君胡为有忧色色:色彩。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子贡善于说话的一组是(3分)( )
①诚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②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③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④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
⑤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⑥子贡可谓知所以说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调钟为喻,指出话不在于说得很多,抓住关键几句话就足以解决问题。
b.卫国国君为人仁义却将要被流放,鲁哀公为此感到不平,于是派子贡前往游说吴王。
c.子贡见到太宰嚭后指出其并非吴王的亲信,说话不管用,这让太宰嚭很是生气。
d.吴王听了太宰嚭的汇报后,马上改变了对卫国国君的态度,说明子贡的话效果显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3分)
译:
(2)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北风行
[明]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1)请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吕布出战,八路诸侯迎敌,公孙瓒迎战吕布,败下阵来。
吕布拍
马追赶公孙瓒,张飞手持丈八蛇矛枪来战吕布,连斗五十回合,不
分胜负。
关羽见了,拍马来夹攻吕布,双方又战了三十回合,仍战
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阵助战,吕布招架不住,逃进虎牢关。
(《三国
演义》)
b.“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
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去做一个基督徒。
人家打你的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觉慧怒责大哥觉新,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
因为觉慧参加请愿活动,遭爷爷斥责,觉新却是“无抵抗主义”。
(《家》)
c.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争夺使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
为解决
资金困境,他联合孙吉人、王和甫抵押厂房,凑齐六十万,还把林
佩瑶陪嫁的金银首饰也典当出去。
(《子夜》)
d.卡西莫多在受刑时口渴想喝水,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倒水给他喝,使他深受感动。
后来,爱斯梅拉达因人嫁祸被判死刑,卡西莫多冒
险救下她,并把她藏在圣母院之中。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关公曰:“我若捉你,须带军马来。
”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
马来也!”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
风吹旗号,正
是曹军。
(《三国演义》)
关云长前来古城和三弟张飞相见,但张飞为什么认为是带曹军来捉
他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③学道则
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名偃,孔子弟子)是武城宰。
②弦歌:以琴瑟伴奏歌唱。
弦,指琴瑟。
③小人:这里泛指平
民百姓。
(1)选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孔子到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心理。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
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
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标准性,但更重要的还
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相结合。
如果片面
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山水也缺
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会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表面上虽然关于“人”一句话
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朋友惜别的惆怅,使
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
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
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
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和想象,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
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历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
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全面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
识全面了,做到“全牛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
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
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
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
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
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总之,艺术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艰难的创造性工作,杜甫赞美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境界的到达首先有赖于掌握山
水画的灵魂——“意境”。
(节选自《论中国山水画丰厚的传统》)
10.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但它还是很讲究自然
地理的标准性。
b.山水画不能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否则,山水就会了无生趣,没有画意,缺乏感动。
c.古诗中,描写的是自然的景色,然而作者所写的景物中却充分表
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d.对画家来说,意境直接产生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所以要深
入全面认识对象。
11.文中第3自然段,作者用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
答:
12.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请根据文本作简要概括。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
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神秘旅客
雨瑞在大别山腹地,有一个小山镇,叫作枫树镇。
镇上有一家新开
的小旅馆,叫作“远客来客栈”。
客栈的老板是个女的,姓林,大伙
都称她“林嫂”。
这一天晌午,客栈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
这人蓬头垢面肮脏邋遢,且一脸的倦容,打老远就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汗酸味。
林嫂皱了
一下眉,本想把他打发出去了事。
可这人将身份证和一张百元的钞
票往柜台上一推,说:“开间房,我要睡一会。
”
做生意是要讲个信誉的。
顾客就是上帝。
不管这个“上帝”是美是丑,是阔还是穷。
林嫂将来人登了记,将楼上的一个房间钥匙交给了他,特别叮嘱道:“房里有淋浴,你冲一下再睡吧。
” 那人含糊地应了一声,独自上楼
去了。
自这人上楼之后,就再没了动静。
晚上没下来吃晚饭,第二天早上
还是没下来吃早饭。
直至过了晌午,那个房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林嫂觉得不对劲了。
便上去敲门。
可敲了老半天,里边一点反
应也没有。
这一下林嫂慌了神,心想这人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便
连忙给镇上派出所打电话。